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香赟
编辑|海若镜
36 氪获悉,寻明生科(Aureka Biotechnologies)近期已完成数千万美元 A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五源资本和启明创投联合领投,老股东纽尔利资本持续加码,Agentic Ventures 等机构跟投。募集资金将用于推进核心在研管线进入临床关键阶段,加速推进自主智能体(Agentic system)技术在抗体自主设计、分子创新上的应用,拓展与全球生物医药企业的合作等。
寻明生科专注生成式抗体药物开发。2023 年完成种子轮时,借助于自主研发的生成式智能平台、酵母胞内自动定向进化平台和微流控单细胞功能筛选平台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公司已经实现了 " 让自主智能体深度参与药物分子设计、开发,而非单纯辅助 "。
" 那段时期,我们证明了自己有能力筛选出传统技术做不出来的分子。如何将这种能力进一步规模化放大,就成为公司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 寻明生科创始人兼 CEO 赵伟安解释。
为实现这个目标,寻明生科构建了具备自主进化能力的抗体设计智能体,并结合已有技术平台打造出一套由数据驱动的干湿闭环,从底层改变数据的产生范式,形成更高效地开展抗体药物管线开发的新模式。
首先,从最直观的流程上,这种模式通过 " 自主智能体 + 科学家 + 高通量实验平台 " 形成 " 数据飞轮 "。
" 过去,立项阶段要靠人类专家先阅读文献、收集信息提出合理假说来实现,存在大量人力与实验的交互,导致一年能推进的突破性管线很有限。但我们的模式将单一的‘人调用模型’转变为‘自主智能体调用模型’,后者能参与甚至主导提出抗体设计假说,人类专家负责监督、引导,留存优质想法、剔除无效想法,再通过高通量实验规模化验证,将管线筛选效率提升到一年 10-20 个。这样的研发逻辑更连贯、更具实际意义。" 赵伟安介绍称。
这个过程中,寻明生科也在持续优化数据采集的功能维度、表型精度与通量水平,自主产生更高质量的数据资产,使得公司能够打破传统稀缺数据的壁垒,不断筛选出更具差异化的分子。在赵伟安看来,作为一家数据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这是寻明生科的核心优势。
传统抗体药物设计主要通过动物免疫筛选特异性抗体,再通过基因工程优化其药代、药效和免疫原性,存在效率低、分子多样性差、差异性不足等缺陷。尤其是在难成药靶点上,很难筛选出高价值抗体。
与之相对,寻明生科依托自有技术平台 " 改变了数据生产模式 "。" 目前,我们建立了两种高通量数字生物学方法,一是通过酵母自动进化收集亲和力相关数据,即抗体与靶点结合的相关数据;其次,考虑到部分抗体虽能与靶点结合,但无法转化为实际药效,我们搭建了基于微流控的单细胞功能化筛选平台,通过构建大规模组合库与对应机制的细胞,单次实验可筛选百万级分子的功能数据。"
如果打个简单的比方,传统方法是给实验鼠 " 打针 ",寻明生科用的则是 " 电子老鼠 ",通过自主智能体实现分子迭代与筛选优化,设计出传统生命体无法产生的分子。
结果上,这不仅将效率提升至少 3 个数量级,更重要的是或许能 " 攻克传统方法无法实现的研发目标 "。赵伟安举例介绍,比如,美国 FDA 此前批准的抗体药物以抑制剂为主,通过阻断靶点结合发挥作用,由于亲和力与功能直接相关,相对容易研发。但未来,高价值应用场景的研发需求更复杂(比如激动剂研发),但针对这些,行业内目前没有通用设计法则,设计难度很大。
" 我们通过构建大规模组合库,结合高通量数字生物学技术产生数据,再用智能体学习解码设计原则,之后就能通过模型调控设计出符合需求的分子特征,因此在这类复杂场景中具备一定开发优势。"
据介绍,当前,这也是 " 大型制药公司最看重的能力 "。行业内其实不乏可以加速或批量化提供抗体分子、供药企客户选择的方式。但问题在于,不少方法提供的只是基准分子,比较难满足药企的定制化需求。" 但我们能为他们做出差异,且将差异转化到临床需求上。"
得益于此,寻明生科已与多家欧美制药企业开展合作,围绕复杂靶点和功能机制建立联合项目,并在过去两年实现千万美元级别的商业收入。此外,聚焦于自身免疫疾病和代谢疾病等领域,公司已有多个自研管线进入 PCC 或 Pre-IND 阶段。
赵伟安提到,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种 " 可以做出差异化管线,并推进至临床阶段 " 的落地能力,是生物科技公司能否获得投资机构认可的关键因素,因为这意味着企业能否带来清晰的商业回报预期。与此同时,数字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团队是否具备持续研发和自我迭代能力,更好实现 "IT+BT" 的结合,同样十分重要,它 " 关系到公司长期的成长曲线 "。
" 我们认为,科学与技术是互助关系。科学突破会引导新技术的聚焦。就像 GLP-1RA 不仅可以是一系列重磅药物,更推动行业重新思考‘代谢’领域的潜力,让大家意识到改善代谢会带来如此大的市场价值。那么,以自主智能体为代表的新技术就会随之聚焦到代谢领域未解决的问题上,比如能否通过靶点设计同时调控两个通路,实现‘减重不反弹’或者‘减重不减肌’的效果。这种利用新技术将科学领域拓展得更宽、更广的事情,就是我们想做的。" 赵伟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