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文汇 刚刚

传达浙江保护传承 20 世纪建筑遗产的声音,专家学者等提出六方面倡议

观历史潮涌,话建筑保护。11 月 5 日至 6 日," 钱江潮涌 撷英求是——浙江 20 世纪建筑遗产活化利用学术研讨 " 系列活动启幕仪式在浙江杭州与苍南两地举行,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循着浙江建筑遗产的风雨印记,共话 20 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思考 20 世纪的建筑如何在新时代的潮流中延续价值与生命。与会学者、建筑(工程)师及高校师生,结合各自设计研究与教育实践特发出六方面倡议,旨在向全国建筑文博同仁表达来自浙江保护传承 20 世纪建筑遗产、 赓续城市更新文脉建设的声音。

活动现场照。

刚刚闭幕的二十大四中全会,铺就了 " 十五五 " 规划的壮丽画卷,六大任务中明确提出 "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无疑再次提出扎实推进建设文化强国的举措。2025 年 7 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8 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都强调中国需要的是高质量的城市更新,要建设有文脉且崇德向善的文化城市,要努力从物质需求逐步上升到文化精神需求上,启迪人们在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特别关注现代文明的建设。所有这些都契合 2025 年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40 周年的重要时刻,让我们从世界遗产的价值挖掘与展示视角上,不断总结与国际视野接轨及国内具有开创价值的遗产保护传承的创新实践成果。

浙江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文化、科技与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地区,留存着众多代表 20 世纪发展特点的建筑遗产,它最贴合 " 观浙江潮,敢为天下先 " 的评价,也更需要交流与展示在遗产保护创新、既有建筑改造上的多方面经验,以提升话语权。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积极实践者,始建于 1953 年的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始终以 " 守护文化根脉、赋能城市发展 " 为己任,积极参与温州文化保护与申遗工作,深耕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大禹纪念馆、王阳明纪念馆建设等文化展示利用和城市更新实践,并相继完成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周边小河公园以及温州东屿电厂等一系列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项目,致力为浙江乃至全国的建筑遗产保护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此次系列活动启幕仪式上,与会学者、建筑(工程)师及高校师生,结合各自设计研究与教育实践特发出六个方面的倡议书,提出 "20 世纪遗产贡献崇德向善城市文明建设、重视教育建筑遗产挖掘赓续校园文脉与育人精神、为人民城市高质量发展做好‘十五五’规划、20 世纪遗产与城市更新文脉建设要依法保护、20 世纪遗产能为城市更新提出活化利用之道、加强公众对 20 世纪遗产的普惠与传播 " ————展示了对 20 世纪遗产传承保护的决心与策略心声,契合了建筑师、文博专家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举措,在业界凸显了用有文脉的设计建设崇德向善的城市文明的认知与行动。

活动现场的倡议宣读环节。

活动期间,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求是大讲堂作题为《用中华优秀遗产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讲座。他结合亲自指导的西湖、大运河、良渚等浙江及跨省域世界遗产申报案例,分享了具有国际视野的 " 新遗产观 ",并以 2025 年故宫博物院百年为契机,回望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路径思考,为现场师生及建筑、文博界人士奉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文化课。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以《用中华优秀遗产讲好中国故事》为题作主题演讲。

在单霁翔的带领下,20 世纪建筑遗产专家团队还赴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镇,实地考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矾山矾矿遗址,就这一具有工业文明印记的重要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展开深入探讨。

与会部分专家在矾山矾矿遗址南垟 312 平硐考察现场。

本次活动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院、浙江省文物局、中国文物学会 20 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指导,苍南县人民政府、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评论》" 两刊 " 编辑部等单位联合举办。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