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半熟财经 2小时前

中国 AI 编程赛道,谁能跑到最后?

众多人工智能(AI)应用中,AI 编程被普遍视为技术迭代速度最快、商业化路径最清晰、用户渗透率最高、资本认可度最强的 AI 应用之一。

火遍全球的 AI 编程工具 Cursor 就是典型例子。这家公司 2022 年创立,创立之初就从 OpenAI 的创业基金和知名风险投资机构 Khosla Ventures 获得了种子轮融资。2023 年 9 月到 2025 年 5 月 20 个月间,这家公司估值飙升至 99 亿美元。根据该公司披露的数据,公司年化经常性收入(ARR)突破 5 亿美元,付费用户超 36 万,日活用户达 100 万,覆盖英伟达、Uber 等 1.4 万家企业客户。

关于 AI 编程的商业价值,知名硅谷风险投资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a16z)投资人公开表示,全球约 3000 万软件开发者,若按每人年创造 10 万美元经济价值计算,当前 AI 编码工具可提升至少 20% 生产力,最优部署场景下生产力可翻倍,相当于每年将创造 3 万亿美元 GDP(国内生产总值)贡献,堪比法国 GDP(2024 年法国 GDP 为 31620.8 亿美元)。

a16z 投资人还认为,AI 编程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有潜力支持数十家数十亿美元的公司,甚至是一个万亿美元级巨头。

AI 编程也是中外 AI 大模型厂商竞技场之一。

在今年 9 月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 CEO(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表示,现在的智能体(Agent)还比较早期,解决的主要是标准化和短周期的任务。要想让智能体解决更复杂、更长周期任务,最关键的是大模型的 Coding(编码)能力。因为智能体可以自主 Coding,理论上就能解决无限复杂的问题,像工程师团队一样理解复杂需求并自主完成编码、测试。

" 发展大模型 Coding 能力是通往 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 吴泳铭说。

今年 7 月,Cursor 停止了向中国大陆市场提供来自美国 Anthropic、谷歌和 OpenAI 的多款模型。AI 编程工具的智能主要来自背后的 AI 大模型,模型断供让 Cursor 顿失核心价值。

但即便 Cusor 不对中国 " 断供 ",出于数据隐私保护,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级用户,尤其是大中型央国企也不会轻易使用公共的 AI 应用和服务,更不用说境外的 AI 应用与服务。

因此,国产 AI 编程工具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 IDC《中国市场代码生成产品评估,1H25》报告,在美国 91% 的开发者使用 AI 编程工具,在中国仅 30%。

IDC 中国新兴科技研究组高级分析师李浩然表示,从营收来看,2024 年,阿里、字节、腾讯、百度等在中国市场推出 AI 编程产品的厂商,收入都在千万量级,随着 AI 大模型和产品整体能力的升级,以及各厂商对 AI 编程产品投入宣传增加,今年整体市场规模将有大幅度增长,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国产 AI 编程赛道持续升温

综合信息显示,2023 年阿里、字节、腾讯、百度基本上都有了 AI 编程产品,但较长一段时间里,各家公司主要在内部使用以打磨产品,仅小规模对外推广,且主要面向企业级用户。

今年上半年开始,中国 AI 编程赛道明显热了起来,字节、阿里、腾讯等纷纷高调推广," 免费战 " 也打起来了。

李浩然表示,去年和国内厂商接触时,能感觉到有些科技大厂对 AI 编程这块业务还有些许犹豫,但今年完全不一样了。

" 首先是 Cursor 跑出来了,其次是字节动了起来。" 李浩然解释说。

今年 1 月,字节跳动上线了国际版的 Trae(The Real AI Engineer),由字节新加坡子公司 SPRING PTE 运营。两个月后,TRAE 国内版落地,是首个中文版 IDE(集成开发环境)产品。字节 Trae 分国内国际不同版本主要为了数据合规,国内版接入豆包大模型和 DeepSeek 大模型;国际版支持可使用 OpenAI GPT-4、谷歌 Gemini 2.5 Pro 等九种外国大模型。

为了抢占市场,字节跳动在 Trae 上采取激进的低成本定价策略:Trae 国内版完全免费且无广告,国际版定价也大幅低于竞品,号称 " 用 Cursor 一半的价格提供 80% 的核心能力 "。

激进的市场策略收效明显。在 6 月 11 日举办的火山引擎 Force 2025 原动力大会上,字节跳动技术副总裁洪定坤透露,上线不到半年的 Trae 月活用户已经突破了 100 万。

字节免费策略在先,其他中国公司只有紧跟。截至本文发表,百度文心快码 Comate 个人标准版免费、个人专业版 59 元 / 月;腾讯 CodeBuddy 对个人开发者限时免费,对企业限时免费开通;阿里云通义灵码个人版免费,个人专业版也限时免费;华为 CodeArts Doer 编程助手个人基础版免费。

