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吗?
去年,黄晓明女友叶珂「黑红」。
也让「名媛培训班」彻底出圈,成了热梗。
都少不了被调侃,「上过名媛培训班」。
那么多人自愿成为流水线上的假名媛,坚信花钱短期培训就能跻身上流社会,嫁给明星、富商。
仅仅因为他们虚荣、拜金、傻吗?
恐怕也没有这么简单。
最近,一部新出的大尺度惊悚片就瞄准这一现象,拍出了「名媛培训班」荒诞之外的残酷面——
《丑陋的继姐》
但,不同于迪士尼低幼化的改编路数。
电影拍得相当暗黑、重口。
视觉尺度和故事深度,都远超出了我们对原版故事的认知。
转而将焦点,放在邪恶的继姐身上。
这一经典的恶女,被「洗白」成了最让人共情的角色。
作为女主的继姐,确实长相平平。
脸庞不够精致,身材也又矮又胖。
和白皙漂亮的继妹比起来,更是逊色不少。
成天痴迷阅读王子的情诗集。
除了幻想当公主,没有其他坏心眼。
生父死后,母亲假装有钱人,嫁给年长的贵族。
原本希望以此获得财富和地位,顺便让两个女儿也过上好日子。
母亲这才知道,他早已破产。
留下的只有作为空壳的贵族头衔,和被银行查封的财产。
母亲意识到自己年老色衰,无法再吸引有钱人。
家中三个女儿,最小的女儿终究不是自己的骨肉,自己的小女儿又还没来月事。
她只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女主的身上。
幻想她能嫁给王子,挽救家庭的经济状况。
王子邀请所有贵族少女参加宫廷舞会。
而这,其实是众所周知的选妃大会。
便散尽仅有的家财,给她来了个丑女大改造。
整牙;
最恐怖的是,为了减肥,她生吞绦虫卵。
绦虫是一种寄生虫,会在人体内吸收所有食物养分。
吞下它,就可以使女主在无需节食的情况下,仍能快速消瘦。
也如实呈现了 19 世纪欧洲上层真实存在过的古老整容术。
在医学技术有限的情况下,这些整容手术、减肥手段完全是超出人体负荷的酷刑,以生命为代价的赌注。
女主几乎每次手术,都在尖叫中昏厥。
也因为体内的绦虫,整日恶心呕吐,造成严重营养不良,头发狂掉。
比如,片中接假睫毛这场戏。
不像今天人们种睫毛,只需将假睫毛粘在真睫毛上。
电影中,睫毛是直接用针线缝入皮肤的,而且是在女主意识清醒的情况下,且没有任何麻醉剂。
我们可以看到眼皮被针线贯穿的全过程,配上细小的走针声、皮肤摩擦声、女主的喘息声,没有任何配乐渲染,却足以让人寒毛直竖。
那下一步,就是改造「灵魂」——参加淑女班。
女主和其他贵族小姐一起,穿上精致、统一的裙装。
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习如何保持完美的微笑,高贵的仪态。
苦练优雅的走姿、宫廷舞步。
只为在舞会上展现出最淑女的一面,吸引王子的注意。
在一群贵族小姐中,女主的外貌、身材和舞姿都毫无优势。
但,因为女主的母亲缴了更多的「学费」。
女主直接被任命为领舞,站在了舞会最受瞩目的位置。
正好这时,整容也初见成效,女主已经蜕变成精致的大美女。
如愿和王子一起在舞池中跳舞。
却没料,最后一刻,还是走向了童话中的结局。
漂亮的继妹突然出现,取代她成为全场最亮丽的风景线。
掉落一只鞋。
王子表示,「能穿得上这只鞋的姑娘,就是我要娶的人。」
仿佛在嘲笑女主所有的努力。
心态彻底崩了的女主,还不甘心。
为了能穿上鞋子,她一咬牙,砍掉脚趾。
在剧痛难忍的情况下,又被母亲生生砍了另一只脚。
之后彻底昏厥了。
再醒来时,继妹和王子宿命般地走向了童话结局。
令人不安的大尺度、重口味场面背后,是每天都在上演的现实悲剧。
时不时就有新闻报道,很多人因整容过度,深受困扰。
电影中吃寄生虫减肥的情节,居然直到今天还在发生。
这部电影让我们更清楚看到,容貌焦虑不仅仅是内心的虚荣,或是环境影响下对单一审美标准的执念。
更多时候,它和权力紧密相连。
美貌永远与善良挂钩。
长相丑陋的人,永远是内心同等丑陋的反派。
王子在舞会上寻找真命天女时,完全将美貌视为唯一标准。
只看脸,就能确定自己的婚姻对象。
女主只有变美,才有希望帮助母亲,拯救家族。
大概也是因为,相比完美无瑕、无辜可怜的妹妹,继姐才更像我们大多数普通人。
她不是生来的恶女,而是被这种以美为最高价值的评判体系逐渐挤压下,一步步走向「黑化」的。
实际上,她最初对貌美的继妹并没有太多恨意,更多是羡慕和自卑。
加上母亲付出的钱和心力,后又在淑女班上受到容貌羞辱。
她才渐渐生出更多变美的决心,妄想将其作为一种复仇手段。
女主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今天很多人所说的「捞女」。
想靠外形、金钱飞上高枝,改变命运。
为此不惜受尽苦头成为完美的商品,压抑真实、不堪的自我。
玻璃鞋也成了阶层符号的隐喻,无数人削足适履的整容模板,一个现代「标准美」的极端写照。
影片也因此打碎了原本雌竞的故事结构。
片中,妹妹原本无意嫁给王子,她爱的是贫穷马夫。
因为和马夫偷情被发现,她被母亲剥夺了参加舞会的资格,被迫成为女仆。
他与跟班说着黄段子,尽显其下流和浅薄,使人对这一经典童话形象彻底祛魅。
而当他举着猎枪,无意间看到头顶羽毛发饰的女主时,也隐喻了女主不过是她的猎物之一。
她只是在无处可走的情况下,选择了相对有安全感的一条路。
美貌这一特权带来的好处,和她真正想要的生活,终究是错位的。
女主一次次在医生的建议下,在没有终点的变美道路上自我消磨,自我毁灭。
同样呼应了当下资本社会对容貌焦虑的利用和放大。
童话中的残酷、不合理处一直存在,只是今天看更加触目惊心。
那么,到底该如何打破容貌焦虑的困局呢?
电影最后,也道出更深一层的事实——容貌焦虑的根本,在于对权力结构的误解。
误以为足够美丽,就能被看见、被选中、被爱,就能实现阶级跃升,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但殊不知,每一步都在背离自我和自由,最后反而会陷入更深的悲剧。
就像现实中很多人,以为靠整容就能改变命运,最后发现自以为的入场券,不过是仅一次生效的试用体验。
真正打破这一恶性循环,要做的是放弃这样的价值标准。
电影将童话中的工具人二姐,改编为一个看似无足轻重,实则真正指向希望的角色。
她目睹了姐姐的苦难后,隐瞒了自己的初潮,最后抛弃了一辈子仰仗男性的母亲,帮助姐姐掏出肚子里的虫。
不要美丽也不要王子,而是彻底抛弃了既定的规则。
离开「美丽才能生存」的世界。
也让这个暗黑版《灰姑娘》不止于猎奇,而是成为当下真正值得被讲述的故事。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推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