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新周刊 昨天

从今天起,拥有“卸载”笑容的能力

这个时代最该警惕的情绪困境,从来不是歇斯底里的崩溃,而是高度功能化、秩序化的 " 微笑 "。

早高峰的地铁车厢里,当你在手机上刷到 " 成年人的崩溃都是静音模式 " ——明明是个段子,但你的手指却无意识地划过屏幕,脸上却挤不出一丝笑意。

朋友聚会上,有人开着越界的玩笑,你明明觉得心里不舒服,却还是习惯性地附和着扬起嘴角,只是为了不让气氛变得尴尬。

深夜加班结束,电话那头家人的声音带着担忧,你按住 " 我也不想这样 " 的厌烦心情,用尽量轻快的语气说 " 我没事 ",挂掉电话的那一刻,疲惫一下子淹没全身。

这些被我们重复了无数次的瞬间,共同构成了当代人的 " 微笑面具 "。在这个鼓励正能量的 " 微笑社会 " 里,我们默认微笑是社交的通行证、职场的必修课、关系的润滑剂。却很少有人问自己:我们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喜悦?还是因为不得不遵守社交规则,而进行了一场 " 被迫营业 " 的情绪表演?它到底是连接彼此的桥梁,还是困住真实自我的枷锁?

原来,这个时代最该警惕的情绪困境,从来不是歇斯底里的崩溃,而是这种高度功能化、秩序化的 " 微笑 "。它早已从情感的自然流露,异化为社交货币、职业假面和情绪超载的缩影。我们用它掩盖疲惫、愤怒、委屈与恐惧,让微笑本身变成了一个 " 危险的信号 "!

为什么我们 " 不敢不笑 "?

曾几何时," 保持微笑 " 还只是简单的礼仪要求,但是在高度原子化、绩效化的现代社会,它已经成为了被嵌入社会运行逻辑的隐形规则。我们不敢不笑,本质上是被一些无形的力量所裹挟,在情绪的轨道上被动前行。

美国知名社会学家阿莉 · 霍克希尔德曾经提出 " 情绪劳动 " 这一概念,原本特指服务业从业者需要根据工作要求调整自身情绪表达的劳动形式。如今,这种劳动已经突破职业边界,渗透到了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中。

(图 / 视觉中国)

职场上,面对客户的刁难要 " 微笑服务 ",遭遇不合理的工作安排要 " 欣然接受 "。" 保持微笑 " 被等同于专业、高情商的表现,而真实情绪的流露则被视为 " 不成熟 "" 不懂事 "。

社交场景中,情绪劳动同样无处不在。亲友聚会时,即便内心焦虑也要 " 强颜欢笑 ",避免扫了大家的兴;网络社交里,要给每条朋友圈点赞评论,用 " 哈哈哈哈 " 回应并不有趣的玩笑,用 " 加油 "" 一切都会好的 " 敷衍真正的情绪倾诉。

诸如此类的情绪劳动还有很多,比如:在公共场合遭遇二手烟的侵扰,即便感到厌恶,也会选择沉默着走开;收藏的限量版玩具被熊孩子弄坏,碍于长辈情面只能笑着说 " 不碍事 ";面对他人的嘲笑和偏见,即便感到被冒犯,也会用微笑掩饰不安;被人越过边界时,即便感到无奈,也会因为 " 不好意思 " 而选择妥协。这些无形的情绪管理,让我们在大多数时候都处于 " 表演状态 "。于是,微笑成了最省力、最安全的社交面具。

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滑动下方图片,开启你的 " 微笑检查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们曾被无数 " 自律即自由 "" 停止内耗 "" 做个正能量的人 " 的口号包围,仿佛表达负面情绪就是一种 " 不正确 ",承认自己不快乐就是一种 " 失败 "。

究其原因,其实是社交媒体和成功学共同构建了一个 " 永远正能量 " 的乌托邦。在这个空间里,悲伤是 " 脆弱 ",愤怒是 " 失控 ",焦虑是 " 格局太小 ",只有乐观、开朗、永远微笑的人,才配得上被认可、被赞美。

于是,人们开始习惯性地隐藏真实情绪。朋友圈里除了岁月静好的照片,很少看到有人敢分享深夜的失眠。对 " 积极情绪 " 的单一推崇,让负面情绪失去了安放的空间,也让每个人都活在 " 别人都很快乐,只有我不行 " 的错觉里。

