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量子位 38分钟前

OpenAI 合纵亚马逊,微软连横 Anthropic,硅谷只有利益没有盟友

OpenAI 的 1.4 万亿算力订单,正式开启大甩卖。

这不,亚马逊第一个吃到了奥特曼画的大饼,一口气拿下了380 亿美元的大单。

咱就是说,不愧是号称 IPO 估值上万亿的公司哈,几百亿的算力合同说签就签。

奥特曼这买 GPU 随意得跟收集宝可梦一样……

不过话说回来,OpenAI 前几天才刚被微软「爆猛料」——上季度血亏 115 亿美元

即便都亏成这样子了,奥特曼依然保持着挥金如土的作风,签 380 亿美元的单子依然眼睛都不带眨的。

这不免令人有点担忧:奥特曼,你这钱包,真能撑得住吗?

面对网友们的质疑,奥特曼近日在播客上给出的回答很强硬:

那些在网上对我们算力支出大惊小怪的人,要是能买到 OpenAI 的股份,肯定抢着往里冲。

好好好,这口气是真不小。

跟着量子位来看看,OpenAI 这次砸给亚马逊的 380 亿美元,究竟砸出了些什么。

380 亿美元塞给 AWS

与微软彻底结束云绑定关系还不到一周,OpenAI 便火速牵手亚马逊,宣布达成一项价值 380 亿美元的云计算战略合作协议。规模远超此前任何 SaaS 客户的采购额,业内人士称之为史上最大的云服务合同之一。

消息一出,亚马逊股价早盘飙升超 5%,市值一口气涨了近 1400 亿美元,直接刷新历史纪录。

反观微软这边,股价微微下挫。

苍天绕过谁……

三年前,微软靠 OpenAI 点燃了 Azure,这次,轮到亚马逊借 OpenAI 冲冲业绩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仅仅是 OpenAI 和亚马逊蜜月期的开始,未来这笔订单的规模还将持续扩大。

根据双方官网的说法,OpenAI 将全面接入 AWS 的算力资源——数十万张最新一代英伟达 GPU,再加上数千万颗正在部署的 CPU

不愧是云计算市场的老大啊,这阵仗可以说相当豪横。

这还不够,AWS 为 OpenAI 特地采用了一套超高规格的算力基础设施,架构设计相当讲究,重点优化了性能与能效。

更具体点来说,这套系统基于Amazon EC2 UltraServer平台,将 NVIDIA GB200 和 GB300 GPU 通过同一网络高速互联,延迟低到几乎「贴脸」。

此外,这套 GPU 集群能覆盖几乎所有工作任务,从 ChatGPT 的日常推理到新模型的训练都能轻松应对,可灵活适应 OpenAI 持续演进的技术需求。

对此,奥特曼表示非常「欣慰」:

前沿模型需要巨量且稳定的算力。与 AWS 的合作将进一步强化全球算力生态,驱动下一阶段 AI 的全面开花。

OpenAI 表示将「立即」启用 AWS 的计算资源,并计划在 2026 年底前完成全部部署。

同时,AWS 也为其预留了 2027 年及之后的算力扩展空间。

换句话说,这笔 380 亿美元的大单只是个开头,后面还有继续加码的余地。

而另一边,亚马逊 AWS 的 CEO Matt Garman 则顺势自卖自夸了一波:

在 OpenAI 持续突破技术边界的过程中,AWS 的一流基础设施将成为其野心的坚实支柱。

我们能够即时为客户提供大规模的高性能算力,这正是 AWS 在支持超大规模 AI 工作负载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双方的首次合作。

