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0 月 29 日讯 存储芯片的这波超级周期,终是体现在大容量 SSD 上。
据 NewDaily 报道,三星、SK 海力士和铠侠等核心存储玩家的 SSD 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原因系 AI 服务器存储的需求远超预期,致使相关产品库存正在迅速消耗。其中,大容量 SSD 产品供货尤其紧张。据称,8TB SSD 产品订单交付时间甚至已经排到了明年下半年。
SK 海力士最新发布的财报似乎也印证了这一事实,其第三季度实现营业利润 11.38 万亿韩元,季度利润创下历史新高。该公司表示,计划扩大资本支出及产能,因为 2026 年 DRAM 和 NAND 全系列产品的订单已被预订一空。
此前,存储产品供需失衡已在另一类非易失性存储上有所体现。根据 TrendForce 今年 9 月发布的报告,AI 创造的庞大数据量正冲击全球数据中心存储设施,Nearline HDD(近线硬盘)已出现供应短缺,近线硬盘的交付周期已从原本的数周,急剧延长为 52 周以上。
供应短缺最终导致价格上涨,今年第三季度,西部数据已通知客户将逐步提高所有 HDD 产品的价格。该公司表示,其存储产品组合中每种容量的需求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表象背后的逻辑在于,人工智能行业正站在从 AI 训练转向 AI 推理应用扩张的关键节点,使得冷数据(Cold Data)储存需求急剧攀升。过去,HDD 凭借每单位储存容量的低成本优势稳居冷数据主流储存方案,但面对 SSD 更高的数据访问速度和节能水平,HDD 的成本优势相形见绌,就连希捷和西部数据等老牌 HDD 厂商也开始缩减产线,转向以 SSD 为中心的业务布局。
除此之外,三星陆续推出基于 PCIe 5.0 接口的数据中心专用 SSD,扩大与美国和欧洲主要云服务提供商的长期供应合同,并准备构建下一代 300 层 NAND 的量产系统。SK 海力士通过其子公司 Solidigme 扩大其在北美数据中心市场的份额,并运营着一条专用于 AI 服务器的 SSD 生产线。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在过去约 3 个季度的时间里,NAND 保持相对较低的产能利用率水平,且海外存储原厂具有谨慎的资本支出预期。预计存储景气度将至少上行延续到 2026 年下半年,建议重视企业级 SSD 需求景气度,建议重点关注企业级产品进展快、涨价受益逻辑强的存储模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