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康养模式不断创新发展、社会福利普惠度显著增强 …… 站在时间的坐标上回望," 幸福感 " 是六盘水市水城区民生领域的一个关键词。
近年来,水城区深化 "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 " 工作理念,以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全区民政事业顺利有序发展。
" 保障网 " 撑起群众 " 幸福伞 "
" 民政局工作人员真好,上门给我们家申请了 10000 元临时救助,这真是雪中送炭呀!" 水城区营盘乡高峰村良子组村民康建学面对众人如此动情地说。
康建学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民政局工作人员通过建立的防返贫检测预警机制,与医保局、残联、人社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的大数据比对、筛选后发现其是重病患者,生活困难,工作人员亲自找上门,主动为其申请办理的。
通过民政人员实际调查和社会救助大数据监测平台核对,水城区海坪街道五里坪村村民曹群英的丈夫属 " 贰级 " 精神残疾人,其子患病行走困难,加上两个孩子读书,生活困难,在民政局工作人员帮助下,申请了 15000 元临时救助。
民政,一头连着 " 民 ",一头连着 " 政 "。水城区民政局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多措并举、压实责任,积极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织密民生兜底保障 " 保障网 ",撑起群众 " 幸福伞 "。
水城区制发了《水城区 2023 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年度核查工作实施方案》,并及时召开了区、乡两级业务培训会,明确了核查重点工作任务,确保应纳尽纳。截至 9 月底,全区低收入人口中城乡低保对象 25328 户 63528 人,1-9 月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 2.22 亿元。
建立《六盘水市水城区社会救助领域数据信息共享和联合审查机制》,每月定期与乡村振兴、残联等部门共享比对。按月将新增低保对象名单提供给乡村振兴部门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及时将乡村振兴部门反馈的 " 三类人员 " 提供给各乡(镇、街道)进行入户核查,对于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范围。
截至 9 月,全区城乡低保对象 25328 户 63528 人中建档立卡对象 13251 户 40594 人。全区监测对象中,纳入城乡低保对象 1620 户 6473 人;城乡低保单人保 794 人;今年以来新增低保对象 3595 人中,纳入 " 三类人员 " 监测 1398 人。
变 " 人找政策 " 为 " 政策找人 "
"10 年了,终于回来了,我们找你找得好苦!" 前不久,水城区救助管理站将离家出走十年的救助人员吴某某送回关岭,其母亲激动得掉下了眼泪。
原来,在水城区境内水黄公路上,吴某某被一车辆擦伤,随后,水城交警部门和肇事司机将其送入水城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因吴某某无法正常与人沟通交流,身份信息不详,被送往水城区救助管理站救助。
经观察发现,吴某某疑似精神病患者,水城区救助管理站将其送往六盘水市山城精神病院住院治疗。通过公安 DNA 采集、新闻媒体公告寻亲,寻亲未果,将其落户安置水城区社会福利院。10 月 13 日,经公安人脸比对后,与安顺市关岭县 8 号失联人员罗某某相似度极高,经家属反复确认,吴某某确系罗某某。
随后,经水城区民政局研究决定,派出救助工作人员将吴某某送回关岭。,经过 100 多公里的路途,吴某某在关岭县救助管理站与阔别 10 年的家人团聚
近年来,水城区民政局紧盯社会救助领域 " 漏 " 和 " 错 " 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变 " 人找政策 " 为 " 政策找人 " 工作机制,顺应群众期待,主动跨前服务,全力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切实兜住民生底线、保障基本民生。
今年年初,水城区民政局设计开发的 " 凉都救助通(水城民政)" 小程序,作为 2023 年水城区社会救助创新试点,推动社会救助 " 心 " 服务。
小程序主要提供线上城乡社会救助(含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高龄津贴、婚姻登记和社会组织预约等 10 余项服务事项申报或预约服务,同时通过小程序实时公布民政政策和办事流程,提高政策执行透明度和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
目前,小程序已全面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效率,简化群众办事流程,缩减办事时间,解决群众线上 " 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 问题,真正做到 "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打通了服务群众的 " 最后一米 "。
如今,通过该小程序,广大群众可直接申报社会救助和预约办理相关业务。今年以来,群众通过小程序申请救助和预约服务共 150 条,其中社会救助和高龄津贴申报 131 条(符合救助 105 条),办理婚姻登记和社会组织预约 19 条。
" 嵌入式 " 养老托起幸福 " 夕阳红 "
"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养老服务,关系民生,情系百姓。
5 点起床,6 点出门运动,之后回来看书、看报、吃饭、休息,在水城区红桥街道辖内的六盘水市恒康颐养公馆,今年 86 岁的王桂兰过着舒心的生活。
" 累了,就放点药材泡个脚!" 王桂兰说," 这些药材都是免费的,工作人员提前准备,水温合适,不冷不烫,很贴心。"
正说着,几位老人走进来,和王桂兰老人打招呼," 来了,一哈去棋牌室,昨天输你几盘,今天继续切磋一下!"" 好!" 王桂兰笑着点头。
在恒康颐养公馆,有很多老人和王桂兰一样,每天练习书法、下象棋,做一些适合自己的康复理疗项目,还和其他老人聊聊天,日子过得健康充实。
六盘水市恒康颐养公馆(六盘水市老年养护楼)属贵州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项目占地约 16 亩,总建筑面积 1.85 万平方米,规划老年养护楼共计房间 196 间、床位 392 个。
" 恒康颐养公馆有棋牌室、餐厅、书画室等,可以为老人提供棋牌娱乐、心理辅导、休闲阅读、健康养生等服务。" 六盘水市高新区恒康颐养公馆负责人段登俊说," 我们还推进医养共建共融,为老年人提供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
作为一座新兴的 " 候鸟之城 ",近年来,水城区民政局聚焦 " 康养胜地 " 品牌效应," 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 " 的养老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推进改革创新,探索推行 " 区域中心敬老院 " 运行管理模式,引进专业团队管理运营,更好服务辖区集中供养老年人。
幸福有托付,养老有保障。水城区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突破口,整合优势资源,科学划定区域,集中打造以老鹰山、米箩镇、化乐镇、玉舍镇、龙场乡、营盘乡为中心的区域中心敬老院,既能满足辖区集中供养需求,又能压缩运行管理开支和提质改造等相关经费,也解决了敬老院管理力量薄弱,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
为深化养老服务 " 放管服 " 改革,盘活资源资产,将整合后闲置的敬老院用于民政民生的其他领域,水城区全力支持 2 个公建民营、民建民营养老机构快速发展,谋划提质改造项目,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截至目前,水城区投入运营的养老机构 8 个,床位 1046 张,其中,护理型床位 483 张,比例为 46.2%。
此外,还通过政府谋划建设、专业团队管理、社会参与的方式,采取公建民营、民建民营的管理模式,引进集社工、护理、管理等能提供优质服务的管理团队运营区域中心敬老院,同时,培育社会力量作为市场主体参与水城养老服务,今日已与贵阳爱玺养老服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已成立水城爱玺养老服务公司,他们以充满力度、温度的举措,为老年人托起了稳稳的幸福。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黄聪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