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1 月 11 日讯(记者 李明明)刚刚落幕的 2025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 互联网之光 " 博览会,以 "AI 共生 智启未来 " 为主题,吸引全球 54 个国家和地区的 670 家企业携千余项智能成果参展,其中机器人展区成为全场焦点。
《科创板日报》记者观察到,相较于往届,本届峰会的机器人经 AI 大模型深度赋能,实现从 " 机械工具 " 到 " 智能伙伴 " 的质变,在通用能力、交互体验、场景落地等维度均有突破。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浙江本土科技企业正加速崛起,业务已覆盖无人驾驶、低空 eVTOL、具身智能等前沿赛道,技术落地成效与创新活力显著凸显。
机器人全面搭载垂直领域大模型
本届峰会最显著的突破在于机器人全面搭载垂直领域大模型,实现了从 " 预设执行 " 到 " 自主决策 " 的跨越。因此,大模型驱动通用能力跃升,告别 " 单一任务依赖 "。
在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展区,银河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 Galbot 展示了智慧零售场景下的自主取送能力,能够精准识别并抓取零食、饮品等商品,完成自主送货任务,动作流畅自然;在 AI 北京展区,Galbot 与咖啡机器人协同作业,完整执行从接收订单、制作咖啡到最终递送的全流程,摆脱了传统机器人对预设路径和单一任务的依赖,吸引了大量参观者驻足观看与互动。
银河通用现场工作人员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Galbot 核心动力源于自研的 GroceryVLA 等端到端具身大模型,该模型采用 " 大规模仿真合成数据预训练 + 少量真实数据后训练 " 的创新范式,并依托百亿级动作数据集," 这么一来,不管什么材质的物体,抓取成功率能飙到 95%,不用给不同商品单独调参数,软包装、硬盒、塑料瓶这些各种形状的商品,都能精准搞定。"
中国移动展台上,基于其九天大模型研发的 " 灵犀 " 机器人家族,正聚焦无人厨房、政务、工业、医疗等行业场景,落地 "AI+" 实用应用。现场最吸睛的当属一台忙着叠衣服的机器人,引得参展者纷纷驻足围观。《科创板日报》记者观察到,这台机器人的 " 手指 " 呈夹子状,能稳稳夹住平铺在台面上的 T 恤衫,动作娴熟地完成折叠操作,全程流畅高效。
而往届机器人多局限于单一任务执行,缺乏动态环境下的自适应能力,一位现场参观者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说," 去年的机器人动作像树懒上班,今年已能丝滑完成复杂操作 "。
与此同时,机器人交互方式从 " 单一指令响应 " 进化为 " 全感官融合对话 ",情感共鸣与精准协同能力大幅提升。
松延动力展示了其仿生机器人 " 小诺 ",据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对《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 小诺 " 是全球首款在标准人头尺寸内实现技术突破的可量产仿生机器人,也是目前全球自由度最高的量产型仿生机器人产品,能够呈现高度拟人化的面部表情。展会上," 小诺 " 和观众实时互动,完成了张嘴、扭头、眨眼的互动。
此外,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的具身机器人,通过柔性传感设备实现高精度人机动作同步,用户抬手即可控制机器人完成精细操作,标志着人机交互向更自然、直觉的方向发展。脑控康复轮椅则通过无创脑机接口采集脑电信号,识别用户运动意图,实现 " 意念操控 ",为行动不便者提供新的出行方案。相较于传统语音交互,本届机器人在交互设计上更具人性化与沉浸感。
《科创板日报》记者还在本次大会上观察到,机器人应用场景正在突破单一领域限制,实现工业、医疗、文旅等全链条覆盖。
家用领域,千寻智能的墨子具身机器人作为重点展品亮相,其以灵巧的机械臂叠衣服,展示了其在家务场景中的应用能力。
医疗领域,机器人理疗师能精准定位人体 72 个穴位,动态调整按摩力度,脑控主动康复轮椅为中风患者提供个性化训练服务;文旅领域,数字华夏机器人化身 " 明星导游 ",以自然肢体动作和情感交互讲解乌镇历史,还能通过表情识别感知用户情绪,主动提供安慰服务。
" 人工智能 +" 全景呈现
当千年乌镇的桨声与数字时代的浪潮交汇,2025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以 "AI 共生、智启未来 " 为主题,勾勒出 " 人工智能 +" 深度融入千行百业的壮阔图景。
从科技巨头的战略布局到创新企业的细分突破,从产业赋能的硬核实践到民生服务的人文温度,一批真实案例与落地成果,生动诠释了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场景的变革力量。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 " 人工智能 +" 的根基所在,本届峰会上,头部企业纷纷亮出全栈技术布局,以硬核实力支撑产业智能化升级。
科大讯飞以 " 全栈自主可控的大模型国家队 " 姿态亮相,其依托全国产算力平台打造的星火大模型 X1.5,多语言能力覆盖超 130 个语种,这一成果更通过 300 余项行业解决方案,构建起从底层算力到上层应用的完整生态,本次乌镇大会就带来了一个个鲜活案例。
