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证券之星 38分钟前

利好频出!卫星互联网全线爆发 八大概念股盘点(名单)

11 月 28 日,卫星互联网板块再迎大爆发,航天环宇 20cm 涨停,雷科防务、普天科技、通宇通讯等同样收获涨停,希荻微、亚光科技涨超 10%。

近来,卫星互联网领域利好频出。

首先,日前召开的 2025 中国 5G+ 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启动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据了解,此次商用试验期为两年,目标是通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丰富卫星通信市场供给,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建立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其次,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单位组织 27 日召开 " 智绘星空 胜算在天 " 太空数据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宣布北京拟在 700-800 公里晨昏轨道建设运营超过千兆瓦 ( GW ) 功率的集中式大型数据中心系统,以实现将大规模 AI 算力搬上太空。

另外,北京蓝箭航天可回收火箭朱雀三号运载火箭首飞计划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计划于 11 月 29 日首飞。在此之前,国内尚未有一款可回收火箭完成过发射任务。朱雀三号有望成为我国第一款投入运营的可回收运载火箭。

值得一提的是,2025 卫星互联网产业生态大会将于 12 月 4 日在上海举行。紧随其后,"2025 第二届中国卫星开发者论坛暨商业航天产业技术交流会 " 将于 12 月 11-12 日在上海举办。论坛将重点讨论卫星量产技术、卫星热控、卫星互联网与通信等前沿议题,预计邀请 30 余场演讲,300 余位行业专家参会。

对于发展的规划,北京星辰未来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善从介绍,建设拟分为三个阶段:2025 年至 2027 年,突破太空数据中心能源与散热等关键技术,迭代研制试验星,建设一期算力星座,实现 " 天数天算 " 应用目标。

2028 年至 2030 年,突破太空数据中心在轨组装建造等关键技术,降低建设与运营成本,建设二期算力星座,实现 " 地数天算 " 应用目标。

2031 年至 2035 年,卫星大规模批量生产并组网发射,在轨对接建成大规模太空数据中心,支持未来 " 天基主算 "。

在政策和产业资本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中投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已突破 2.8 万亿元,其中卫星互联网占比超四成。

中航证券进一步测算,到 2030 年我国卫星互联网制造端、地面设备端、服务端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250 亿 -460 亿元、267 亿元、227 亿元。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随着我国可回收火箭逐渐成熟,发射运力提升的同时带来发射成本持续下降,有利于卫星公司提升产能进而加速组网进度,缩短卫星的生产和发射入轨周期,因此卫星产业链相关标的有望迎来快速成长期。

方正证券同样表示,2028 年 GW 星座预计将达成 " 百箭千星 " 计划,2035 年将完成全年近 2500 颗卫星的发射,对火箭发射的需求将大幅增加。随着中国星网的 GW 星座及上海垣信的千帆星座的突破,组网密集期已经到来,火箭发射、卫星制造及下游应用迎来加速拐点。

这里证券之星为大家整理了部分卫星互联网概念股,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概念股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1、中国卫星:国家队卫星制造龙头,背靠航天科技集团,主导小卫星、微小卫星研制

2、中国卫通:唯一拥有自主可控商用卫星通信资源的企业,掌握稀缺的 C/Ku/Ka 频段轨位资源,承担我国高轨卫星互联网核心运营任务

3、航天环宇:专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宇航产品、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和卫星通信及测控设备的研制和生产

4、上海沪工:下设全资子公司上海沪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商业卫星总装集成、航天产品核心部件设计及制造等服务

5、天银机电:公司旗下天银星际的恒星敏感器在国内商业卫星市占率超 70%,单星需配置 2-6 台

6、航天电子:公司业务包括卫星载荷 ( 相控阵天线、星间激光通信终端 ) 和火箭电子设备,航天收入占比 70%

7、上海瀚讯:特种通信芯片龙头,是华为低轨卫星互联网项目唯一载荷供应商

8、国机精工:精密制造龙头,部分材料与零部件进入航天产业链,在国内火箭轴承市场占有率 90% 以上,配套长征系列、朱雀二号等火箭项目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