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怪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4 月 2 日,任天堂举行了万众瞩目的 Switch 2 专场直面会。两天后,任天堂官网开启了日本区的 Switch 2 预售抽选。
所谓 " 抽选 ",就是让所有有意购买首发版本 Switch 2 的玩家提前在线上报名,但仅有一定比例的玩家可以中选,有资格在首发第一时间买到新硬件,类似于手游的预约。
日本的抽选文化由来以久,它类似于中文语境中的抽签、抓阄,大致是为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高效分配,或者符合 " 机会均等 " 的价值观,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轻黄牛倒卖对普通消费者的影响。对喜欢在日本买各类(尤其是限定)周边、辗转各种演出的朋友来说,这两个字可能已经深入骨髓。
本次 Switch 2 的抽选提供 " 日语版 "" 多语言版 " 和 " 日语版 +《马力欧赛车世界》捆绑包 "3 种,每个账号只可选择其一。获取抽选资格的条件相当严苛:1、用户需累计订阅任天堂的 Switch Online 会员满 1 年(必须是家庭组的家长或是个人会员,家庭组的成员不具备资格);2、截至 2025 年 2 月 28 日,Switch 上的付费软件(不包括试玩版和免费游戏)累计运行时间达到 50 小时以上。这样的规则的确可以筛选掉一大批黄牛和一部分玩家,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符合标准的玩家仍然非常多," 中选率 " 也就相当低了。
只要涉及了随机性,就会变得 " 有人欢喜有人愁 "。譬如前几日 Switch 2 的第一轮抽选结果公布,我和任天堂直面会的御用声优中村悠一平等地享受了 " 落选 " 这一结果。
在这次抽选之前,我对结果还抱着一点希望——我深信今年 2 月日本经济新闻消息写到的 " 任天堂社长古川俊太郎表示 Switch 2 备货充足 ";我确定周围有不少人因为 " 不是家庭组的家长 " 没有获得抽选资格;我并不怀疑 4 月 2 日直面会结束之后网络上大量吐槽 " 无聊 " 的声音,很多人似乎并不愿意首发购入 Switch 2。这样看来,优势在我。
4 月 24 日,抽选结果公布。起初一直都没收到邮件,我已经快忘了这件事,直到晚上路过关注的主播直播间,看到标题 " 祝!Switch 2 落选纪念 ××× ",才想起来要查查自己的运气。直播间的聊天室高挂着已有 2000 多人参与的实时投票,记录着 " 落选率达到 50% 以上,30% 的人没有参加抽选,中签的人数不到 20%"。根据日网上另一个超过 2.5 万人样本数的投票结果显示,3 个可选版本总计中选的人数还不到 25%。
我赶紧打开自己的邮箱,确认了 " 落选 " 二字,心里才算踏实。此时,中村悠一的名字已经上了 X(推特)的趋势。
也许是预料到这样的局面,古川俊太郎事先准备好了 " 致歉信 ",在抽选结果出炉前一天就发了出来。其中提到:日本约有 220 万人参与了抽选报名,远远超出任天堂的预想(所以导致这次很多人没有中签)。由于本次抽选参与条件颇为严苛,这 220 万的人数里是掺不了多少水分的。一方面,我不太确定一款首发百万量级的产品,其生产、供应链的实现难度有多高;另一方面,很难说是任天堂自己的预想过于保守,还是 Switch 世代积累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个远超过去经验的量级。毕竟当年 Switch 日本本土首月的销量,差不多也是 220 万。
还记得我买 Switch 的时间点已经是 2022 年下半年,入首发版的朋友当时给我打预防针:" 你买这个大概率是要吃灰的。" 当时,社区里有许多类似的声音,也算是一种反向抽选:他人流行的设备你不一定感冒,大家好评的游戏你不一定喜欢,那吃灰自然是躲不掉的。但我觉得,虽然无法笃定后面发生的一切,但至少自己试了试、努力过,才知道它是不是适合我。
这时候," 随机性 " 才体现出它的魅力。我喜欢 Switch,喜欢它的方方面面,功能单一也好,性能落后也好,第三方游戏不足也好,一点不成问题。它甚至成了我的主力游戏设备,若非必要,我已经不常在 PC 上玩游戏了。
回到 " 抽选 " 这个话题,任天堂很体贴地将第一轮未中选的玩家纳入了第二轮抽选,第二轮抽选即日起可以报名,并在 1 个月后公布结果。当然,如果不是一定要购买日语版,其实还有很多渠道首发入手 Switch 2。譬如未获得日版抽选资格的朋友们转战港版之后,会发现购买资格 " 点击就送 ",100% 的命中率也许少一些惊喜,却足够稳当。
不论如何,祝心心念念 Switch 2 的各位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