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30 日,大众汽车集团发布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03.05亿欧元,同比增长 2.3%;营业亏损 12.99亿欧元,上年同期营业利润 28.33亿欧元;息税前利润为亏损 3.64 亿欧元,同期利润为 23.31 亿欧元;税后利润为亏损 10.72 亿欧元,同期为 15.58 亿欧元。从数据不难看出,虽然大众汽车营收实现增长,但是却在盈利方面面临巨大的严峻挑战。
利润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美国关税的重压。美国关税政策成为了大众汽车的一大负担。美国上调进口关税,大众汽车为了将产品打入美国市场,不得不承担更高的成本。据估算,今年大众集团预计要为美国关税付出至多 50 亿欧元的代价,即便通过提价等方式缓解压力,依然难以维持原有的利润水平,导致相关车型的销售利润大幅下滑,进而拖累了整个集团的盈利。此外,保时捷电动汽车战略逆转的高昂成本,涉及到项目的终止、研发方向的转变、资产的减值等多个方面,大众对保时捷商誉计提了 30 亿欧元的非现金减值,业绩下调和项目调整还引发了 21 亿欧元的一次性影响。这些成本直接导致大众汽车在第三季度的支出大幅增加,侵蚀了大量利润,成为营业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5 年第三季度,大众汽车集团共交付汽车 219.9 万辆,同比增长 1.0%。从增长动力来看,部分具体车型在全球市场表现出色,为交付量增长做出了贡献。不过,这样的增长幅度在全球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当下,显得有些不尽人意。细分品牌来看,大众品牌销量 117.2 万辆,同比下滑 0.4%;斯柯达为 25.63 万辆,同比增长 15.1%;奥迪同比下滑 2.6%,为 39.22 万辆;保时捷同比下滑 5.7%,为 6.61 万辆;细分市场来看,大众在西欧销量为 80.28 万辆,同比增长 8.0%;中欧和东欧同比增长 13.7%,为 13.31 万辆;北美洲同比下滑 9.8%,为 24.69 万辆;南美洲为 17.97 万辆,同比增长 9.7%;
中国作为大众汽车的重要市场,曾经为其全球销量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但如今情况却不容乐观。第三季度,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出现下滑,同比下滑 7.2%,为 66.03 万辆。随着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如比亚迪、奇瑞、吉利等的强势崛起,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凭借性价比优势、先进的电池技术和智能化配置,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大众汽车在面对这些竞争对手时,在产品价格、智能化水平等方面的优势不再明显,导致其市场份额被逐步挤压。
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积极推进 " 在中国,为中国 " 的本土化战略。根据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一汽签署技术合作升级协议,双方计划从 2026 年开始,为中国市场推出超过 11 款全新车型 。同时,大众的新能源车将引入全新的 CMP 等电动平台和电子架构 CEA,加速智能电动车的转型。到 2027 年,大众的新能源车型将扩充至约 30 款,2030 年进一步提升至约 50 款,其中纯电车型占 30 款。通过本土化战略,大众汽车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个性化的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巩固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汽车行业关注 人气汽车新传媒
每天分享有价值的汽车新闻
汽车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