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创新格局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重构,科技竞争与合作交织演化,创新要素加速流动重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席卷而来。上海正站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关键节点,如何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竞赛中找准自身定位,进一步提升其全球科创地位?11 月 9 日,2025 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 " 全球创新体系变革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 召开,数位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把脉全球科创新趋势,为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言献策。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当前全球创新体系正经历一场 " 创造性破坏 " 的深刻变革,既面临地缘政治带来的挑战,也迎来科技革命创造的新机遇。
" 我们正在见证全球创新体系的历史性转变。" 与会专家指出,当前创新格局正从过去效率优先的全球化分工,转向安全与发展并重的新范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田杰棠研究员表示,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推进,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破,推动科研范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这两大力量共同作用,使全球创新体系进入‘创造性破坏’的新阶段。"
清华大学封凯栋教授进一步指出,传统全球化格局向区域化方向演进,要求我们重构对创新逻辑的原有认知。" 在当前转型过程中,创新转化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甚至可能超越源头性创新能力,成为决定竞争优势的稀缺核心要素。"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支点,上海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置与未来发展路径,成为会议热议的焦点。华东师范大学杜德斌教授基于研究数据指出,大国竞争的核心是科技竞争,而科技实力的空间分布高度集聚于少数关键区域。杜德斌教授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全球城市创新评价中,北京已升至全球第四,上海保持第十,中国共有 21 个城市进入全球百强,这反映出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崛起态势。然而,挑战同样不容忽视。杜德斌教授直言,国际人才比例较低,外国出生人口占比不到 1%,而硅谷接近 40%,此外世界一流大学的支撑作用和科技领军企业数量都有待提升。
如何破局?与会专家从多个维度提出了建议,其中 " 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 成为共识。封凯栋强调,上海作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核心城市,具备突出的产业基础与平台优势,应持续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及先行技术示范应用场景的建设投入。" 这不仅是上海打造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路径,更是推动我国在全球创新变革中占据主动的重要方向。" 他表示。
复旦大学蔡翠红教授从治理角度提出,从理念、生态、能力三方面发力,探索破局之道。" 在理念与制度层面,践行‘开放包容、共赢’的治理理念。在生态协作层面,推动企业‘系统出海’。在能力建设层面,强化高端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