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全天候科技 7分钟前

逍遥子张勇转身,10 亿美元押注并购

作者 | 周智宇

编辑 | 张晓玲

离开阿里的聚光灯后,张勇并没有闲着。

11 月 18 日,身着深色西装的张勇以 FirstLight Capital(晨壹基金)管理合伙人的身份,出现在了香港的一场论坛上。这不仅是因为他执掌阿里 8 年的显赫履历,更因为这是他自 2023 年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兼 CEO 后,首次以投资人的新身份—— FirstLight Capital(晨壹基金)管理合伙人,在公开场合深度剖析自己的转型之路。

伴随新身份亮相的,是一个重磅消息。有知情人士告诉华尔街见闻,张勇与刘晓丹联手,正寻求为其首支美元基金募集 10 亿美元。该基金将聚焦于中国相关的消费、科技和医疗健康领域,核心策略是 "Buy&Build(投资 + 建设)"。

三大机遇浮现

FirstLight Capital 这支新的美元基金,目标非常明确:中国并购(China Buyouts)。

基金将聚焦于消费、科技和医疗健康等领域。区别于早期并购基金主要依靠 " 杠杆收购 " 的财务运作模式,张勇准备打造的这支基金,策略的核心不仅仅是把企业买下来,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度的运营和整合,把它建设好。

选择此时下场,张勇的判断是,中国并购市场的 " 黄金窗口期 " 正在开启。

回顾过去 40 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只有一个:增长。无论是 VC 还是 PE,本质上都是在赚增长的钱。

但如今,市场共识变了。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单纯靠规模扩张、靠流量红利的日子结束了。

" 高质量增长意味着价值链的整合,意味着必须为客户创造额外价值。" 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张勇锁定了三个具体的交易机会。

其一,是 " 创一代 " 的交棒。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至今,第一代创始人逐渐老去。并非所有二代都愿意或有能力接班。张勇观察到,更多创始人开始考虑将企业交给专业人士,通过出售股权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这为控股型收购提供了巨大的资产供给。

再者,是大企业的资产剥离。随着市场发展,很多中国企业旗下拥有多个业务板块。为了激励管理层或释放股东价值,许多综合性集团开始分拆非核心业务。这是欧美成熟市场 Buyout 基金的主战场,如今也将在中国上演。

最后,则是全球化的并购。中国企业出海不再是简单的卖产品,跨国并购正在成为寻找新增长曲线的关键。

在并购版图中,张勇并非独行。他选择的合伙人是被称为中国 " 并购女王 " 的刘晓丹。

刘晓丹曾带领华泰证券崛起,不仅在国内市场战绩显赫,还曾操盘华泰国际收购美国 AssetMark 项目,完成了非常成功的整合。

FirstLight Capital 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和深圳设立了办事处。目前,该机构的投资组合中已经包括了比亚迪半导体、瑞辰宠物医疗和长晶科技等项目。

张勇评价道:" 我们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同时技能互补。" 他有运营和治理的经验,刘晓丹有交易和投行的敏锐度。他需要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用不同的方式做事。

" 动物园 " 式打法

外界最大的好奇在于:张勇为什么最后选择去做并购?

作为拥有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管理经验的顶级科技公司前掌门人,很多人曾建议他:" 你应该去做 VC,去押注下一个独角兽。"

但张勇拒绝了。他不想做一个纯粹的财务投资人,他更看重自己过去三十年积累的 " 企业治理 " 能力。

" 我的习惯是先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张勇复盘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正是这些积淀让他确信自己属于 PE 行业。

第一阶段是 " 专业人士 " 的同理心。大学毕业后,张勇起步于安达信,后转入普华永道。他特意提到了一段往事:当年转入普华永道并非主动跳槽,而是因为 " 安然事件 " 导致安达信被收购。

" 我从一开始就完全理解被收购方的想法和行为,因为我曾经就是其中一员。" 这段亲历者的记忆,让他天然具备了处理并购交易中复杂人性问题的同理心——这是并购整合中最难的一环。

第二阶段是 " 业务构建者 " 的创造力。在阿里,他一手打造了天猫,推动了从 PC 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他享受那种从 0 到 1 创造商业模式的过程。

第三阶段是 " 企业领导者 " 的治理术。在掌舵阿里后期,他更多是在搭班子、定战略。他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在 GPT 问世之前,他就支持达摩院启动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始了基础模型(即现在的通义千问)的研发。

" 我并非技术专家,无法亲自研发模型。" 张勇坦言。但他做的事是洞察未来,找到合适的人才,给他们资源,让事情落地。当看到这些人才成长时,他感到满足。

张勇认为,专注于企业治理、帮助业务领导者成长,是他的独特护城河,而这恰恰是 Buyout 基金最需要的核心能力。

在具体的操盘方法论上,张勇提出了一个极具阿里色彩的概念—— " 动物园 "。

" 一支优秀的团队应该是一个‘动物园’。" 他解释道,这意味着团队不能只有一种人,需要物种多样性,大家性格、技能不同,但能紧密协作。

在这个新的 " 动物园 " 里,张勇正在寻找三类人的化学反应:拥有广泛市场资源、能搞定复杂交易的投行精英;既懂一级市场又懂二级市场的人才,因为在当下,一二级市场的联动空前紧密;最后是 " 运营者 ",这也是张勇最看重的——拒绝纸上谈兵,真正下场管过业务、打过仗的人。

对于仅凭面试招聘核心团队,张勇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怀疑。

" 在一家企业上投入数十亿美元后,仅凭三四轮面试、总共 24 小时的接触,就决定任命 CEO,这是极具风险的。" 他更倾向于通过长期的关注与建立联系,在投资前就建立起对人才的深度认知——这不仅是招聘,更是战略储备。

想要在并购市场再拼一把的张勇,显然已经做好了准备。

他还送给所有创业者一句话,也像是送给新起点的自己:" 要接受不完美。"

在张勇看来,创业需要不断反思,但必须敢于做出不完美的决策。如果因为追求完美而犹豫不决,不断调整模式,最终只会停滞不前。

全天候科技

全天候科技

提供专业快速完整的科技商业资讯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