科大讯飞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这背后,是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在起作用,它融合了专家思维链和海量医学知识,综合诊疗能力已达副主任医师水平。如今,下载量突破 2600 万的讯飞晓医 APP,正通过动态健康档案和个性化管理计划,从问答工具进化为每个人的 "AI 家庭医生 "。
在科大讯飞的 " 南码头工坊 ",身着明代长衫的乡绅胡百山正为招标修桥而焦灼——工匠资质鱼龙混杂,报价更是乱作一团,生怕舞弊之事毁了百年基业。这古老的 " 信任危机 ",恰是现代工程招标中 " 围串标 " 风险的缩影。
此时," 穿越 " 而来的观众只需打开 " 秘籍 ",便能找到来自未来的答案——讯飞智能招采系统。通过现场的交互体验,观众指导胡百山利用 AI 对投标单位进行关联分析、检测文件雷同性,并智能辅助评标。当 AI 精准识别出异常行为、推荐出最可靠的工匠时,胡百山愁眉舒展,连连赞叹。
据介绍,目前,这套系统已在国家能源集团等头部企业累计完成评审超 18 万单,年均创效 19 亿元。这一技术以古今对话的形式在展台上呈现,用现代 AI 解决方案破解古代修桥招标的 " 信任危机 ",直观展现了技术跨越时空的应用价值。
阿里巴巴在展区呈现全栈 AI 能力建设最新成果,其首款自研夸克 AI 眼镜引发观众驻足体验。记者实测发现,该眼镜集成导航、支付、翻译、拍照、通话、音乐播放等基础功能,同时支持信息提醒、购物比价、商务服务等场景化应用。值得关注的是,眼镜首创可换电设计,通过热拔插镜腿即可更换主电池,搭配便携式换电仓可实现全天候续航,解决了智能穿戴设备续航痛点。
此外,本次展会中,43 家被投企业与中网投一起参与联合展出,成为大会唯一的国家级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展台。
其中,瑞莱智慧已连续 5 年亮相互联网之光博览会。
据瑞莱智慧介绍,本次带来了全新的人工智能安全解决方案。该方案聚焦大模型应用、智能体、具身智能 3 大应用场景,由大模型攻击平台、大模型测评平台、大模型安全靶场、大模型防火墙、大模型防护平台共 5 大平台组成,为大模型时代的对抗技术、算法安全、应用场景安全提供试验鉴定、效能评估、人才培养以及人工智能安全检验提供可靠的平台环境。
" 杭州六小龙 " 之外,浙江本土科技力量亮相
本次展会现场,除 " 杭州六小龙 " 持续展现行业影响力外,《科创板日报》记者还观察到浙江本土科技企业正加速崛起,其业务已覆盖无人驾驶、低空 eVTOL、具身智能等多个前沿赛道,技术落地与创新活力凸显。
来自浙江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尚元智行,带来了其无人驾驶物流车 T300,以及平板运输车 T310,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T300 已经实现商业化落地,具备 L4 级自动驾驶能力,能在城市道路中自主行驶,配合自动装卸系统,实现 " 夜间运输、白天配送 " 的高效物流模式。
据悉,其基础款无人物流车定价约 39800 元,需搭配每年 24000 元的 FSP 服务。目前,申通、圆通、邮政等主流物流企业均已纳入采购或合作布局范围,加速无人物流技术在终端配送场景的落地应用。
" 互联网之光 " 博览会特设低空经济核心展区,作为展馆中唯一聚焦低空 eVTOL 近地载人飞行的企业,酷飞(浙江)飞行器技术有限公司携二代近地载人飞行器与全系自研核心飞控系统亮相。
《科创板日报》记者与酷飞公司研发部人员交流获悉,该公司载人飞行器主要应用于文旅体验和应急救援,支持站立等载人方式,建议飞行高度几十米(可按需调整至 10 米);产品暂未预售,生产部已启动量产,客户群体涵盖外国个体客户、文旅经纪人及景区等,而订单具体数量情况,该研发人员未透露。
总部位于杭州的孚宝机器人(FUB AOROBOT),本次带来了智能康养陪伴机器人 " 小宝 ",据介绍,该产品搭载语音交互系统,支持 " 健康检测、呼叫医生、用药提醒、聊天陪伴、亲情通话 " 五大核心功能,通过 AI 技术实现对老年群体的全场景关怀。
据介绍,该企业还拥有消杀机器人(应用于亚运会)、迎宾导诊机器人(落地杭州一家社区医院)等产品线,合作客户包括杭州本地、内蒙古等地的政府部门、养老院,以及杭州某医院等医疗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在 " 互联网之光 " 博览会的展区内,浙江国资国企继去年首次组团亮相后,以更大阵容、更扎实的应用成果,再次集结登台。
据介绍,与去年相比,浙江国资国企今年参展的省属企业数量增加至 16 家,在 AI+ 交通、制造、能源、建筑、跨境电商、民生服务等九大板块,集中展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成果与务实应用。
"AI+ 交通 " 展区内,省海港集团智慧码头 AR 沙盘前人气高涨。屏幕上,宁波舟山港智能集卡依托云路径协同平台自如穿梭,港口作业效率显著提升;不远处,省交通集团 " 扁鹊云 " 桥梁监测平台实时呈现全省重点桥梁健康数据,为基础设施装上 " 智能 CT"。
"AI+ 制造 " 展区中,巨化集团浸没式液冷技术备受关注,该系统可使数据中心能耗降低 40% 以上,实现高效低耗运算;省机电集团风电全生命周期平台则展现新能源产业的智能化实力,从设计到运维全程实现智能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