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0分钟前

从安防老兵到 AI 新贵,周波带海清智元冲刺 IPO,公司偿债压力激增

文 | 创业最前线,作者 | 星空,编辑 | 蛋总

在 AI 技术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多光谱 AI 作为感知世界的 " 新眼睛 ",不仅从实验室走向了产业应用,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登陆资本市场。

今年 8 月 6 日,成立 12 年的多光谱 AI 技术企业——深圳海清智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海清智元 ")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由民银资本、浦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海清智元凭借在光谱感知硬件及 AI 大模型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在招股书中亮出多个行业领先的头衔:中国多光谱 AI 企业市占率第一、多光谱 AI 大模型服务全国第一、多光谱 AI 模组全国第三。

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营收在 2024 年同比激增 346.4%,并且实现了扭亏为盈。

不过,招股书也展示出公司的另一面:2024 年拖欠员工社保超 200 万、存货 3 个月内暴增超 550%、供应商集中度近 90% ……

这些复杂的状况,共同勾勒出这家 AI 独角兽的 IPO 突围之路。

1、周波摸爬滚打 26 年,在安防领域连续创业

海清智元成立于 2013 年,公司创始人是现年 50 岁的周波,他在计算机视觉及热成像行业有约 26 年的经验,1999 年 7 月毕业于中国西安矿业学院(现称西安科技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后曾担任成都科力电子研究所的视讯研发工程师。

成都科力电子研究所虽然名为研究所,实际上也是一家生产安防产品的私营企业,周波由此与安防视频监控行业结缘。

成都科力电子研究所的创始人是张少锋。

2001 年 9 月,震惊世界的美国 "9 · 11 事件 " 爆发,全球安防需求也因此激增。

9 · 11 事件仅半个月后(即 9 月 26 日),张少锋就在中国 " 安防之都 " 深圳创办了深圳市图敏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图敏有限 "),也就是现在新三板挂牌公司图敏视频的前身公司,成为中国最早一批做安防产品的创业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图敏有限成立的时间甚至比如今安防行业的龙头企业海康威视还要早 2 个月。而现在(截至 2025 年 8 月 15 日),海康威视的市值超过 2700 亿元,而图敏视频在新三板的市值则只有 2807 万元,相差超过 9620 倍!

目前,图敏视频的主要业务是公交车、出租车、校车、渣土运输车等各种车辆的智能调度、安全监控。

2019 年,智能产业新媒体 " 智东西 " 在分析 " 深圳安防产业为什么没有出现‘海大宇’(海康威视、浙江大华、杭州宇视科技)" 时,曾指出诞生于深圳的图敏有限曾有机会成为海康威视,可惜的是,当海康威视将其产品线从后端的硬盘录像机拓展至前端的摄像头,完成全产品线布局时,图敏有限却出现了人才流失,导致技术和产品布局未能跟上市场节奏。

显然,图敏有限流失的人才中,也包括周波、陈永刚等人。

张少锋创办图敏有限以后,带领其得力干将周波、陈永刚一起加入新公司,周波担任了图敏有限的产品经理,负责领导视讯产品的开发与管理,陈永刚则担任研发部经理,负责视频监控系统的研发。

2004 年,周波和陈永刚也曾认购图敏有限的股份,成为小股东,但他们俩并没有坚持到图敏智能 2015 年在新三板挂牌,而是早在 2005 年就联手创业,创办了深圳市黄河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简称 " 黄河数字技术 "),继续做基于网络化的视频监控、远程监控项目。

黄河数字技术在安防领域也有其重要地位,它曾做到安防行业细分领域网络监控市场的前三。

2009 年 6 月,周波、陈永刚等人的第一次创业迎来关键转折点,他们的黄河数字技术公司被加拿大上市公司——加创系统有限公司控股收购。

这也是一家安防企业,其产品包括红外热像仪、CCD 摄像机等,曾被多国应用于国土安全和公共安全监控领域。

可惜,即使有资本加持,从 2012 年开始,黄河数字技术公司也难敌来自杭州的海康威视、浙江大华等公司的强力竞争。

当时,安防监控行业迎来了高清化、智能化转型,黄河数字技术在转型与价格战中逐渐走向衰败,也是在 2012 年,周波与陈永刚再次离开公司,选择二次创业,成立了海清智元。

黄河数字技术从 2013 年以后开始走下坡路,同年一位名叫孙成智的研发总监离职创业,创办了安防领域另一家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巨龙创视。

多年以后,在一篇报道孙成智创业经历的文章中曾写道:" 老一辈安防人曾叹息:如果他们(包括黄河数字技术公司)选对了方向、看准了市场,现在就没有海康、大华什么事了。"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但经验会逐渐积累。

从 2001 年到 2012 年,周波的职场与创业经历,恰好是中国安防行业起步最早的 10 余年时间,期间他也见证了安防行业 " 杭州帮 " 的崛起,与 " 深圳帮 " 的浮沉,经历了安防市场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迭代升级。

