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25 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天齐锂业特邀协办的 "2025 年第二届中国国际锂业大会 " 在四川成都举行。
大会以 " 锂聚全球,链动未来 " 为主题,围绕 " 稳供给、强链条、促创新、谋共赢 " 四大核心,深入探讨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与全球协作,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推动锂电产业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会议当天,来自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广州期货交易所、国际锂业协会,以及天齐锂业、中国盐湖等 400 余名锂电产业人士,共同就碳酸锂供需格局、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应用等热点话题进行探讨。
2026 年供需预期向好
对于过去五年国内锂行业的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指出," 中国锂产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跟跑’迈入部分领域‘领跑’阶段。"
资源勘探方面,在青藏高原、川西地区、华南等地相继发现多个大型、超大型锂矿,中国锂资源储量大幅提升,跃居全球第二位。
资源开发方面,江西宜春、湖南鸡脚山等锂云母资源开发有序推进,新疆、川西地区锂辉石资源开发全面启动,形成 " 盐湖、锂辉石、锂云母 " 三大资源开发并举的新格局。
产业规模方面,今年 1 — 9 月锂盐产量占全球 70% 以上,支撑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高速增长。
技术创新方面,盐湖提锂技术攻克高镁锂比世界难题,固态电池技术在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三大电解质体系研发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给予高度肯定的同时,葛红林还提出 " 构建安全稳定的资源供给体系,避免资源价格频繁波动、大起大落,让资源端、制造端、应用端共享锂产业发展的红利。" 等建议。
2022 年,锂盐价格触顶回落以来,行业确实出现了阶段性的调整。
" 经历了供需失衡的竞争阵痛期后,通过政策有效引导和技术创新升级,锂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天齐锂业董事长蒋安琪表示。
一方面,受益于可再生能源并网需求、商用重卡等电动化设备增速迅猛,储能领域和动力电池对基础锂材料的需求持续上涨,2026 年全球锂需求量预计将达到 200 万吨碳酸锂当量,基本达到供需平衡,为产业发展筑牢了根基。
另一方面,重点减碳领域如工程机械、船舶,新型应用领域如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电动化技术不断提升,为锂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相关数据也显示,2025 年上半年,新能源重卡渗透率达到 22.34%,较上年同期提升超 12 个百分点。
储能行业,在今年迈过经济性拐点后,需求端出现了与此前新能源汽车增长类似的一幕,逐步从强制配储驱动转为经济性驱动。
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受益于储能需求的不断增长,上游锂盐环节社会库存持续下降,行业供需关系迎来显著改善。
对于 2026 年的行业发展趋势,与会嘉宾也普遍持有乐观预期。
五矿证券副总经理、研究所所长杨诚笑指出,2026 年锂资源端停产可能性较小,而储能等领域需求存在超预期可能性,2026 年碳酸锂供需达到紧平衡状态,全年价格中枢将高于 2025 年。
此外,从成本支撑角度来看,7.5 万元 / 吨的价格有望成为锂价的强支撑位,一旦跌破该成本价格,将引发部分非洲矿山、阿根廷盐湖停产,造成供给端的再次收缩,从而对锂价构成支撑。
创新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际锂业大会不仅是行业的年度盛事,更是对未来全球锂业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实现合作共赢的一次深刻探讨。
" 随着行业供需格局的改善,企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资源向研发创新集聚,助力产业链破除同质化竞争,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蒋安琪表示。
当前,从新能源汽车,到低空飞行器、到人形机器人,市场对电池性能的期待越来越高。然而,传统液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接近极限,续航与安全的双重挑战,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 " 天花板 "。
上述背景下,推动以固态电池为引领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研究至关重要,技术能否突破、成本可否降低也将决定固态电池的大规模产业化影响。
在天齐锂业研究院院长刘杨看来,材料是制约固态电池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硫化锂材料为例,便面临着 " 材料关 " 和 " 量产关 " 两大 " 卡脖子 " 问题。比如常规硫化锂生产工艺,需要面对高温、高压、高设备腐蚀、高成本等难题,难以连续生产,导致供应不稳,价格高昂。
而经过天齐锂业的努力,上述难题被一一解决。
11 月 25 日,公司对外发布了全固态电池核心材料硫化锂新品,由公司自主设计的年产 50 吨的硫化锂中试线也在积极推进建设,有望在 2026 年下半年建成。
该中试项目设备 100% 国产化,具备快速复制扩产能力,并且产线采用模块化密闭生产,实现高洁净度与低能耗运行,排放指标优于行业标准。
同时,依托天齐锂业团队首创的 " 低温浆料还原 " 工艺,将硫化锂提升到 99.9% 以上的极致纯度。
其中,关键杂质降低 90%,碳含量小于 0.1%,水含量稳定控制在 100ppm 以内,为制造高性能、高安全的固态电池提供了坚实的原材料基石。
同时,上述硫化锂产品还带来彻底的成本重构,通过 " 低温浆料还原 " 工艺,可将反应温度从 800 ℃大幅降至 350 ℃,能耗降低 40%,单位生产成本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 60%,为固态电池的规模化扫清了最大障碍。
当前,业内也普遍预计,2027 年固态电池可以实现小规模应用,2030 年以后则会有一些市场化需求逐步启动。
" 材料的进步,决定了文明的边界。" 刘杨表示,硫化锂材料看似是一罐白色的粉末,承载的却是对下一代电池性能边界的突破,也是更高效、更安全的能源未来。
作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参与者,天齐锂业一直致力于从锂资源的开发应用到锂产品的加工,为清洁能源的转型发展提供可持续的锂解决方案。
天齐锂业还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携手产业链伙伴,共同为推动锂电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企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