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6 月 9 日,广州最大的国企——越秀集团忽然换帅,1963 年的张招兴退休,"70 后 " 陈强接任董事长。
陈强上任 10 天之后,就北上北京,拜访了北控集团。陈强表示,两个一线城市的两大国企," 在金融投资、城市科技、食品消费等领域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希望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深化产业协同 "。
一个多月之后,越秀集团召开 2025 年度中期经济工作会议,新上任的陈强提出下半年的七项重点工作,其中前两点是:力拼指标、提速项目。
又过了两个多月,10 月 9 日,越秀集团宣布正式完成对香港人寿的全资控股——成为陈强上任之后完成的第一件大事。

早在 9 年前,越秀集团就首次启动了对香港人寿的竞购。但 2016 年、2017 年先后两次尝试失败。
直到 2024 年 12 月,越秀集团全资子公司越秀保险才与亚洲保险、招商永隆代理、华侨银行(香港)、上海商业银行签订收购协议,交易标的是香港人寿 83.33% 的股份。
这件事直到今年 10 月才最终落地。根据协议,越秀集团同步向香港人寿注入 10 亿港元,用于拓展养老、健康险等新业务及渠道。
也就是说,交易完成之后,越秀集团不仅补齐了寿险牌照,成为广州首家集齐 " 银保证投 " 全牌照,可以做跨境金融服务的地方国企,越秀集团还可以以此为翘板,推动金融和新业务的加速发展。
这笔以 17.68 亿港元交易规模创下 2024 年以来香港最大寿险收购案,可能是越秀集团加速的开始。
在整个集团加速的前提下,地产业务大概率也会加速。
据越秀地产品牌负责人林德良透露,越秀正在布局 " 第三曲线 "。第一曲线是地产开发,第二曲线是物业、商业等运营业务,第三曲线目前布局了几块业务:
第一个方向,把设计、装修、监理等地产产业链服务打包,装进一个新平台:越建科。这个新平台是代建业务的拓展版,但它在盖楼之外的另一重角色是地方政府基建的 " 代理人 "。
" 我们现在这块做政府的很多的代建业务,不仅仅是这些(楼盘),现在连桥梁、连隧道都委托 ",林德良说,政府财政也不一定有钱代建,需要企业平台先出钱出力建好,交回给政府,然后再 " 通过财政回给我们,没钱的话给地 "。
简单说:越建科通过自己的商业运作,盘活土地等生产资料,完成建设任务的同时,通过产业链的方式获得利润。
第二个方向是城市更新。越秀地产在广州已经把模式跑通了,能达到 8% 的利润率。
第三个方向是康养服务,目前已经做到了了 8000 多个床位的规模。这块业务有越秀金融板块业务的加持,未来可以利用保险资金支持康养项目开发,同时通过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康养服务,形成 " 保险支付 + 实体运营 " 的闭环(参考泰康人寿的模式)。
这是越秀地产针对 " 房地产的开发利润越来越薄,商业经运营也很难做了,写字楼的空置率也这么高 "(林德良话)做出的应对动作。
这些年来,越秀集团一直在暗自提效、提速,甚至集团财务体系都开始使用 AI 技术,向数智化转型,节省财务成本的同时,反过来从财务分析、预算管理、风险评估为业务赋能。
不得不说,作为南方国企的代表之一,越秀地产比北方一些 "S" 开头的企业进步多了。
根据公开信息,越秀集团已经是一家万亿资产国企,截至 2024 年底,统计口径资产总额飙到了 11385 亿元。在 " 中国企业 500 强 " 中,位列第 208 位。在 " 中国跨国公司 100 大 " 中,位于第 11 位。
不过,虽然在加速新业务,地产开发业务还是越秀地产的基本盘。在今年的战略会上,管理层首先提的一个目标就是:未来两个月,花 100 亿拿地的投资目标不变。
据中指院统计,2025 年 1-9 月,越秀地产权益拿地金额为 119 亿元,在行业内排名第 11,比他的销售额排名低了 2 个位置。对应的权益新增货值是 223 亿元,全口径新增货值为 521 亿元,有相当比例项目在 " 小盘操股 "。从这一点上来说,越秀地产的投资策略还是非常谨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