虽然周波在这 10 多年里没有获得大成,但也收获了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和丰富的创业经验,为后来发展海清智元打下基础。

2、海清智元上市前估值超 35 亿,2024 年欠缴员工社保超 200 万

经过 12 年的发展,海清智元的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多光谱 AI 模组、多光谱 AI 感知终端、多光谱 AI 大模型服务、其他 AI 视觉模组。其中,多光谱 AI 大模型服务是公司 2024 年才推出的。

他们的多光谱 AI 技术是感知智能与端侧 AI 的融合,感知智能是通过光谱融合精准捕捉多光谱信号(覆盖紫外线、红外线及可见光谱),而端侧 AI 则通过在离线或低带宽环境下的本地优化性能,实现实时、低延迟决策,从而在对延迟敏感或通信受限的场景中确保安全防护不间断。

(图 / 招股书)

他们的技术广泛应用于除传统安全解决方案之外的多种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管理、互联网数据中心安全优化、工业及商业安全及物流设施管理等领域。

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及 2025 年前三个月(以下简称 " 报告期内 "),海清智元服务了 3000 多名客户,主要客户包括国营电信运营商及上市 AI 公司。

同时,海清智元也非常依赖公司前五大客户,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收入分别占其总收入的 42.1%、38.3%、59% 及 64.8%。

并且其前五大客户并不稳定,比如其 2022 年、2023 年的前五大客户与其 2024 年的前五大客户是完全不同的 5 家公司。

在供应商方面,海清智元也存在依赖风险,报告期内向各年度期间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同期采购总额的 36.1%、54.2%、66.4% 及 89.3%。

自周波 2013 年创办海清智元以来,公司获得多家投资机构的入股。

投资方包括朗科投资、浙商创投、高新投集团、小禾创投、深蓉瑞合、福泉壹号、攀辉投资、科智华、值得九号等。

其中,朗科投资、浙商创投、高新投集团、值得九号的持股比例分别约为 6.59%、14.86%、4.54%、1.41%。

「创业最前线」注意到,海清智元的最后一轮融资是在今年 7 月 18 日,公司的投后估值达到了 35.5 亿元,而在 2020 年 12 月获得 A 轮融资时,其投后估值才 3.5 亿元,不到 5 年时间,公司估值翻了 10 倍多。

上市前,周波作为公司的董事长合计控制公司 48.87% 的股份。

2025 年 5 月 12 日,周波与陈永刚曾因为公司触发与 A 轮和 B 轮投资者的若干业绩契诺,向投资者转让了部分股份作为补偿,转让完成后,周波的直接持股比例从大约 7.21% 减少至 6.05%,而陈永刚的股权由约 4.24% 减少至 3.5%。

海清智元向「创业最前线」坦言,业绩契诺的触发,反映的是特定时间点的阶段性目标未完全达成。但同时该公司强调:" 这并不代表公司整体发展未达预期。本公司在往绩记录期间及近期已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创业最前线」注意到,在报告期内,海清智元的营收分别约为 2.25 亿元、1.17 亿元、5.23 亿元及 8242 万元。2022 年和 2023 年,海清智元曾分别录得亏损约 493 万元及 1841 万元。

可见在 2023 年,该公司出现了营收骤降、亏损翻倍扩大的情况。

不过,随着公司推出多光谱 AI 大模型服务,带动其毛利率提升,加上公司获得新的客户订单,在 2024 年一举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约 4041 万元,且 2025 年前三个月也录得净利润约 1414 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 22.6%、12.2%、18.8% 及 32.9%。

在各项业务中,海清智元的多光谱 AI 模组业务一直贡献超半数以上的营收,该业务在报告期内的营收占比分别为 84.2%、84.6%、57.3% 及 57.3%。

多光谱 AI 感知终端的营收占比分别为 6.2%、10.8%、11.7% 及 4.6%,多光谱 AI 大模型服务 2024 年及 2025 年前三个月的营收占比分别为 21.8% 及 35.2%。

在现金储备方面,报告期各期末,海清智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 8621.8 万元、3711.5 万元、5670.5 万元及 3520.4 万元。

截至 2024 年末,海清智元 1 年内到期的借款为 2858.5 万元,不过 3 个月后的 2025 年 3 月 31 日,1 年内到期借款已经增至 6891.1 万元,增幅达到 141%。

现金储备对短期债务的覆盖率,从 2024 年末的 198.4% 降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的 51.1%。2025 年 3 月末的速动比率也降至 0.9,而 2024 年末为 1.7,表明公司短期偿债压力加大。

