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介记忆(Mediating Memory),也叫做中介记忆,它是指:" 媒介通过对日常信息的采集、理解、编辑、存贮、提取和传播,形成一种以媒介为主导的人类一切记忆的平台和核心,并以此影响人类的个体记忆、集体记忆和社会记忆。" 当下媒介记忆与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乃至社会记忆的关系,媒介记忆与多元媒介形态的互动,媒介记忆的编码形式、存储模式以及检索方式等均成为本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
国外媒介记忆研究首先发起于西方学界,主要从感情记忆与共享事实、媒介形式的多样化与多变性、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等角度展开。
卡罗琳 · 凯奇最早提出媒介记忆概念,认为媒介记忆是媒介与社会其他领域互动的过程。
媒介记忆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1)人类对记忆的探索始于心理学领域,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转向社会学,集体记忆的概念由莫里斯 · 哈布瓦赫提出,他强调记忆的社会框架和集体性。哈布瓦赫在《记忆的社会框架》和《论集体记忆》中,系统阐述了集体记忆的概念,并探讨了家庭、宗教与时空对集体记忆的影响。

媒介记忆研究的发展脉络
学界关于媒介记忆的研究较为宽泛和驳杂,概言之,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研究脉络:
一是将媒介自身视为记忆的对象,从文化史的角度进行媒介传记研究;
二是延续大众传播范式重内容轻形式的传统,将媒体生产的 文本内容视为研究对象,考察大众媒体的记忆生产机制;
三是借鉴媒介生态学理论,重形式轻内容,关注新 媒介技术对记忆模式的影响。

早期的媒介传记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媒介使用时代和群体对媒介使用的记忆,比如研究人们对黑白电视、 录像机、广播、互联网等不同传播媒介的体验与记忆方 式。媒介不仅能够承载人的记忆,媒介技术自身的 发展与演进也凝聚着过往,构成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对于技术的怀旧也成为维系共同体的一种文化和情感纽带。媒介传记研究将媒介技术、媒体行业及媒体人作为记忆的对象,涉及媒介历史和个体传记,研究旨在挖掘媒介之于个体或群体的意义,是一种文化传记研究。
(2)媒体记忆:聚焦于文本内容的记忆研究
与前述媒介传记研究将媒介自身视为记忆的对象不同,媒体记忆研究将媒体所生产的文本符号作为记忆研究的对象,媒体记忆研究关注新闻媒体等大众传播媒介如何进行集体记忆的生产与传播。大众媒介通过对日常信息的采集、加工和报道等活动,形成以大众媒体为主导的社会记忆机制。在具体的新闻生产过程中,媒体可以通过选择性报道的方式来凸显某些历史事件,进而形塑民众对历史事件的集体记忆。
(3)新媒介记忆:倚重于技术形式的记忆研究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新媒介技术如何改变人们的记忆模式。新媒介记忆研究一方面侧重于对媒介技术形式的分析,探讨技术形式与记忆实践之间的关系,同时其也关注人们如何借助新媒介来讲述集体的过去。
有关技术与记忆之间关系的探讨最具代表性的是数字记忆研究,包括数字时代的记忆生产与传播、数字时代的遗忘与记忆危机,及记忆数据的争夺与协商等。数字化和新媒介技术对记忆的生产、存贮和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新媒介的连接性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信息传受,更多的记忆主体参与到记忆的生产和传播中来,记忆的多元化取代了一元化。

(1)激活装置:博物馆等实体空间通过展陈文物和视听装置激活历史记忆,连接个体与集体记忆。数字化建设如 " 云游博物馆 " 进一步增强了博物馆的记忆激活功能。
(2)移情装置:影视作品通过音响、画面、台词等要素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形成假肢记忆,建构共同历史记忆。新主流影视作品如《人世间》《山海情》等通过个体命运与国家发展同构的叙事方式,增强观众的共同体意识。
(3)互动装置:短视频等社交媒介强调用户个体的参与价值,形成互动记忆实践模式。网民通过 " 打卡 " 等互动活动参与到地方或历史记忆的再生产过程中,增强了记忆的多样性和真实性。
新闻与传播
微信号 : media-power
网站:media-learning.com
▇ 新传考研智库 洞察社会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