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星河商业观察 37分钟前

小米公关 1 号位王化被传“下课”

11 月 16 日,多家媒体爆料称,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或将转岗,后续将不再负责集团公关业务。同时,多个科技公司公关负责人近期参与了小米公关一号位的面试,引发业界关注。截至目前,小米官方与王化本人均未直接回应。

而就在传闻的同一天,雷军罕见连发三条微博,集中谈到汽车安全问题,并在评论区点名 " 不少人断章取义、歪曲抹黑 "。

这两个动作被 " 关联 " 到在一起,不少行业人士解读为 " 小米从以往的被动回应,转向更直接的舆论应对 ",这也被视为 " 小米公关体系正在发生变化 " 的信号。

回顾小米十年间从几千人扩展至六万人,王化也从 " 编外支援 " 成长为世界 500 强企业的公关一号位。

2015 年,他从成都一家媒体出来,加入小米网大市场部。

2017 年,小米筹备上市,集团公关部开始成形,他逐步走向传播主线。

2018 年小米上市时,他仍是支援角色。

2019 年中,转岗到集团公关部,成为公关总监。

2020 年底,在徐洁云轮岗后,他正式成为集团公关部副总经理。

到 2021 年 5 月,晋升为集团公关部总经理,向集团总裁王翔汇报。

彼时,小米公关团队已扩张至四五十人,业务线更复杂,需要处理品牌传播、媒体关系、危机应对等全链路工作。

今年 7 月,他发布长文《十年》,回顾自己的成长,也能看出在业务线不断变长、争议点增多的情况下,他的工作压力正不断加码。过去一年,王化微博除了产品推荐、最新战报,就一直在给小米救火。

曾经,他的公关风格直接,一次次下场回应热点争议解决问题,这些回应让他成为小米对外发声的代表性人物。

如辟谣 " 小米拒招 35 岁以上员工 "、" 上海研发中心只出不进 " 等传言,采取点对点式回应。

又如,小米与格力就空调线上销量市占率展开激烈争议,他正面回应格力,并以打油诗回击质疑。

再如,在涉及员工泄密争议中,他多次公开喊话,强调保密纪律。包括今年 6 月两人一起被列入 " 防护对象 ",也主动回应网友解释情况。

但在汽车业务全面铺开后,小米的品牌形象正逐步走向失控。

2025 年小米汽车出现一系列安全事故:3 月安徽高速 SU7 事故致三人死亡,10 月成都事故车门无法打开,持续的舆情叠加效应,让 " 小米汽车门锁隐患 "、" 极端条件下被困失救 " 不断发酵。

王化团队在应对中选择了碎片化澄清:在事故三天后才发布正式声明,且声明回避关键技术问题,被外界指责 " 迟缓、闪避 ",家属与舆论都不满意。

近期," 米式小字文学 " 风波、"YU7 车主质疑测试车痕迹 " 事件、南京秦淮区法院审理的 " 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 " 纠纷等持续爆发。公关团队的应对主要仍依赖客服释疑、行业惯例辩护、内部责任切割、强势法务团队介入等操作。而他本人在争议应对时,引用苏轼《醉睡者》,呈现出 " 束手无策 " 的状态。

随着小米汽车持续陷入舆情,王化的公关团队均未能建立有效屏障扭转整体走势,导致创始人不得不直接面对争议,甚至陷入情绪化回应的境地。

如澎湃新闻分析指出 " 小米营销长期强绑定雷军个人 IP,优点是传播成本低、扩散效果好,但问题在于,一旦出现负面,雷军往往成了第一责任人,导致舆情压力高度集中。小米需要在‘企业品牌’和‘企业家 IP ’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是目前的核心矛盾。"

小米所处的舆论环境,已经和过去十年完全不同,也许对小米和王化来说,到点 " 下课 " 是彼此最好的选择,但不管谁来接任公关一号位,都将不容易。

星河商业观察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星河商业观察

星河商业观察

聚焦星河商业动态,洞察行业发展脉络。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