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7 日
我们迎来夏天的第五个节气
小暑
随着气温的升高
热射病这个 " 隐形杀手 "
需要我们格外警惕
今天就和小茵一起
了解热射病相关知识
守护好自己和战友的健康吧!
一、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 40 ℃,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 (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是重症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极高。
热射病一般分为经典型热射病与劳力型热射病。
(2)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因高强度运动或劳动(如消防员、运动员、军人、建筑工人等)。当其产热远超散热能力时,容易突发此病。其特点为病情进展迅猛,短时间内可出现意识丧失、凝血功能障碍甚至横纹肌溶解。
三、突发热射病应当如何处理呢?
在现场早期处置中重点是快速、有效、持续降温,具体方法可采用现场救治六步法: 脱、泡、测、补、通、静。热射病的现场救治应遵循 " 边降温边转运 " 的原则,当降温与转运存在冲突时,应做到 " 降温第一,转运第二 "。
(一)现场急救,迅速降温
1. 立即脱离湿热环境
在训练过程中,如果战友出现中暑的症状,应第一时间拆除其运动装备,并迅速将战友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平卧,头偏向一侧,此时应该解开他的领扣、腰带,脱去外衣利于患者散热。
2. 快速有效降温
快速、有效、持续降温是热射病初步救护的首要措施,需要在 30 分钟内将直肠温度降至 39.0 ℃以下,2 小时内降至 38.5 ℃以下。目前能够达到降温要求的最好方式是冰水浸泡或冷水浸泡。
如无法做到浸泡降温,战友们可以采用湿凉毛巾反复擦拭患者腋下、颈部和腹股沟处的方法,这几个部位的动脉位置较浅,可以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
3. 准确测量体温
快速准确测量核心体温是准确评估病情和指导有效降温的前提。在初步做好散热措施后应当快速、准确测量体温。如果无条件测量直肠温度而采取其它测量方式,需换算成直肠温度。通常情况下,直肠温度较腋温高 0.8~1.0 ℃。
4. 快速液体复苏
应在现场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首选外周较粗的静脉,如有条件也可建立骨髓腔液体通路。输注液体首选含钠液体(如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通常在现场第一小时输液总量 1500~2000ml。如果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改善,尿量达到 100~200ml/h 时,应调整输液速度,避免输入过多液体。同时应避免早期大量输注葡萄糖注射液,避免稀释性低钠血症。
5. 气道保护氧疗
应将昏迷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应禁止喂水。如果发生呕吐,应尽快清理口腔分泌物。在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持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首选鼻导管吸氧方式,维持 SpO2 ≥ 90%。若鼻导管吸氧未能达标,应给予面罩吸氧,对于仍不能达标者,可进行气管插管。
6. 控制抽搐躁动
抽搐、躁动不仅会干扰降温治疗,还会使产热及耗氧量增加,加剧神经系统损伤。如果患者反复或持续出现抽搐、躁动,可静脉注射地西泮 10~20mg,在 2~3 分钟内推完,静脉注射困难时也可肌内注射。如果在首次用药后抽搐不能控制,可在 20 分钟后再次静脉注射 10mg。抽搐控制不理想时,可在地西泮的基础上加用苯巴比妥 5~8mg/kg 肌内注射。
对于热射病或疑似患者,在现场处理后应当尽快组织转运至就近有条件的上级医院,以获得进一步的救治。在转运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密切监测体温、持续有效降温。
在此,小茵提醒各位战友们,训练中若出现昏迷,即使经过降温很快清醒也要立即送往医院救治,不可认为已经痊愈就不加重视。
快速识别热射病,
应急处置稳如山!
盛夏砺兵,安全同行,
方能无惧 " 热刃 ",决胜疆场!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团委
军医小茵工作室
指导老师: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刘江东 主治医师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刘楠楠 实验师
策划:郝 爽 贾鸿熠 朱 甜
漫画:韩金多 杨可一
文字:张倩茹 何柘锐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