早在今年年初,OpenAI 的开源模型权重就已经登陆了亚马逊 Bedrock 平台。

上线后,OpenAI 迅速成为该平台上最受欢迎的模型提供方之一,已有数千家企业在高频调用其模型,用于 Agent、代码生成、数学推理等场景。

天价算力承诺开始兑现

在上周二的直播中,奥特曼放了个「大招」:OpenAI 计划投资高达 1.4 万亿美元,用于建设约 30 吉瓦的算力基础设施。

这个规模相当恐怖——要知道,1 吉瓦的发电量大约等于一座核电站的输出功率,30 吉瓦足以满足 2500 万美国家庭的用电需求。

更离谱的是,奥特曼还宣称,未来要做到每周新增 1 吉瓦算力。

不过,暂时不知道以 OpenAI 目前不到 200 亿美元的 ARR,该如何兑现这个近乎天方夜谭的计划。

毕竟按照现有成本估算,每 1 吉瓦算力就要花掉约 500 亿美元。

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OpenAI 才宣布正式转型为公共利益公司。

这一变化让 OpenAI 首次可以合法向投资者发股、募资,为奥特曼构想中的「算力帝国」勾勒出了一种实现方式。

此外,作为重组的一部分,OpenAI 重写了与微软的核心合同,彻底取消了 Azure 长达近六年的云服务独占与优先购买权。

在此之前,OpenAI 的算力命脉几乎完全掌握在微软手中。

2019 年,微软与 OpenAI 初次签署了排他性云协议,要求 OpenAI 的所有模型训练、推理与部署必须依赖 Azure。

为了支撑这份合作,微软投入约 130 亿美元,大规模扩建云基础设施与 GPU 集群,可谓倾尽全力。

然而,随着 OpenAI 的算力需求呈指数级膨胀,即便微软持续重金扩张 Azure 的数据中心与 GPU 集群,依然无法完全满足其训练规模。

在多轮协商后,双方对合作条款进行了调整——微软放弃了云服务独占权,改为「算力优先购买权(ROFR)」模式。

也就是说,OpenAI 可以在微软的 Azure 资源不足时,自行向其他云服务商采购算力。

为了进一步支持 OpenAI 的发展,微软已批准其建设额外的算力产能,主要用于模型的研究与训练。

这一表态,既是微软的让步,也标志着 OpenAI 初次获得了在多家云平台间自主调配算力的权利。

在这一背景下,OpenAI 才得以与甲骨文及软银合作,共同兴建代号为「星际之门」的超级数据中心。

不过,尽管「星际之门」项目规模惊人,但自建数据中心毕竟周期漫长,短期内仍难以撼动微软在算力供应侧的垄断地位。

但如今,情况彻底不同了。微软不仅失去了独占权,就连最后的算力优先购买权也正式失效。

这意味着,从现在起,OpenAI 在采购任何云资源时都无需再征求微软同意。

因此这次与亚马逊的合作也更为直接——不再是「托管共建」,而是干脆采购微软竞争对手 AWS 的现成云服务。

可怜的微软,之前被 OpenAI 和甲骨文联手背刺还不够,如今 OpenAI 干脆演都不演了,转头就投入了死对头亚马逊的怀中。

不过话说回来,AWS 其实也是在「脚踏两只船」。

就在去年底,亚马逊才刚刚向 Anthropic 注资 40 亿美元。

不仅砸了钱,还在自家博客上高调官宣:

Anthropic 不仅会继续把 AWS 作为主要云服务商,还将咱指定为核心训练合作伙伴,并计划使用 Trainium 和 Inferentia 芯片来训练、部署下一代基础模型。

微软这边呢?其实也留了个备胎。

两个月前,微软宣布在 Copilot 中集成 Claude。现在你打开 Office,除了能用 OpenAI 的模型,还能自由切换到 Anthropic。

左手捏着 OpenAI 的股份,右手却默默伸向了 Anthropic。

唉,说好的携手共进,结果都在背地里搞「三角恋」......

值得注意的是,放在 OpenAI 近期的一系列「天价订单」里,380 亿美元可以说只能算得上是「毛毛雨」。

微软虽然失去了云服务的独占权,但依旧是 OpenAI 的重要合作伙伴。

重组后,OpenAI 承诺将采购微软总额约 2500 亿美元的 Azure 云服务。

而在此之前,OpenAI 还被曝出与甲骨文签下了一份价值 3000 亿美元的长期合同。

焦虑的贝佐斯

OpenAI 这一通骚操作,微软是喜是忧还不好说,但另一边,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肯定是长舒一口气。

毕竟,自从 AI 崛起以来,亚马逊一直被外界看成最可能被「颠覆」的科技巨头。

AWS 虽然是云计算鼻祖,但和竞争对手比起来,其 AI 模型开发生态起步较晚。

微软早早绑定 OpenAI,把 Azure 打造成了「AI 原生云」,ChatGPT、Copilot、Office 365、GitHub 等产品都在这朵云上。

谷歌则更加硬核,自研了从 TPU 芯片、JAX 框架、Vertex AI 平台到 Gemini 模型的 AI 一条龙。

相比之下,AWS 以通用计算、存储见长,缺乏成熟的 AI 工具箱。

贝佐斯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

虽然已经退居幕后,但为了 AI 这件事,老哥可是急得火烧眉毛。

据 CNBC 报道,这位「退休」创始人去年就开始焦虑:

为什么没有 AI 公司用我们的云!!

听说,贝佐斯经常对高管们「邮件轰炸」,三天两头发信追问,语气相当火急。

或许实在是有点恨铁不成钢,贝佐斯还躬身力行亲自「拉单」,帮亚马逊疯狂引荐 AI 创业公司。

真是老当益壮啊(doge)… ..

看来这次亚马逊能拿下 OpenAI 的大单,估计也少不了老板「下场冲锋」的功劳。

不过,虽然这笔合同能暂时稳住亚马逊在云计算领域的头把交椅,但在模型这条赛道上嘛……

估计还得辛苦贝佐斯再四处奔走一段日子。

参考链接:

[ 1 ] https://www.ft.com/content/74d79365-efdc-4446-b0ed-d53ad4b55f59

[ 2 ] https://openai.com/index/aws-and-openai-partnership/?utm_source=chatgpt.com

[ 3 ] https://www.theverge.com/2025/1/21/24349006/microsoft-openai-compute-partnership?utm_source=chatgpt.com

[ 4 ] https://news.mit.edu/2025/explained-generative-ai-environmental-impact-0117?utm_source=chatgpt.com

[ 5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1yvByESw?share_source=copy_web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年度科技风向标「2025 人工智能年度榜单」评选报名火热进行中!我们正在寻找 AI+ 时代领航者 点击了解详情

企业、产品、人物 3 大维度,共设立了 5 类奖项,欢迎企业报名参与

一键关注 点亮星标

科技前沿进展每日见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