至此,国产 AI 编程工具的 C 端定价形成免费为主流、付费为补充的局面。在 Cursor、Windsurf 等国外产品已经占据市场先机情况下,免费和低价策略对追赶者而言是常见选择。

国产 AI 编程赛道持续升温的另一个表现是,主要玩家都加速产品升级,并且扩张产品矩阵,纷纷推出自己的 AI IDE。IDE 可简单理解为给程序员量身定做的 " 全能工具箱 + 工作台 ",集成了写代码需要的所有工具,微软 VS code、Visual Studio 都是国际主流的 IDE,在国内也被广泛使用。

例如,3 月字节上线国内版 Trae,是首个中文版 IDE;5 月阿里上线通义灵码 AI IDE,聚焦企业级开发;6 月发布百度文心快码 Comate AI IDE,是国内首个多模态、多智能体协同的 AI IDE;7 月腾讯推出 CodeBuddy IDE,成为腾讯云生态的核心工具。

此前,AI 编程工具(如微软 GitHub Copilot、早期的通义灵码等)多采用插件式 AI 编程助手,需要被装载在传统的 IDE 或编辑器(如微软 VS Code)上,主要功能就是代码补全、代码解释,使用场景单一,无法介入需求分析、架构设计、测试用例生成、部署运维等编码外的环节。

国产 AI 编程工具有了自己的 IDE 后无需依赖其他工具,如百度文心快码 Comate IDE、腾讯 CodeBuddy、字节 Trae 本身就是一个 " 从需求到上线 " 完整的、基于 AI 的开发平台。

对于国产 AI IDE 密集部署的现象,李浩然表示:" 首先是 Cursor 跑出来了,人们看到独立 AI IDE 能够给开发者更好的使用体验,但最核心的点是,IDE 是 AI 公司争取流量的一个入口,具有入口的价值。"

李浩然还指出,随着模型的差距在缩小,竞争也逐渐集中到用户入口和独立 IDE 产品上。

但在国内,这一赛道新入局者寥寥,只有美团和快手。

美团在 6 月推出 NoCode,NoCode 集成了美团自研千亿参数规模模型 LongCat,主要目标是帮助美团生态中的中小商户降低 IT 化和数字化门槛。10 月,快手 StreamLake 正式推出 " 工具 + 模型 + 平台 " 三位一体的 AI 编程产品矩阵,包括智能开发工具 CodeFlicker、多个自研大模型 KAT-Coder 以及大模型平台快手万擎(Vanchin)。

多位 AI 智能体创业者明确表示暂时没有进入这个赛道的计划。投资人的感受也是如此,清流资本虽然在 2023 年投资了 AI 编程初创公司硅心科技(aiXcoder),但清流资本合伙人刘博表示,从 2023 年到现在,敢进入这个领域的创业团队都不多。

IDC《中国市场代码生成产品评估,1H25》报告只列出了五家 " 现阶段值得关注的初创企业 ",分别是硅心科技,非十科技、Manus、新言意码、言创万物。其中,硅心科技还不属于跟热点进入该行业的公司。硅心科技孵化自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早在 2014 年该团队就发表重磅论文,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验证了深度学习路线在代码处理领域的作用,2021 年发布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个超 10 亿参数的代码补全模型 aiXcoder L,2022 年又推出了国内首个方法级代码生成模型 aiXcoder XL(130 亿参数)。

因为数量少,创业公司相关融资消息也就不多。具体来说,硅心科技于 2025 年 1 月完成 A++ 轮融资,是国内首家获得国资投资的 AI 编程企业。新言意码今年 6 月底拿到了由红杉中国领投的 Pre-A 轮融资,公司估值超过 8000 万美元。

关于 AI 编程为何难以吸引创业者这个问题,Agnes AI/ 开为科技创始人杨通(Bruce Yang)表示,国内外目前已基本达成了一个行业共识,即 AI 编程主要是模型厂商的机会。换句话说,这是大佬的牌桌。

腾讯 CodeBuddy 产品负责人黄广民则表示,工具类产品需要大量用户反馈和多场景验证,才能不断进行产品迭代。例如腾讯 CodeBuddy 内部运行十个月收集了 5000 多个问题,而且很多问题跟模型相关,只能靠着不断地去调优模型来解决,创业公司可能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

C 端:得开发者得天下

尽管国内不少科技大厂都挤入了 AI 编程赛道,但现阶段重点是 "To B"(企业级用户)还是 "To C"(个人用户),还是两个市场都同等重视,各家公司并不一样。

