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玉立
头图|AI 生成
本文是 #ESG 进步观察 # 系列第 137 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可持续商业
充电宝行业这次算是爆雷了。
6 月以来,安克创新、罗马仕等知名品牌相继宣布召回超过 120 万台充电宝,其中充电宝龙头罗马仕三款型号(PAC20-272、PAC20-392、PLT20A-152)召回量就达 49 万台。
关于为什么要召回,公告中提到的原因包括 " 电芯原材料缺陷 "" 隔膜绝缘失效 " 等,这背后直指电芯安全隐患,即隔膜失效引发的胀气与热失控。
安全隐患因何存在?
在安克创新的召回公告中,明确写有这样一段话: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材料变更,这可能导致极少数产品在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进而引发过热。
虎嗅咨询隔膜行业专家获悉,隔膜是锂电池中位于正负极之间的微孔薄膜,其核心作用是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从而避免短路。这种物理隔离不仅保护了电池的正常工作,还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如果隔膜失效,正负极可能会直接接触,导致剧烈的内部短路,进而引发热失控、燃烧甚至爆炸。
无疑,充电宝是否安全的关键在于那层仅几十微米厚、却关乎生死的隔膜。
那么,充电宝电芯行业的现状是什么?" 充电宝电芯这个行当的隔膜基本都是一些贸易商从隔膜公司采购的 C/D 品二次加工后,再给这些充电宝电芯的企业,基本没有太高的标准,只要制造过程中不短路能用就 ok," 加电联盟创始人王观林告诉虎嗅 ESG 组:" 充电宝行业基本也不会指定隔膜品牌厂家,都是哪家便宜用哪家。"
在什么情况下会触发隔膜失效?一名行业人士向虎嗅 ESG 组指出,例如 CD 品隔膜孔不均匀存在大孔或者直接是缺陷针孔等,就会造成电芯短路严重的起火爆炸;再者为提升隔膜的耐热性一般会选择在隔膜表面涂覆氧化铝等无机材料,但是为了节省成本直接使用基膜,其耐热性就会受到影响,电芯在充放电过程中隔膜受热收缩或者破损就会造成短路起火。
" 而低价 cd 品隔膜即使涂覆也会存在类似漏涂等现象,像我们厂家的隔膜生产车间都是十万级净化车间,涂覆车间都是净化 + 低湿度控制车间,对整体隔膜的异物管控水分管控都有极大的保证,而低价贸易商出货的 CD 品隔膜受制于成本等条件不可能做洁净车间控湿车间的,也会进一步增加隔膜的风险。"
在爆雷后,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反映,没有 3C 认证的充电宝不被允许带上飞机。6 月 26 日下午,中国民航局正式发文:自 6 月 28 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 3C 标识以及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此前,市场监管总局曾发布公告,自 2023 年 8 月 1 日起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 3C 认证管理。自 2024 年 8 月 1 日起,未获得 3C 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但就目前充电宝市场的情况来看,鉴于政策颁布不久,近一年内生产的产品拥有 3C 认证的可能性更大。有网友反馈,苹果原装的 Magsafe 磁吸充电宝,因为未有 3C 认证也被扣留。
充电宝厂商的日子更难过了
充电宝厂商此次召回事件反映出的核心问题是供应链治理失效。
分析电芯厂家因何要更换隔膜材料,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成本。" 一般情况下是因为价格," 王观林说道:" 就是为了成本更低,获得更高利润。"
据第一财经采访行业人士称,锂电池电芯成本占比通常超过 50%,部分品牌如罗马仕、安克等为了压缩成本将生产外包给中小代工厂,并使用低价电芯与简化隔膜结构,显著削弱了产品的热稳定性与安全冗余。
经济观察报也通过对主流电商平台的历史数据追踪发现,一款 " 罗马仕 20000mAh 22.5W 快充充电宝 ",在 2021 年时,其日常售价普遍在人民币 129 元至 149 元区间;到了 2024 年底,在部分渠道,这个数字变成了 69 元。
综上,充电宝的安全危机大概率是行业极致内卷的结果。低价竞争下," 劣币驱逐良币 " 现象凸显,部分企业为压缩成本采购低价电芯,甚至默许供应商擅自变更原材料,以次充好。
数据反映出更严重的行业供应链安全治理危机。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网售充电宝的历年抽检结果,其不合格率已从 2020 年的 19.8%,一路攀升至 2021 年的 25.0%、2022 年的 35.4%,并在 2023 年达到了惊人的 44.4%。
在安克创新、罗马仕等知名品牌的召回公告发出后,大量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反映无法邮寄,原因是不少快递公司并不接收充电宝的寄送。
菜鸟驿站某网点负责人告诉虎嗅 ESG 组,充电宝一直是不接受寄送的,因为其属于易燃易爆品。" 充电宝这种东西只要出事很可能一车、一仓库的货就都被烧没了," 该负责人表示:" 一个包裹按一两百块算,一车货起码有大几千件,一旦出事这个损失谁来负责?"
除菜鸟驿站外,顺丰、中通等物流公司要么不接受寄送充电宝,要么在寄送上有严格要求。因此,消费者陷入 " 既不敢用又无法退回 " 的两难境地。
从 ESG 角度看,劣质电芯的使用暴露了供应链监管失效,企业对供应商的审查和质量控制存在漏洞,忽视了产品责任与消费者权益。而在后续的召回事件中,消费者因产品缺陷面临经济损失,且部分品牌客服响应不力,进一步导致信任危机。
对安克、罗马仕等大品牌而言,此次系列事件中反映出在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及风险预警机制上的不足。
企业需要更尽责
今年 4 月,安克创新 2024 年 ESG 报告发布,在实质性议题中,安克创新将 " 产品服务安全和质量 ""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 "" 绿色产品 " 列为财务重要性与影响重要性均极高的议题。
在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方面,报告写到利用 " 智能质量诊断系 统 " 精准识别全环节的质量风险与薄弱节点,确保全链路可追溯、全要素可量化;在提升产品质量与安全方面,报告写到公司针对成品质量保障,实施订单符合性验证制度,对产品功能、外观、认证合规性等进行多维度抽检,执行质量一票否决机制;此外,公司还非常重视质量人员的技能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但就事实而言,与这份报告披露出的一套管理流程还有一定差距。
此前,虎嗅就曾指出许多报告中企业宣传的亮点很可能与现实产生偏差,企业 ESG 报告更像是一份 " 漂亮 " 的 PR 报告而非自查报告。很多问题只要捂着不暴露,企业就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但事实是纸永远包不住火。
此次一系列事件无疑给风口浪尖的充电宝行业笼罩了一层阴影,甚至可能导致充电宝市场销量在短时间内经历一波 " 萧条 "。未来,充电宝厂商还需通过系统性风险管理,平衡成本与安全、效率与责任,以应对日益严格的监管和消费者需求,挽回消费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