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湾区造”展现粤港澳融合发展成果

连日来,记者深入十五运会现场采访,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满眼都是 " 湾区造 "。从广州锐丰音响公司的智能音响系统、深圳优必选公司的机器人 " 乐师 ",到佛山万家乐公司的火炬、东莞哈一代玩具公司的全运会主题 " 潮玩 ",再到香港体育馆的无电制冷涂层、澳门的手工 " 非遗 " 产品,十五运会上到处可见粤港澳三地的企业品牌、技术应用和产品展示,充分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成果。

广东是经济大省、制造强省,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 14.16 万亿元,连续 36 年位居全国第一。工业门类齐全,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达 19.41 万亿元,居全国首位。目前,广东已经孕育出 9 个万亿级产业集群,7.7 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低空经济、机器人、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迅速。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 2200 亿元、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数字经济规模居全国首位;工业机器人产量 24.7 万台(套)、占全国 43.5%。

制造业背后是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25 年 " 深圳—香港—广州 " 创新集群创新指数跃居全球第一。2024 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3.63 万亿元,其中广东投入 5099.6 亿元,占生产总值 3.6%,超过了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香港则是全球唯一拥有 5 所世界百强大学的城市。近日发布的《2025 年世界数码竞争力排名》显示,香港数码竞争力排名跃居全球第 4 位,这是继去年上升 3 位后再次上升 3 位。澳门原有的 4 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于今年初获国家科技部批复,重组为全国重点实验室,将开展有组织科研并拓展国际合作。

与世界上其他湾区不同的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发展既有从实验室到市场的 " 自上而下 " 路径,也有从市场到产品到设计再到研发的 " 自下而上 " 路径,这是由粤港澳大湾区强大的原始创新研究实力和完备产业聚集度决定的。融合发展让这两种路径相互赋能,相得益彰。在大湾区,上午在香港设计出模具图纸,下午就有可能在深圳拿到实体模具。这种高效率的转化确保优秀的创意不被浪费。

十五运会还在继续,我们为体育健儿加油,也为 " 湾区造 " 喝彩。(经济日报记者 刘 亮)

(责任编辑:冯虎)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