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游戏那点事 Green.Y
" 到了没?" ——这或许是刻在每个人童年记忆里的一句话,关乎一次漫长的家庭旅行,关乎车窗外的风景,更关乎那份按捺不住的、对目的地的天真期盼。
而最近,一款名为《RV There Yet?》的游戏,却让全球成千上万的玩家在欢声笑语中,以另一种方式重温了这种 " 甜蜜的煎熬 "。
这款游戏巧妙地将这句经典的追问 "Are We There Yet?" 缩写为 "RV There Yet?",既点明了游戏的核心载具——休闲房车(Recreational Vehicle),又精准地传递出旅程中那种独特的、过程远大于结果的诙谐体验。
本作是由 Nuggets Entertainment 开发的一款多人合作冒险游戏,在 Steam 平台发售后便迅速走红,不仅一度攀升至 Steam 全球热销榜第三位,其在线玩家峰值更是突破了 10 万人次,成为近期派对游戏领域当之无愧的黑马。


在 Steam 平台上,它已经收获了超过上万条评价,并保持了 84% 好评率的 " 特别好评 "。



在《RV There Yet?》中,玩家扮演的是刚刚结束一段悠闲假期、正驾驶房车踏上归途的普通人。
故事从一片宁静的湖边拉开序幕,正当他们沿着熟悉的道路行驶时,却因突如其来的意外不得不改道驶入一片陌生而偏远的危险区域。
玩家的目标十分明确,在这片地形复杂的区域中,与队友协同操作一辆不太好驾驭的房车,共同寻找通往 65 号公路的出口,以期最终能顺利回家。


更添变数的是,沿途还不时会遇到当地的 " 原住民 " ——一些颇具 " 领地意识 " 的野生动物如熊和蛇,它们可能会以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对玩家和他们的房车发起 " 攻击 ",为这段本就波折的归家之路增添更多意外和笑点。


玩家需要操控一辆手动挡房车,这意味着在崎岖不平的野外路况下,必须根据车速和地形频繁换挡。此外手刹可谓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操作——在急转弯、陡坡下行或需要快速调整车身姿态时,能否适时想到拉起手刹,往往成为脱困或翻车的关键。

为应对多变的路况与意外事件,车上设有专门的储物空间用于摆放各类道具。这些物品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修复工具、应急物资等,需要玩家合理规划使用。

这些道具的设计充满了戏谑感,其效果直观且易于理解。即使玩家完全不熟悉英文界面,也能通过图标的暗示以及特定情境下的反复尝试,迅速掌握其用途。这种低门槛的理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游戏的学习成本,确保不同语言背景和游戏经验的玩家都能快速融入。

目前游戏地图为单张开放式场景,但设计有多个检查点。玩家在通过特定位置后会自动保存进度,一旦车辆彻底损毁或所有玩家死亡就会结束,但并不会退回起点,而是会从上一个检查点重新开始,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挫败感,也让每次尝试都更有推进的感觉。

在《RV There Yet?》这种以合作房车冒险为核心的玩法体验中,其独特的 " 喜剧感 " 源于物理引擎驱动和玩家协作共同催生的动态 " 意外演出 "。
游戏喜剧感的核心,始于玩家每一次操作带来的各种出乎意料的反馈,就比如当房车在崎岖地形上颠簸行驶,车内角色便会如布娃娃般夸张地摇晃、碰撞;若有队友在车尾专注指挥倒车,却可能因驾驶者的一大脚油门而被冷不丁地 " 发射 " 出去;一次突如其来的刹车或冲撞,更是能让全车成员瞬间失去平衡,摔作一团。
这些看似 " 失败 " 的操作,因其夸张的物理反馈和角色的卡通化表演,反而转化成了源源不断的笑料。



在路上遇到的各种障碍基本都要求玩家进行重度的团队协作,通常需要一人专注驾驶房车并判断何时需拉手刹应对复杂地形,一人负责查看地图指引方向,另一人则可能需下车指挥或使用绳索拖拽被困车辆。

整个过程迫使玩家必须进行紧密的沟通与协调,而音交流区里因此产生的短暂混乱、惊呼与最终解决问题后的欢呼,恰恰构成了游戏体验中最具人情味也最富笑料的精髓部分。

更有趣的是,一些在传统游戏中被视为瑕疵的现象,在《RV There Yet?》却有了别样的意味,因为你永远想不到这些 Bug 会在哪一刻以什么方式 " 闪亮登场 "。
例如,角色或车辆偶尔穿模卡进地形,或者物品出现匪夷所思的物理摆动,这些无伤大雅的 Bug 非但没有破坏体验,反而像《模拟山羊》中的意外趣事一样,被玩家社群津津乐道,成为了独特的、源自系统本身 " 不完美 " 的幽默感补充。