" 算了,微笑一下就好了 ",这句话成了很多人处理矛盾的默认选择。我们害怕因为自己的真实情绪成为他人的负担,害怕表达不满会破坏关系的和谐,害怕拒绝会被贴上 " 不合群 "" 小心眼 " 的标签。

这种以牺牲自我感受为代价的 " 和谐 ",本质上是一种病态的关系模式。我们把别人的感受放在优先位置,却忽略了自己的情绪需求,用微笑维持着表面的和平,内心的委屈与不满却在不断堆积,最终导致 " 情绪超载 "。

从 " 觉察 " 到 " 在场 ",

一场温柔的唤醒

当 " 微笑超载 " 成为普遍的社会困境,一场关于情绪自由的唤醒行动,正在城市的角落里悄然发生。2025 年 10 月精神卫生宣传月期间,双 11 天猫绿动生活携手阿里巴巴公益、珀莱雅及 WHC,共同发起了这场 " 微笑检查行动 ",他们用最温柔的方式,提醒着大家:当你感到情绪波动时,你可以不必继续保持微笑!

上海地铁徐汇站(1 号、9 号、11 号线)。

在上海地铁的车厢内、站台灯箱和 LED 屏上,那些闯入日常生活的 " 心灵告示 ",成了城市里最温暖的风景,简单直白地告诉每个通勤者:" 当你感到疲惫,不必继续保持微笑 "" 当你遭遇冒犯,不必为了体面委屈自己 "。这些视觉符号像一个个温柔而坚定的暂停键,打破了人与城市交会处的麻木与疏离。

" 微笑检查行动 " 选择在地铁这样一个场景中落地,正是抓住了这种 " 短暂独处 " 时刻的价值,让人们在拥挤的车厢里,重新觉察自己真实的情绪状态。这种 " 觉察 " 是情绪健康的第一步。当我们习惯了用微笑掩盖情绪,久而久之便会忘记自己真实的感受,陷入 " 假性快乐 " 的困境。而这些 " 心灵告示 " 的意义,就在于唤醒人们对自我情绪的感知力,让大家意识到,情绪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快乐值得被庆祝,悲伤、愤怒、疲惫同样值得被看见。

地铁车厢内,人们抬头就能看到 " 微笑检查 "。

如果说地铁里的 " 心灵告示 " 是无声的提醒,那么由 " 微笑检查行动 " 发起的线下直播秀,则是一场有声有色的情绪共鸣。它用音乐和舞蹈,真实呈现情绪的复杂与多元,传递 " 允许所有感受发生 " 的理念。

在这场演出中,珀莱雅邀请吉克隽逸与手碟艺术家、中央民族歌舞团共同带来《月亮》与《万物回响》两首作品。手碟的空灵之音搭配彝族古老韵律,营造出一个远离地面喧嚣的 " 心理安全屋 ",让观众在音律中感受源力觉醒,在寂静里听见情绪回音。

吉克隽逸与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表演现场。

珀莱雅作为 " 内外兼修 " 理念的践行者,始终认为真正的美源于内心的安定与力量。肌肤的敏感需要被修护,就像心灵的褶皱需要被抚平,这正是珀莱雅源力系列所守护的——由内而外的生命力。

面对主持人 " 保持微笑营业的秘诀是什么 " 的提问,吉克隽逸说:" 大家平常看到我是一个微笑使者,但其实让我保持能量的秘诀,是允许所有的情绪发生。不强迫自己 24 小时微笑营业,反而会让自己有一个更健康的状态。" 她坦言,音乐是自己的情绪出口," 在音符的流动中感受情绪的流动,坏的情绪会走,好的情绪会来 "。

在 WHC 深海鱼油营造的 " 蓝调时刻 " 中,受邀而至的女子演唱组合 R.E.D 带来了她们的作品,以更直接的方式表达对复杂情绪的接纳。唱歌是自信的宣言,舞蹈则是对交织情感的肢体化呈现——开心与失落、勇敢与胆怯、坚定与犹豫,这些看似矛盾的情绪,真实地传递出了 " 情绪是混合的,并非单一的 " 的理念。

