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也不知道。
反正通过资料可以查到,陈丽云,是一位国家一级演员,曾荣获第 14 届 " 四月之春 " 国际友谊艺术节金奖、第 10 届 " 孔雀奖 " 少数民族舞蹈比赛三人舞表演三等奖、第 2 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演员奖等。
她除了是演员外,还任宁夏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党支部书记、院长等职……
据《新京报》报道,陈丽云被查前,宁夏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兼原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成员、自治区文联原副主席范晋国也被查了。
实际上,从最近的几起热搜来看(例如董小姐的后台、黄小姐的爸爸以及本文的陈丽云女士等),这些人之所以被推上热搜,主要还是因为一个字——贪。
然而说到贪,就不得不让人想到贪污界的 " 天花板 " 和珅了。
和珅这个人,虽然他佷贪,但是在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 贪 " 也是有很多学问和讲究在里面的。
在和珅的价值观中," 贪 " 有哪些学问呢?或者说 " 贪 " 有哪些讲究呢?
实际上,和珅这个人,在贪污的时候,一直强调一个 " 三不 " 原则——科举钱不贪,赈灾款不贪,办不成事的钱不贪。
是的,你没看错,在贪污界,贪污也是要讲究职业操守的,虽然这只是贪污圈里的职业操守,但是这也爆露出了贪污界的鄙视链——作为一个贪污者,如果你敢在贪污的时候拿教育的钱,敢拿救灾的钱,敢拿办不成的事的钱,那么你在这个圈子里,是会被鄙视的。
因为和珅明白,科举是朝廷的根基,要是考场都成了菜市场,大清的江山还怎么稳?而且和珅自己当年科举没考上,估计他对这事儿也有阴影。
所以主持科举时,他严防死守,甚至派兵把考场围得跟铁桶似的。这让我想起现在某些地方的入学、入职舞弊案,一些大佬收到一点好处,就敢让一些学生走后门,和珅要是活到今天,估计得感叹:" 你们这些后辈,贪得太没技术含量。"
再说为什么和珅不贪赈灾款。
主要是因为和珅这小子出身贫寒,知道灾民的苦。乾隆年间闹饥荒,他奉旨赈灾,不仅自己分文不取,还倒贴钱补窟窿。
然而如今的一些人呢,赈灾的钱都敢拿。和珅要是看见这些人,估计得拍桌子:" 这点钱都敢贪,命不要了?" 毕竟和珅心里心里清楚,赈灾款是高压线,碰了不仅上面想让你死,灾民也想让你死。
再说和珅为什么不贪办不成的事的钱。
和珅在收受贿赂的时候,有个规矩,那就是事儿办不成,钱原样退回。这就好比网上购物,不满意包退。这招其实是很高明的,既赚了钱,又留了口碑。
而现在有些人呢,不仅收了钱,还不帮人办事,所以最后被人举报了。和珅要是看见这些同行,估计得摇头:" 做生意得讲究诚信!诚信!懂不懂?"
不过话说回来,和珅的这个 " 三不贪 ",其实本质上还是为了更长久地贪——教育的钱不贪,是怕断了人才来源;救灾的钱不贪,是怕激起民愤;办事不成不贪,是怕砸了招牌。
其实,再高明的贪污者也逃不过历史的审判。和珅被抄家时,家产相当于清朝十五年的财政收入。嘉庆抄他家的时候,估计比中彩票还高兴。
所以人们常说,"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 不管你有多聪明多么牛 X,贪了不该贪的钱,早晚得吐出来。
其实很多贪污者,要是把他们玩命贪污的精神用在正途上,说不定都能成为社会栋梁。可惜选错了路,最终只能背上个 " 贪官 " 的罪名。这也算是给后人敲响了一个警钟:贪腐这条路,开始走得是很风光,可走到最后,都是死胡同。
和珅的这个 " 三不贪 " 原则,其实是很讽刺的,最讽刺的就是——他作为一个古代的贪官,贪污的时候居然还讲究原则,这让现在的一些毫无底线的贪污者们,情何以堪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