多位行业人士和个人开发者表示,C 端市场目前最积极的是字节、阿里和腾讯,而且字节和阿里把 " 炮火 " 延伸到了海外。

有资深行业人士告诉《财经》,去年在 B 端(企业级市场)经常遇到百度,今年 C 端市场虽然火热,却没见到百度有太多动作,至少不像上述三家那么明显。

C 端产品首要竞争逻辑就是产品足够好用,才能吸引用户。而现状是,尽管国产 AI 编程工具基本上都对个人免费,但仍然有大量个人开发者想方设法去付费使用国外 AI 编程工具,理由就一条,国外工具更好用。

有行业人士公开评价某国产 AI 编程工具:明显看出在快速向 Cursor 对齐,功能上丰富了很多,但还是有不小差距,比起产品功能与交互层面的差距,更大的差距在于模型、上下文管理,以及智能体的设计。

但包括黄广民在内的多位从业人士表示,国产 AI 编程工具跟国外产品的差距只有两三个月。

AI 编程工具的智能源自基础模型,在模型侧,中国公司追赶速度很快。以阿里今年 7 月发布并开源的编程大模型 Qwen3-Coder 为例,Qwen3-Coder 采用混合专家(MoE)架构,总参数 4800 亿,激活 350 亿参数,据官方评估,其性能已超越 GPT-4.1 等先进的闭源模型,可与全球顶尖的编程模型 Claude 4 相媲美。

作为腾讯 CodeBuddy 负责人,黄广民表示 AI 编程主要挑战在于它属于工具类产品,不像微信、腾讯会议等产品具备网络效应(一个人用会带动其他人用),用户忠诚度比较低,厂商很难凭借着现有的用户来去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另一方面,在 AI 编程领域,功能领先或模型性能优势往往是短期的(技术迭代速度极快,竞品可快速跟进),而开发者生态系统的壁垒才是长期竞争的核心——它决定了用户是否 " 离不开 "、第三方是否 " 愿意加入 "、商业价值是否 " 能闭环 "。

Cursor 能快速起势的关键原因之一,在于其 IDE 基于 VS Code 内核和开源插件生态,快捷键、基础功能都让开发者感到熟悉,无需重新学习。这种 " 站在开源巨人肩膀上 " 的策略,让用户能快速上手,避免因 " 生态陌生 " 而流失用户。

尤其中国不少玩家都在推自研 IDE,也就是说要让开发者放弃熟悉的工具,这比当初的 Cursor 更加挑战。

综合信息显示,目前字节、阿里、腾讯、百度等大厂,做开发者生态的一大策略是绑定自有资源,如云服务、社交等场景。

例如,腾讯微信小程序开发者 2021 年就突破了 300 万,腾讯 Codebuddy 要帮助这 300 万开发者,甚至包括一些原本不具备小程序开发能力的人,如一些产品经理,让他们能够更快速便捷地把创意变成小程序上架。

百度、阿里、字节、腾讯等都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也都在将 AI 编程工具变成 " 云服务的入口 ",让开发者从 " 写代码 " 到 " 上线运行 " 的全流程在自家生态内完成,既为 AI 编程工具培养开发者,也带动 AI 大模型和云资源的消耗。

此外,AI 编程工具的提升和市场推广离不开专业社区和服务,所以各厂商均在加强与 CSDN、Gitee、开源中国、Jetbrains 等开发者社区的合作。

经验表明,做开发者生态很难,只能耐心耕耘。

B 端:注定慢生意

IDC 中国调研数据显示,对于已经探索和应用生成式 AI 的企业,其中有 31% 的企业已经使用了 AI 编码工具。

从行业上看,拥抱 AI 编程工具最积极、使用率最高的是开发者员工占比很高的科技公司,尤其是字节、腾讯、百度本身就有 AI 编程工具的公司。秉承 " 自己的降落伞自己先跳 " 原则,过去两年大厂在公司内部快速推广 AI 编程,例如,腾讯称超过 90% 的腾讯工程师使用其 CodeBuddy 辅助编程,50% 的新增代码由 AI 辅助生成;百度表示 2025 年二季度其内部由 AI 生成的代码超过 43%;字节也称超过 80% 的工程师在使用 TRAE 进行辅助开发。

其次是金融、券商、通信等数字化基础比较高的公司。例如,某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开发中心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向《财经》透露,该行 2023 年就启动了 AI 编程项目。出于数据隐私保护要求,该行以私有方式部署了 AI 大模型,再基于开源软件构建了自己的 AI 编程助手。目前,该行开发中心全员使用 AI 辅助编程。

