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换季,各个服装品牌就是各个服装品牌最忙的时候:要分析市场,准备营销策略,甚至,还要祈祷风调雨顺 …… 小红书上 10 月有个很有意思的热梗:因为南方持续高温,某服装品牌的老板亲自去某寺庙许愿求雨求降温,否则为秋冬准备的新款就都要成库存了。
服装品类由于极强的季节性,使得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很快。而运动品牌里的服装品类,除了要满足传统服装对于审美、潮流等情绪价值上的需求外,更要在每一次产品迭代里,始终保持自己的专业性。专业是运动品牌重要的立身之本。
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人参与到运动中,不同季节、不同运动场景,对服饰类产品提出了很多细分的专业要求:有些场景要防风,有些需要防水。还有的场景,用户希望既防风又防水还要保温,而且还不能做成那种硬邦邦的「壳」,否则容易影响运动表现——冬季路跑就是典型的这种场景。
今年冬天,过往多以全球「四大跑鞋」品牌形象出现在消费者眼中的 ASICS 亚瑟士带来了新款专业服饰系列。这个系列最显著的提升在于,它们将源自户外甚至军事领域的尖端材料和系统理念,成功移植到了专业路跑和城市通勤服饰上,让消费者有了更专业更舒适的穿着选择。
事实上,如果深入研究 ASICS 亚瑟士近年的发展,你会发现近几年它们不仅依靠着在跑步场景下的专业口碑和产品力,业绩实现连续增长;而且在跑鞋以外的服配领域,也有了不少进展。
我们很好奇,ASICS 亚瑟士是怎样吸取专业跑鞋、户外服饰、材料科学等来自不同领域的经验,然后在一个新的领域里快速成长的。

01
冬季路跑,穿衣有了「新思路」
要回答这个大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以前的路跑服装是怎样的设计思路。
「洋葱式穿衣法」是冬季最常见的穿衣方法。它的核心原则,是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分别起到排汗干燥(内层)、管理体温(中间层)、阻隔外界风雨雪(外层)的不同作用。
其中,中间保温层的选择,会根据不同场景和天气条件发生变化。通常来说,秋季抓绒冬季羽绒,是大多人最熟悉的两种穿衣选择。
不过,如果场景从相对静止的日常通勤转变为运动,尤其是那些时间长、运动量大的户外运动,例如滑雪、徒步、路跑等,羽绒服就不再是保暖层的最佳选择了。
这是由于羽绒具有亲水的特性,所以无论是汗液,还是环境中的露水甚至雨雪,一旦渗进衣服的夹层中,就会让羽绒塌陷,导致原本负责隔热的「小气孔」变成允许空气自由流动的「大通道」。这个时候,羽绒服不仅不再保温,甚至还可能产生失温(身体温度极速降低)的风险。
在本世纪之前,冬季户外运动并没有成为一种潮流化的大众生活方式,既和收入水平有关,恐怕那个时候「差生文具太少」也真的要承担一点责任。
上世纪 80 年代,一家名为 Albany 的美国公司基于军方需求,成功研发出了一种能够在潮湿环境里依然保暖的新型人造材料。比起这家公司,人们更熟悉这种新材料对应的商标名称:PrimaLoft。在中国,人们亲切地把它称之为「P 棉」。

「P 棉」的保温原理和羽绒一样,都是利用材料间的气孔锁住空气保暖。但比起亲水的羽绒,这种人造聚酯纤维材料并不喜欢和水「贴贴」,水分子只会在它的表面停留,并不会让它结团。所以无论是内层的汗液还是外层的雨雪,都不会影响 P 棉的保暖效果。实验显示,PrimaLoft 材料在湿水后依然可以锁住热量,持续提供保暖效果,这是传统羽绒材料在湿水后无法达到的。
「P 棉」很快就从专业场景进入消费品中。在滑雪、登山等户外玩家的眼中,它已经成为了人造保暖填充物的行业标杆。
具体来说,「P 棉」又分为 3 个不同的等级,由上到下分别为:金标(Gold)、银标(Silver)、黑标(Black),其中金标 P 棉具有最优异的保暖性能。以 ASICS 亚瑟士今年冬季推出的搭载金标 P 棉的跑步夹棉夹克为例,ASICS 亚瑟士中国专业服饰产品资深经理 Vivian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件夹克可以应对寒冷的冬季户外环境,并且在湿态环境下仍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

加入了 P 棉的路跑夹克,解决了以往保温层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失效的痛点。这意味着跑者不再需要在「保暖」与「排汗」之间做出妥协,而是能够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干燥、温暖的舒适环境中,让洋葱式穿衣法中的中间层真正实现了全天候的专业可靠。
02
运动品牌创新 ≠ 堆料
其实,作为四大跑鞋品牌之一的 ASICS 亚瑟士,这些年关注的不仅是跑鞋品类和路跑场景。在城市通勤、轻越野等场景,以及服饰、配件等品类中,ASICS 亚瑟士也在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产品和技能库。
以冬季的城市通勤和轻户外场景为例,ASICS 亚瑟士今年推出了一款搭载 Dermizax 层压面料的户外羽绒夹克,这是一种高性能防水透湿薄膜材料。和过往的「防护层」产品相比,Dermizax 有两大特点:
第一,它兼具防水性和透湿性。DERMIZAX 高透湿功能膜以特殊无孔膜结构,能在雨天有效阻隔雨水侵入,同时将运动时产生的湿气迅速导出,保持内部干爽,实现防水、透湿平衡组合。
第二,Dermizax 单体膜在寒冷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伸缩性——在寒冷环境里不会因为被「冻硬了」而失去弹性,进而限制身体活动的幅度——因此可以为冬季户外运动提供更大的自由度。

