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 股赚钱效应明显不理想。自 3 月 14 日上证指数放量突破 3400 点关口后,连续缩量整理,在数次上攻无果后选择向下变盘,上周五甚至出现了许久未见的大阴线,大盘回调幅度一度逼近 100 点。而从题材上看,此前涨幅较大的机器人、AI 算力等科技题材板块集体杀跌,反倒是医药、化工等部分 " 冷门 " 题材表现更好。
现象的背后,是A股风格正在悄然切换。
就 A 股来说,每年年初通常都会出现一轮 " 春季躁动 " 行情,其背后逻辑在于:
一来,年初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新的信贷投放周期的开始,资金面较为充裕宽松,部分资金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股市,推动市场上涨;
二来,新年伊始,市场对于全年的宏观经济政策都有较高期待,比如 3 月召开的全国两会等等,而政策预期很容易引发资金提前布局;
三来,每逢年初,上一年经济数据还未完全公布,上市公司业绩也未到披露期,因而投资者风偏相对较高,且倾向于参与热点题材的炒作,而不是依托于基本面进行配置。
就今年来看,A 股的 " 春季躁动 " 行情大体始于 1 月中旬,而后得益于 DeepSeek 的横空出世以及宇树机器人的出圈,大科技板块走出了一波极其凌厉的上涨行情,市场赚钱效应也逐步扩散到算力、国产软件、运营商、AI 应用(医疗、传媒等)等题材,各种涨停潮轮番上演,市场交易资金不断向大科技板块集中。
然而进入 3 月中下旬,本轮行情似乎显露出 " 鱼尾 " 迹象,表现为科技板块内部分化愈发明显,不少高位题材出现连续回调,而资金开始向低估值防御板块(金融、公用事业等)及周期行业(基建、有色等)等领域迁移。
不经意间,市场风格正在由"题材炒作"逐步转向"基本面验证",而这也暗示着我们,"4月决断"行情已逐步开始演绎。
事实上,天风证券曾经做过一个研究:根据股票市场交易的驱动逻辑,一年可以划分为三个投资阶段,整体特征为 " 两头炒预期,中间炒现实 "。具体而言,每年的一季度和四季度的市场交易往往是最不倚重基本面的,但二三季度却是基本面占据绝对主导,其间股票价格波动反映的便是现行的景气度情况;当临近四季度,景气度逻辑交易得差不多之后,市场便开始提前展望下一年的预期,并做相应的估值切换——而眼下这一阶段,正是从预期转为现实的时间窗口。
关于 " 从预期转为现实 " 的判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经济数据 " 半真空期 " 结束。
根据现行宏观经济数据的披露特点,每年 1~2 月份有春节长假的影响,故而很多经济数据都是将前两个月合并起来发布,这便意味着,4 月份人们才能看到第一组连续的月度数据,以及第一个季度级别的经济数据。虽然一季度经济总量占全年经济总量的比重并不高(平均在 22% 左右),但却是最具有指向性的,可以直接影响到市场对于全年的经济预期,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其二,市场将迎来上市公司财报的密集披露。
每年 3 月下旬与 4 月份都是上市公司年报和一季报的密集披露期,同时也是市场两极分化最为严重的窗口期。因为业绩就如同一面 " 照妖镜 ",让 A 股诸多妖魔鬼怪不得不现形,届时很多基本面经不起考验的公司都可能会接连爆雷,其中不乏大量变身为 ST 的公司。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的年报和一季报也是反映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的重要指标,能够与宏观经济数据进行相互验证,继而驱动市场重新校准对于基本面的预期。
总结起来,每年 4 月开始,随着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格局的初步确定,以及上市公司业绩的密集披露,市场可以依托政策面和基本面做出更为清晰的方向性选择,因此在接下来的二三季度,市场会以基本面为锚定,进入到一种相对确定的趋势或风格之中。这便是所谓 "4 月决断 " 的深层次内涵。
上述逻辑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近期的市场连续调整。
究其原因,今年春节前后至 3 月中旬,A 股 " 春季躁动 " 行情演绎的背后,是宏观经济政策不明确、经济数据与上市公司业绩 " 半真空 " 之下,由科技题材热点以及市场预期驱动的行情,与之相应的是大科技等板块的整体估值已提升至阶段性的相对较高位置。
进入 3 月下旬以来,随着各方面形势的逐渐确认,以及经济数据与上市公司业绩的相继出炉,市场运行逻辑必然要从预期驱动转为基本面驱动。而对于很多前期涨幅较大的板块来说,如果 4 月份发布的财报能够配得上此前估值提升的幅度,那么行情大概率就会继续在业绩驱动下继续保持强势甚至走牛;如果财报数据不及预期且无法匹配已经相对较高的估值,那么行情也必将以杀估值的方式向基本面回归。
如此一来,对于那些前期大涨但业绩存疑的板块,将不可避免地迎来资金的撤离;而部分担心踩雷的投资者,也可能会以战略性防守的态度来应对当下行情;再加上近日特朗普 " 关税大棒 " 的影响,一系列因素的综合结果便是,市场整体风险偏好趋于下降,短期上攻意愿受限,赚钱效应与持股体验自然要大打折扣。
至于接下来市场将会如何演绎,是就此见顶还是休整后继续上攻?
理论上讲,到 4 月底自然会有个大致定论,在此之前,市场可能会以震荡为主。不过在我看来,后续行情依然值得期待,而最大的底气来自于国内政策端与产业端出现的一系列积极信号。
具体而言,自去年 9 月下旬宏观经济政策思路大转向以来,市场信心得到显著提振,悲观情绪已彻底扭转。尽管海外形势依然存在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但就国内而言,无论是财政、货币等重大政策导向,还是对于稳经济、扩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视,亦或者是对于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高度呵护,都体现出高层 " 全力以赴拼经济 " 的决心。而 DeepSeek、宇树机器人等科技领域的技术突破,更是让我们有了能够依靠自主创新实现科技突围的底气和自信。可以说,利好因素一直在不断汇集。
不过,就接下来的 4 月份而言,受种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A 股大概率不会有特别强势的表现,低风偏的投资者可以先适当降低仓位保住盈利,同时尽量规避可能出现业绩风险的板块。待短期风险消化完毕、各方面形势都愈发明朗后,A 股依然有望迎来新一轮上攻行情,届时再进行加仓也未尝不可。
至于具体配置方面,建议短期围绕基本面逻辑的业绩线、国内经济复苏逻辑的资源类品种进行布局,而中长期则可以逢低买入政策定调的新质生产力方向与大消费板块,或许能有不错的回报。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 iFinD 提供支持】
本文由公众号 " 星图金融研究院 " 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