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akash Gupta
一方面,像亚马逊 ( Amazon ) 、Meta 和微软 ( Microsoft ) 这样的科技巨头裁员,是为了筹集资金购买 GPU(图形处理器,AI 训练和运行所必需的强大芯片)。他们的收入在增长,股价在攀升。他们裁掉员工,是为了把钱腾出来,砸向 " 算力 "。这可不是经济不景气时期的 " 降本增效 "。这更像是一场被迫的资源重新配置 —— 把发工资的钱,转投给数据中心。这笔账算得极其残酷:每裁掉 1% 的员工,省下的钱就能多买一批 H100(英伟达公司生产的顶级 AI 芯片,非常昂贵且抢手)。
与此同时,UPS、雀巢 ( Nestle ) 、福特 ( Ford ) 和塔吉特 ( Target ) 这些传统行业的公司也在裁员,但原因恰恰相反。他们已经部署了切实有效的 AI(人工智能)工具。比如,客户服务自动化、供应链优化、生成式设计系统等等。AI 带来的生产力提升是实实在在的,而且还在不断累积。这些公司不需要自己去购买庞大的 GPU 集群(由大量 GPU 组合而成的高性能计算系统)。他们从 " 超大规模云服务商 " ( 比如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 或谷歌云 ) 那里租用 " 推理 " 算力(即运行 AI 模型得出结果),然后裁掉员工。因为现在这笔账(用 AI 替代人力的成本)终于算得过来了。
裁员的双方,都在喂养同一头巨兽。
科技巨头在疯狂 " 买铲子 "(指购买 GPU 等基础设施,就像淘金热里卖铲子的人)。而其他所有人,则在购买用这些铲子挖出来的 " 黄金 "(指 AI 带来的生产力)。
半导体公司稳坐中间,向整个产业链收取 " 租金 "。台积电 ( TSMC ) (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英伟达 ( NVIDIA ) (GPU 的主要设计者)和阿斯麦 ( ASML ) (制造顶级芯片光刻机的唯一厂商)正在疯狂 " 印钱 ",而产业链的两端(科技公司和传统公司)都在大量裁员。
这个发生的时间点至关重要。目前,企业对 AI 的采用率大约是 10%,并且正朝着 50% 迈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个阶段(从早期采用到主流普及)的发展速度最快,创造的财富也最多。
但问题是,这些财富正集中在 " 算力 " 上,而不是 " 劳动力 " 上。企业的 " 市值 " ( 即公司总价值 ) 增长与普通人的 " 工资 " 增长之间的鸿沟,从未像现在这样巨大。
这不是一场经济衰退。这是一场 " 再平衡 "(即经济结构的根本性重塑)。而大多数劳动者,不幸正站在了天平的错误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