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据称来自 OpenAI 内部的文件,正对这家人工智能巨头的财务状况和整个生成式 AI 行业的商业模式构成严峻挑战。
文件内容显示,OpenAI 的实际运营成本可能远超外界想象,而其收入则被显著夸大,这使得其高昂的运营成本与收入之间存在一条惊人的鸿沟。
此次引发震荡的源头,是知名科技博主、时事通讯《Where's Your Ed At》的作者、同时也是科技行业尖锐批评者—— Ed Zitron。他一方面通过个人媒体平台激烈批评人工智能行业,预言其泡沫即将破裂;另一方面,他经营的 EZPR 公关公司却曾为多家 AI 初创公司提供公关服务,这种既批判 AI 又为 AI 公司代言的双重角色,使他成为科技界一个颇具争议的声音。作为深谙行业运作规则的 " 内部人士 ",他却坚信当前 AI 热潮本质上是资本催生的泡沫,并以其标志性的激烈言辞预言着整个行业的 " 审判日 " 即将来临。
Zitron 在其博客发布文章,该文章援引其看到的文件数据称,OpenAI 仅在微软 Azure 云平台上的模型 " 推理 " 成本,就已达到惊人水平。例如,在 2025 年上半年,该项支出接近 50 亿美元,而此前媒体报道的同期 " 收入成本 " 仅为 25 亿美元。这表明,OpenAI 的烧钱速度可能是公开数据的近三倍。
与此同时,这些文件还揭示了 OpenAI 向其主要投资者微软支付的 20% 收入分成。通过这一数据反向推算,OpenAI 的实际收入远低于此前报道的数字。例如,2025 年上半年,微软获得的收入分成对应的 OpenAI 营收约为 22.7 亿美元,但这与媒体报道的 43 亿美元相差甚远。如果这些数据属实,不仅 OpenAI 的财务健康状况堪忧,整个 AI 大模型行业的盈利前景也将被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对于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微软和 OpenAI 的回应显得模糊。据了解,微软一位女发言人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 数字不完全正确 ",但拒绝提供更多细节。OpenAI 则未予置评,仅建议媒体向微软求证。一位熟悉 OpenAI 的人士称,这些数字未能提供 " 完整的画面 "。尽管无法得到官方证实,但相关方也未能提供有力证据来实质性地反驳这些数据。
惊人的成本黑洞:推理支出远超收入
根据 Ed Zitron 披露的数据,OpenAI 的运营成本(特指模型推理成本)与其收入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且这一差距比此前任何报道都要大。推理是类似 ChatGPT 的应用调用大语言模型以生成响应的过程,是其核心运营成本之一。
数据显示,从 2024 年第一季度到 2025 年第三季度的七个季度里,OpenAI 仅在 Azure 上的推理计算支出就超过了 124 亿美元。仅在 2025 年的前九个月,其推理成本就已高达 86.7 亿美元。相比之下,The Information 曾报道称,OpenAI 在 2024 年全年的推理成本约为 20 亿美元,2025 年上半年的 " 收入成本 " 为 25 亿美元。Zitron 的数据显示,真实成本几乎是这些报道数字的三倍。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天文数字般的成本似乎与收入增长并不同步。数据显示,即使考虑到收入增长,推理支出似乎仍在以更快的速度线性攀升,完全吞噬了收入。这种模式让人质疑,在当前技术和定价下,大模型业务是否可能实现盈利。
被夸大的收入?营收数据与公开报道存在巨大差异
除了高昂的成本,Zitron 披露的文件还对 OpenAI 的收入提出了严重质疑。通过微软获得的 20% 收入分成款项,可以反向推算出 OpenAI 的最低收入水平,而这个数字与媒体引用或 OpenAI 自己透露的乐观数据相去甚远。
2024 年度:文件显示微软当年获得了 4.938 亿美元的收入分成,这意味着 OpenAI 的收入至少为 24.69 亿美元。然而,CNBC 和 The Information 当时的报道预测,OpenAI 2024 年的收入将在 37 亿至 40 亿美元之间。
2025 年上半年:微软获得 4.547 亿美元分成,暗示 OpenAI 同期收入至少为 22.73 亿美元。而 The Information 的报道称,OpenAI 在该时期创造了 43 亿美元的收入。
这些巨大的差异难以调和。就连 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声称公司年化收入 " 远超 "130 亿美元的说法,也与文件所揭示的财务状况格格不入。Zitron 推测,公开报道的高收入数字可能源于对 " 年化收入 " 或 " 年化经常性收入 "(ARR)的创造性计算方式,但 OpenAI 从未明确其定义。
复杂的合作关系与模糊的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 与微软的财务关系极为复杂,并非简单的投资与成本关系。据报道,双方存在双向的收入分成协议。微软除了从 OpenAI 的收入中抽取 20% 外,还需要将其通过 Azure OpenAI 服务销售模型所得收入的 20% 支付给 OpenAI。此外,还有与 Bing 相关的收入分成和可能的版税支付。
这种复杂的结构意味着,仅从微软获得的收入分成来推算 OpenAI 的总收入,得出的必然是 " 低估值 "。然而,即便考虑到这一点,Zitron 数据所揭示的成本与收入之间的巨大鸿沟依然难以解释。
据了解,在向两家公司求证时,《金融时报》并未得到明确的否认。微软 " 数字不完全正确 " 的回应和一位知情人士 " 未能提供完整画面 " 的说法,为市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或担忧)空间。在没有更具体反驳的情况下,这些泄露的数据可信度正在增加。
行业警钟:AI 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遭拷问
如果 Zitron 披露的数据哪怕只是部分准确,它也将对整个生成式 AI 行业敲响警钟。这意味着作为行业领导者的 OpenAI,其商业模式可能根本无法持续。
英国《金融时报》基于这些数据进行的推演显示,按照目前的增长率,OpenAI 的最低预估收入可能要到 2033 年左右才能覆盖推理成本。如果再减去微软 20% 的收入分成,那么它可能 " 永远 " 无法通过自身收入覆盖推理成本。
这一发现对投资者和市场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连资金最雄厚、市场地位最领先的 OpenAI 都面临如此巨大的财务压力,那么其他通用大模型供应商的处境又将如何?分析认为,未来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模型运行成本出现断崖式下降,要么面向客户的收费标准必须大幅提高。然而,目前这两种趋势都未见苗头,这让生成式 AI 的商业化前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