过往,Dermizax 材料主要被使用在高端滑雪服产品里。但 ASICS 亚瑟士的研发人员认为,这种材料的两大性能,让它在兼具舒适性的同时,也适用于城市通勤、轻户外等其他细分场景。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的跨领域的尝试。
实际上,以上两个跨品类跨场景的技术复用案例,恰好点出了行业里长期以来对运动品牌技术创新的误解。那就是:运动品牌创新,其实就是材料创新。
笔者认为,二者之间决不能完全划上等号。诚然,专业体育装备的重要更新,很多时候确实来自材料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在「技术」和「产品」之间,依然需要跨越诸多鸿沟。
首先,需要精准的用户洞察和需求理解。
无论是将 P 棉运用在跑步夹克上,让路跑用户无需担心出汗影响保温效果;还是把滑雪服里的 Dermizax 材料复用在生活场景,都是对用户需求洞察的极好体现。

同时,还有一些用户不知道如何准确表达的痛点。在「内层」速干服的设计过程中,ASICS 亚瑟士发现,除了抗菌、吸湿、快干 3 大典型功能需求外,汗渍是困扰大量跑者的「情感困扰」。于是在自研的「TECH PLUS」服装科技家族中就有了 D.Fresh 抗菌防汗斑面料,解决了「抗汗渍」这个在专业跑者中长期存在,但又极少能被直接说出的隐形需求。
其次,有了好的材料和好的思路,还要对产品细节进行打磨。
这就好比汽车产业里,不同主机厂面对全球几乎相同的供应商,可以开发出体验大相径庭的产品。在汽车领域里,细节打磨这一环节,通常用「调教」这个听起来有些玄的词来描述。
在服装品类里同样如此。「透气」这个看似一个单一的产品目标,但要让它在一件衣服上真正实现,就要在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拼接工艺,这需要极高的专业判断。
正因如此,在 ASICS 亚瑟士总部的 ISS 人体工学研究所里,研发人员会通过热成像等技术手段,捕捉不同运动过程中人体不同部位体温升高的变化趋势等精准数据,同时结合专业运动员反复试穿后的真实反馈,共同「调教」出一款专业又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这种不断调教的过程,本身就代表着品牌对产品取向的思考和细节的取舍。
03
专业即日常
我们试图总结一下 ASICS 亚瑟士应对当前行业竞争和市场需求的整体思路。
首先,ASICS 亚瑟士通过引入 PrimaLoft 和 Dermizax 两项尖端材料科技,希望解决「湿后保暖」和「动态防护」这两个用户的核心痛点。
在这个过程中,研发人员结合数据以及专业用户反馈,最终确定将以上两项技术落地在日常跑服和城市夹克这两个秋冬季服配新品上。
这一研发过程,体现了 ASICS 亚瑟士的研发目标和思路,即:一方面是持续保持对尖端技术的研发和探索;另一方面,致力于把技术运用在大众产品上,让专业能力成为更多人的日常。

在笔者看来,这种思路也的确符合如今全球运动品牌发展的整体节奏。
一方面,全球运动潮流从「观看」走向「参与」的整体变化,为专业化的大众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市场增长想象力。 相比起上世纪依托于电视媒介在全球爆火的 NBA、世界杯等观赏性赛事,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跑步、徒步、滑雪等运动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于是,消费者对装备的要求也随之升级,他们不再满足于「差不多就行」,而是对专业的运动装备有了更强烈的需求,寻求更高的舒适度和更稳定的保护。
另一方面,消费者本身的购买决策也越来越专业和「挑剔」。 他们会主动研究了解羽绒的蓬松度、PrimaLoft 的克重,对比不同材料之间工作原理的区别。这种用户侧的认知升级,使得技术透明度和真实的产品力必然成为运动品牌的根基。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缺乏硬核技术的产品很难在竞争中立足。ASICS 亚瑟士将专业户外和军事领域的技术平移到跑服和城市通勤夹克上,等同于向消费者清晰地展示了其产品背后的技术价值和可靠性。
最后,让我们回到消费者的视角,这一切的技术和取舍,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答案是: PrimaLoft 和 Dermizax 等跨界科技的整合,破解了以往冬季保暖层和外层「高保暖、高透气、全天候可靠」这个不可能三角,给用户带来了运动体验的全面进化。
将专业技术以日常产品形态交付给用户,也是对品牌专业实现最好的体现。对于品牌而言,技术透明度带来的产品力提升,也将成为它们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根基。
这种「专业即日常」的思路,也为那些面临增长焦虑和技术瓶颈的市场品牌们,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全新思路: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和价值,是让最顶尖的专业技术,无缝且可靠地融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运动和生活中。而这也是专业运动品牌的核心立身之本。
* 头图来源:ASICS 亚瑟士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