2022 年至 2024 年,海清智元的流动负债总额分别为 1.75 亿元、8501.6 万元及 1.63 亿元。2025 年一季度及上半年的流动负债总额分别为 2.98 亿元、4.46 亿元,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对于短期偿债压力以及现金流情况,海清智元对「创业最前线」表示:" 尽管 2025 年首三个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约人民币 6360 万元,但同期公司的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入约人民币 7690 万元,主要来自于新增借款人民币 7000 万元及股东注资人民币 1000 万元。这显示我们具备良好的融资能力。"

此外,海清智元透露,在 2025 年 7 月,公司进一步获得 D 轮投资者人民币 5000 万元的增资," 董事会认为,综合考虑我们的内部财务资源、未来的所得款项、可获得的银行融资以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公司具备充足的营运资金来应对当前及未来 12 个月的需求。"

从这一层面看,海清智元不缺钱。在过去 3 年,创始人周波的税前薪酬总额分别为 108.7 万元、94.6 万元及 90.9 万元,同期公司董事及监事薪酬总额分别为 364.3 万元、423.5 万元及 425.5 万元。

但据招股书披露,海清智元却存在欠缴员工社保和公积金的情况。

报告期内,该公司未足额足员缴纳的社会保险分别约为 400 万元、350 万元、270 万元及 50 万元。同期未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分别约为 180 万元、110 万元、130 万元及 30 万元。

随着社保日益受重视,海清智元也需要注意欠缴员工社保带来的相关风险。

「创业最前线」就此事向海清智元进一步了解,该公司回应称:" 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未缴纳金额均已逐步下降,这显示出公司在解决该问题上的积极进展。"

同时,海清智元称公司实控人已作出不可撤销的承诺,将根据主管部门批准的金额,补足任何未缴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供款,以及就此产生的罚款或罚金,并全额赔偿公司因上述事项所遭受的任何经济损失。

3、产能利用率不高仍募资扩产,存货 3 个月内增加 1.75 亿

在海清智元的招股书中,该公司计划将部分所募资金用于扩大产能。

不过,海清智元披露他们在深圳的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并不高,报告期内分别为 31%、24%、87% 及 36%。对此,海清智元向「创业最前线」表示,2025 年第一季度,深圳生产基地的利用率为 36%,主要是由于公司业务存在季节性波动,每年第一季度的产量和利用率通常相对较低。

而且该公司的存货在近期有骤增的情况。报告期内其存货分别为 4590 万元、5600 万元、3160 万元及 2.07 亿元。2025 年一季度,该公司的存货较 2024 年末猛增了约 1.75 亿元,增幅约 554%。

报告期内,其存货占公司流动资产的分别为 15.4%、32.2%、10.4% 及 42.4%。该公司表示存货大幅增长的原因是 " 在产品 " 存货增加,反映出公司期内为履行合同订单而持续进行的生产活动。

报告期内,该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 120 天、201 天、44 天及 206 天。海清智元解释,存货周转天数增至 206 天主要是因为平均存货结余激增至超过 2 亿元,而该期间的销售成本维持在 5530 万元的相对较低水平。

未来,海清智元仍需要警惕公司产能过剩,存货积压的风险。

公司在风险因素中也曾提及:" 我们亦可能会误判市场需求,超过客户需求的库存水平可能会导致存货跌价或冲销,折价销售多余库存可能会损害我们的品牌形象和损害我们的毛利率。"

「创业最前线」就产能过剩的风险问题向海清智元进一步了解,海清智元方面回应表示:" 存货的增加并非产能闲置下的盲目扩张,而是为了应对预期的市场需求和已签订的合同订单。"

海清智元举例称,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2025 年 3 月 31 日的存货结余中约人民币 1.1 亿元(即 53.3%)已被实际耗用,这证明了公司库存策略的有效性。

" 此外,本公司已实施双生产基地战略,浙江新生产基地显著提升了我们多光谱 AI 模块和感知终端的规模化生产能力,这种布局旨在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而非造成产能过剩。" 海清智元表示。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增长,海清智元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也有较大增长,报告期内分别为 2187.3 万元、1981.7 万元、1.46 亿元及 1.33 亿元。

同期贸易应收款项的周转天数分别为 29 天、68 天、60 天及 159 天,这也使得海清智元在面对客户时有更大的回款风险,进而可能会对公司的资金流动性产生影响。

对此,海清智元表示:"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2025 年 3 月 31 日的贸易应收款项中约人民币 8650 万元(即 65.2%)已成功结清。且公司拨备充足,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已计提人民币 613.3 万元的信贷亏损拨备,这一拨备与应收款项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据海清智元招股书披露,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4 年多光谱 AI 市场规模为 135 亿元,预计 2025 年至 2029 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31%,2029 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588 亿元,多光谱 AI 赛道的前景毋庸置疑。

但 IPO 不是终点,而是合规经营与技术深耕的新起点。

海清智元若想有更长远的发展,应尽快解决社保拖欠、客户依赖性、产能利用率不稳定、偿债压力大等经营问题。

未来,海清智元能否顺利实现港股 IPO,「创业最前线」将持续关注。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