同时,这些设计也让游戏过程充满了不可预测的戏剧性,尤其适合直播或分享,其天然的节目效果使之成为了热门视频素材的来源。
一切的起因竟是放假
实际上,在海外还存在着一档旅行节目,就叫《RV There Yet?》,该节目以房车旅行为主线,记录夫妇二人驾驶房车穿越美国各地的旅程。每季聚焦不同州份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与社区生活,如田纳西、内布拉斯加、蒙大拿、肯塔基等地,目前已经在筹备第五季。

这支来自瑞典的小型独立团队成立于 2023 年,核心规模约 10 人左右。而其灵魂人物——联合创始人 Tim Badylak 的职业生涯,恰如一部独立开发者的进化史。
据 Tim 分享,他的游戏开发之旅始于制作第一款小游戏,继而系统学习 C# 编程语言与微软的 XNA 游戏开发框架,为其后的技术道路打下基础。
真正关键的转折点发生在他接触到 Unity 引擎并首次尝试 3D 内容创作时——他发现自己深深着迷于这种能将编程技术与视觉艺术紧密结合的创作方式。


然而,Tim 职业生涯中更具决定性的阶段发生在他加入 Coffee Stain Studios 之后。他从制作人起步,凭借其综合能力逐步晋升至首席执行官。
在此期间,Coffee Stain Studios 推出了包括《幸福工厂》、《模拟山羊》以及《深岩银河》在内的一系列以独特创意、幽默感和高度依赖玩家社区驱动而闻名的高口碑作品。
这些项目的成功,不仅锤炼了 Tim 在创意与管理、规模与灵活性之间寻找平衡的精湛技艺,更深植了他对 " 基于物理的意外乐趣 " 以及社区共创玩法的深刻理解。这一切,都如同埋下的种子,悄然孕育了日后《RV There Yet?》那充满混乱欢笑与协作魅力的核心设计理念。

Nuggets Entertainment 的日常运营与协调工作,目前主要由 Jace Varlet 以兼职形式负责。值得注意的是,Varlet 并非行业新人,他此前同样在 Coffee Stain Studios 担任社区经理,并且也曾大方披露过游戏的销售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在《RV There Yet?》这款派对游戏诞生之前,Nuggets Entertainment 早已明确他们正在开发另一款名为《Among the Wild》的生物收集与农场模拟游戏。
正如 Tim 在这款游戏的 A 测期间所阐述的:" 我们正在制作一款我们自己也想玩的生物养殖模拟游戏,而且正在用一种我们真正喜欢的方式创作。我们相信,小团队与专注的社区携手,能够一点一点地创造出真正特别的作品。我们希望有玩家愿意在早期加入我们,帮助打造这款精彩的游戏。"
而《Among the Wild》在一年前发布了预告片,并在 Steam 上建立了页面,吸引了一批期待模拟经营游戏的玩家。

Game Jam 这种形式的核心魅力在于,它在极短的时间内(通常是 48 小时或一周)汇聚开发者的创意、技术与激情,鼓励快速原型验证和拥抱 " 不完美 " 的即兴发挥。
正是在这种追求 " 快速、简单 " 的情境下,《RV There Yet?》的核心玩法原型被快速搭建起来。整个基础版本的开发仅耗时约 6 周,这种高效迭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Game Jam 所倡导的敏捷开发模式。
团队必须明确核心玩法,避免功能膨胀,并为自己设定严格的 Deadline,以在有限时间内交付一个可玩且有趣的体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RV There Yet?》在游玩过程中会出现不少的 Bug。
内部讨论后,团队认为这个仅用约 6 周时间完成核心玩法的《RV There Yet?》值得投入额外资源进行打磨(约 2 周时间完善),并正式发布。

他们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人了解 Nuggets Entertainment,同时为团队带来最直接的玩家反馈和一些积极的资金回馈。而事实表现也证明,《RV There Yet?》确实为 Nuggets Entertainment 带来了不小的帮助。

在笔者看来,《RV There Yet?》的成功固然有灵光一现的创意加持,但其根基在于团队深厚的积累与协作。
灵魂人物 Tim 通过多年的行业积累沉淀以及领导《幸福工厂》《模拟山羊》等项目的宝贵经验;而他所带领的每位团队成员,尽管迟迟未发布新品,却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创作热情。
这种对初心的坚守与团队的高效协作十分难得,但也恰恰是其成功的关键,此种专业精神在各行业都值得借鉴和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