2025 年,白酒行业的结构性变革大幕已然拉开。其中最显著的转变,在于消费场景的深层迭代,核心消费人群正从商务宴请的社交场域,逐步向商务轻社交场域和日常自饮的私人场景并重迁移。这一趋势将推动酒企的战略重心发生根本性转移,从过去聚焦 B 端客户,转向深耕 C 端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叠加健康消费需求的全面爆发,低度白酒凭借其适配亲朋聚饮、自饮场景更易接受的口感,正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成为行业变革中极具潜力的新增长点。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 年低度酒市场规模将突破 74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5%,市场扩容动能显著。
作为浓香鼻祖的泸州老窖,早已前瞻性地布局低度酒赛道。一手打造的 38 度国窖 1573,不仅凭借深厚的品牌积淀与卓越品质站稳市场,成长为行业低度大单品,为低度白酒赛道树立了标杆范本。
作为浓香型白酒的开创者,泸州老窖在低度化领域的探索极具前瞻性,更是构建了行业技术演进的重要坐标系。
早在上世纪,当全行业仍聚焦高度酒市场时,泸州老窖便率先启动低度酒技术攻关,成为国内首批突破降度关键工艺的标杆企业。其中,针对 " 吸附过滤技术 " 的研发持续二十余年,研发团队历经上千次实验优化,终于攻克低度酒低温易浑浊、风味物质易失衡等技术难题。更具行业意义的是,泸州老窖主导制定了《低度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为整个行业的低度化发展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技术准则,推动低度白酒从经验型生产迈向标准化制造。
在白酒低度化的产业进程中,不同香型呈现出显著的技术分化。酱香、清香型白酒因酿造工艺的特性,在降度过程中普遍面临香气物质大量流失、酒体层次单薄等难以克服的问题;而浓香型白酒凭借窖池发酵的独特优势,在低度化领域展现出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其中,泸州老窖低度酒技术突破更成为行业公认的标杆。它不仅验证了浓香型白酒在低度化方向的可行性,更树立了 " 降度不降质 " 的品质范本。
从品类突破到百亿大单品
2001 年,泸州老窖推出浓香高端品牌国窖 1573,基于对消费趋势的敏锐洞察,同步推出了 38 度及 42 度国窖 1573,作为对其产品系列的战略补充。
历经二十余载深耕,凭借 1573 国宝窖池所酿的优质原酒和行业领先的降度工艺,38 度国窖 1573 逐步崛起成为行业低度白酒标杆,完成了从品类突破到超级单品的蜕变。
38 度国窖 1573 在各区域市场表现同样令人瞩目。在河北省,38 度国窖 1573 占泸州老窖在该省总销量的 80%;而在山东、江苏等消费大省,每售出 10 瓶国窖 1573,就有 8 瓶为 38 度。这组数据不仅直观展现出产品在区域市场上的深度渗透,更深刻反映出消费者对高品质低度白酒的强烈认可。
在华北地区的商务宴请中,38 度国窖 1573 被视为广受信赖的 " 安全牌 ",宴席中每 10 桌就有 7 桌选择 38 度国窖 1573,其 " 多饮不易醉,次日精神依旧 " 的口感和酒质,让饮酒既不失氛围又兼顾体验。而在三四线城市,国窖 1573 低度酒成功实现了对同价位洋酒的文化替代,两者价格区间相近,但国窖 1573 深厚的品牌积淀,更能够触动本土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和口味偏好,成为彰显消费者文化品位的重要选项。
这一系列市场成绩的背后,是泸州老窖长期深耕低度酒战略的必然回报。在消费升级与健康饮酒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泸州老窖精准把握消费者对 " 轻负担、高品质 " 的需求转变,以技术突破驱动产品创新,成功引领低度酒消费浪潮,牢牢巩固了其浓香鼻祖的行业地位。
随着白酒消费向理性化、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深度演进,健康需求的全面觉醒与自饮消费场景的持续扩容,泸州老窖作为这一赛道的前瞻布局者与深度耕耘者,将以先发优势持续领跑行业变革,成为低度酒市场扩容浪潮中的核心推动者与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