按照规律,接下来 AI 编程还会向更多行业渗透。据硅心科技联合创始人刘洋介绍,硅心科技客户已经覆盖航空、军工、金融、能源等行业。

但 B 端的钱并不好挣。

和所有数字化项目一样,国产 AI 编程工具厂商同样面临 B 端项目强定制化和碎片化挑战,这意味着没有谁能快速吃掉这个市场,即便是大厂也不例外。

刘博认为,这实际上为创业公司留出了一个发展的窗口期。

" 目前大厂大部分以做 C 端为主,正急于用一个标准化产品尽可能多地圈住 C 端开发者,B 端用户的定制化需求在大厂的优先级肯定是很低的,现阶段创业公司比大厂能更好地服务企业定制化需求。" 刘博解释说。

B 端 AI 编程项目定制化需求无法避免,IDC 报告指出厂商必须提升定制化能力。

刘洋以某航天企业的一份需求文档片段举例,因为通篇行业术语,所以虽然每个字都认识,但是并不懂其中的意思,不懂行的程序员很难将需求转化为代码,这也是为什么 B 端用户部署 AI 项目不能只安装通用大模型,需要让 AI 先读懂行业术语、学习行业 Know how。

目前腾讯的应对方法是借助合作伙伴力量。据黄广民介绍,AI 编程工具核心能力仍然是标准化的,腾讯负责打磨好产品的标准化部分,定制化需求(如 OA 账号登录、数据对接研效报表)通过开放接口由合作伙伴承接。且为了确保交付质量与品牌口碑,目前腾讯将合作伙伴数量控制在 10 家内。

《财经》综合调研的结果显示,过去两年,阿里和百度在 B 端最积极,腾讯次之,华为的 AI 编程项目一般是跟着硬件采购单子走,字节的重心更多是 C 端和全球市场。

北京思码逸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 思码逸 ")是一家专门与企业研发部门打交道的公司。因为思码逸核心业务是帮助企业进行研发效率诊断与提升,网易、中国平安、宁波银行、国泰海通、宝马、汇川等均是其客户。

思码逸创始人兼 CEO 任晶磊坦言,在客户那里最常看到的是阿里通义灵码。他认为除了通义灵码产品本身有竞争力,跟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做得比较好,以及阿里 To B 服务比较周到都有关系。

但任晶磊指出,企业对 AI 编程工具的付费意愿暂时还不是很强。思码逸《DevData 2025 研发效能基准报告》调查了 200 多家国内企业,40% 企业认为 AI 对软件质量改善不明显,核心原因是企业软件工程基础薄弱(数据不完整、文档疏漏),而非大模型能力不足。显然,企业要补齐这一块需要进行大量数据治理相关工作。

还有一个短期大概率无解的现实问题,即国产软件、工具类产品在国内一直很难卖出高价,这其实也是经常被中国软件从业人士诟病的一点。今年 6 月,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公开表示,认为软件不值钱、不愿意买软件,是许多中国政企机构常年养成的习惯,呼吁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改善软件产业的营商环境,尽早改变政企采购的规则和习惯。

8 月 4 日,中国工商银行发布《软件开发中心智能研发平台》中标结果,显示阿里云 AI 编程产品通义灵码击败百度、华为和智谱,中标金额 211 万元人民币。根据中标公告,通义灵码将为工商银行智能研发平台提供代码补全、代码问答及单测智能体等服务。

《财经》了解到,工行 AI 编程项目已算大,且随着竞争日趋激烈,这个行业也越来越卷价格,例如明明甲方预算 100 万元,最终中标价不到 40 万元。

一位资深行业人士指出,AI 编程项目客单价不高主要影响的还是大厂。在国内大厂,AI 项目编程团队一般百来人,项目如果一直难挣钱挣小钱的话,团队负责人可能比较难向上汇报、难争取到更多资源。

尽管实际上赚钱也没那么容易,但 AI 编程是最早商业化成功的 AI 应用、又能快速验证模型效果,助力模型迭代,中国 " 有云计算服务 + 有 AI 大模型 " 的大厂仍会将其作为长期战略。

一位中国云计算厂商技术负责人表示,AI 编程是赢者通吃的生意,未来只会留少数几个玩家,其中,互联网背景的公司比较有利,因为自身就有丰富的场景,可以不断打磨产品。

所有 AI 编程厂商还面临一个共同的挑战,即 AI 编程产品形态并未固定,本身仍处于快速变化和演进中,人们的共识是,有可能出现新的编程范式和新型编程工具,对此前红极一时的产品和公司实现弯道超车。

总体而言,包括黄广民在内的多位从业人士都认为中国 AI 编程市场还是比较大,还处于蓝海阶段,各家厂商都在不同赛道探索,未来很可能会出现不同维度的 AI 编程工具,分别服务不同用户、不同研发流程和角色。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科技频道

科技频道

科技改变世界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