女子演唱组合 R.E.D 在演唱《PROUD OF US》。

今年双 11,WHC 主推的主题便是 " 蓝调时刻 "。作为长期以来关注人们身心健康的 WHC,其深海鱼油中的 omega-3,本身在预防及改善情绪相关问题上展现出显著优势。此外,WHC 也在关心人们可能连自己都快遗忘的那些情绪。

据了解,WHC 鱼油在本次双 11 期间表现亮眼,开卖首日荣登天猫国际保健行业 TOP1,品牌购买人数突破 11 万,支付件数超 32 万件,消费热情持续高涨。以它为代表的高纯度鱼油品类同比增长 30%,持续引领天猫国际保健行业增长。

告别情绪超载,走向 " 绿动生活 "

美国调解专家道格拉斯 · 诺尔,曾在《情绪陷阱》中指出,情绪本质上是一种短暂的生理反应,在人体内只持续 6 秒钟。如果我们被某种情绪困扰超过 6 秒,并非情绪本身无法消散,而是我们选择了沉浸其中。

这一观点并非否定情绪的价值,而是提醒我们,情绪是可以被感知、被接纳、被管理的,我们不必成为情绪的奴隶,更不必用微笑压抑情绪。如此看来," 微笑检查行动 " 选在当下这样一个 " 情绪超载 " 的时代发起,真的是用心良苦。

10 月 25 日,共同发起 " 微笑检查行动 " 的品牌合作伙伴,在上海西岸大剧院东广场举办了一场线下快闪活动。彼时冬奥进入百日倒计时,与双 11 大促的火热氛围在 2025 年深秋交会,两大节点为品牌发布注入双重意义—— " 微笑检查行动 ",正是作为天猫双 11 超级发布之 ESG 疗愈篇章,除了此前的歌舞秀,还与品牌携手带来 POP 展、创意快闪等多元看点。

天猫双 11 超级发布在上海西岸大剧院东广场举行。

活动期间,天猫双 11 超级发布在线下吸引超 8 万名观众参与互动,线上更有近千万直播用户观看,成为双 11 期间不容忽视的温暖声浪,让 " 允许情绪自然流露 " 的理念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由珀莱雅打造的音乐疗愈环节,为生活在喧嚣都市中的人们,创造了一场难得的感官 " 断联 "。参与者围坐其间,在颂钵空灵悠远的共振中,暂时关闭思绪,专注于身体的感知。这一刻,人们得以从对外部世界的 " 表演 " 中抽离,实现从 " 微笑面具 " 到内在安宁的切换。

参与者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体验颂钵带来的感官 " 断连 "。

在 WHC 所呈现的 " 蓝调时刻 " 互动演出中,则为情绪释放提供了独特出口。蓝调音乐的内在张力与爵士摇摆舞的随性自在,共同诠释着真实的情感表达。" 蓝调时刻 " 为时间按下了暂停键,现场派发的蓝色气球,宛如一份温暖的 " 你有权不开心 " 的许可。

舞者在演出结束之后,与台下的观众一起分享 " 蓝调时刻 "。

不得不说,这场线下体验活动,为人们提供了感知与释放情绪的具体路径,在细微之处帮助人们清理情绪垃圾,回归内心的平静。这个时候," 微笑检查行动 " 的核心,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情绪倡导,而是指向了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 绿动生活 "。

我们通常认为的 " 绿动 ",是消费选择的环保,是少用一次性产品、选择可持续材质。但天猫绿动生活告诉我们,除了关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还有一种 " 绿动 " 是情绪健康的可持续。这意味着,我们要提醒自己,停止刻意压抑自己的情绪,而为真实的情绪留出生长空间。

在这个追求效率与表面和谐的时代,我们习惯用微笑包裹自己,却渐渐忘记真实的情绪是什么样子。" 微笑检查行动 " 的价值,就在于提醒我们,不要忘记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甚至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站起来,反抗那些绑架我们情绪的隐形规则,反抗那些要求我们 " 必须快乐 " 的社会期待。

从今天起,愿我们都能拥有 " 卸载 " 笑容的能力!愿我们都能在真实的情绪里,找到属于自己的 " 绿动生活 ",获得由内而外的平静与力量!

作者:段念

校对:严严

排版:小花

封面图源:视觉中国

除特别注明,其他图片均由天猫提供。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