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IT之家 14分钟前

“史上最严”充电宝安全标准曝光,3C 认证全面失效

IT 之家 11 月 25 日消息,据蓝鲸科技今日报道,工信部已于 10 月及 11 月多次组织召开《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研讨会。《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 新规 ")显示,与旧标准相比,新国标在整机、线路板和电芯三大技术领域提出了数十项严苛改进

对于新的标准,相关参会企业负责人称," 这次制定的标准非常严格,许多工厂难以达到。工信部的态度很明确:达不到标准就不要继续生产,因为总有一些企业能够达标。"

报道援引参会企业负责人消息称,相关研讨会预计有近 300 家产业链相关企业参加了探讨会。会上,汇聚了芯片、主板、电芯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供应商代表,这些代表就各自就专业领域提出建议,工信部也采纳了部分意见。

" 经过三四轮研讨会,目前标准已基本定稿,预计 12 月公示,2026 年 2 月正式发布,同年 6 月起实施。新规落地后,原有 3C 认证规定将全面失效。" 上述参会企业负责人称。

上述参会企业负责人也预估,新规实施后,预计将有近七成现有产能,因无法满足新标技术要求,将被迫退出移动电源市场

在整机层面,新规改变了过去仅标注品牌方的做法,明确要求外壳必须标注 "建议使用寿命" 与代工厂全称,此举将强化产品溯源能力,帮助消费者更清晰掌握产品的使用周期,提升市场信息透明度。

线路板方面则强制要求配备 LCD 屏幕或联网 App,可实时显示电池健康度、使用次数等关键参数。这一改进推动充电宝从过去的 " 黑箱 " 设备,逐步转向信息高度透明的智能产品,增强用户对设备状态的实时感知。

在最为核心的电芯部分,新国标引入了多项强化安全测试,包括更为严苛的针刺测试、将热滥用测试条件从 130 ℃ 三十分钟提升至 135 ℃ 六十分钟,并将过充电测试电压提高至规定电压的 1.4 倍。上述技术升级,直指电池安全本质,旨在从源头抑制热失控风险。

据 IT 之家此前报道,《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由工信部提出并归口,委托 SAC / TC588(全国电子产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计划号:20254993-Q-339)计划正式下达。项目周期 18 个月,计划完成时间 2026 年。

起草组相关单位、企业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也开展多次试验验证工作,并反馈到各阶段草案和征求意见稿的制定中。验证试验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王晓冬、杨旭东、李泽林、何鹏林、耿振峰、刘冉冉负责确定试验方案,在 2025 年 3 月 — 2025 年 10 月期间,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广州赛西标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TC588 标委会等电池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完成试验。

新规提到,移动电源本体上应标识建议安全使用年限,内容为 "建议安全使用年限为 × 年" 或采用如下标志:

除另有规定外," × 年 " 由企业根据该型号产品特性自行确定,图中 "5 年 " 仅为示例。

IT之家

IT之家

数码,科技,生活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