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AI 翻译的进步速度远超想象。
短短几年内,它便从几年前的错误百出,进化到能精准处理专业术语。急剧缩短的响应速度和惟妙惟肖的语音合成能力,更是让曾经象征高薪与精英的同声传译,变成人人都有机会用上的 AI 同传。
在这样的背景下,常年深耕翻译的网易有道吃了个大甜头。
近日,有道正式宣布,旗下 AI 同传功能的用户量已成功突破 2000 万大关。这不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更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证明了 AI 同传已经从一个 " 尝鲜 " 的极客工具,转变为大众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刚需。

当我们将有道 AI 同传放到聚光灯下审视,会发现它的成功秘诀,在于对用户真实场景的精准洞察和技术上的持续深耕。
首先,是识别的快与准。
在课堂或者会议这种嘈杂且距离不定的环境中,听不清、听不准是所有同传工具的头号敌人。有道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依托其在教育领域积累的海量课堂语音数据,对模型进行专项训练,强化了噪声处理和远场拾音能力。
官方数据显示,其识别范围可达 10 米,几乎覆盖了标准教室或中小型会议室的全部空间。同时,识别延迟被压缩至惊人的 0.9 秒。这意味着当讲者话音刚落,翻译结果便能近乎同步地呈现,极大地保证了沟通的流畅性。

其次,是翻译的精与深。
通用领域的翻译,如今各大厂商都能做得八九不离十,但真正的壁垒在于专业领域。一个术语的错译,可能导致整个合同的误解或学术观点的谬传。
有道 AI 同传在这方面下了苦功夫,针对经济、物理、化学、医学、数学、计算机这六大专业领域进行了深度优化,官方宣称其翻译精准度可达 98%。这对于学生、科研人员和跨国商务人士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让 AI 同传真正具备了成为生产力工具的底气。
如果说精准和专业是内功,那么真正让用户爱不释手的,往往是一些直击痛点的特色功能。
例如有道推出的 "AI 一键总结 " 功能,可以一键总结翻译内容并生成思维导图,同时保留原文和原音频,随时回顾复习;独有的 " 设备内跨屏同传 " 功能,更是解决了无数用户在手机上看外语视频时,需要暂停、切换翻译 App 的繁琐操作。
当然,AI 同传这条赛道早已不是蓝海,竞争异常激烈。
与竞争者相比,有道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其清晰的自我定位——源于教育,服务泛知识场景。它没有试图去做一个面面俱到的 " 万金油 ",而是将教育场景下积累的数据和技术优势,辐射到工作、内容消费等知识属性较强的领域。这种聚焦战略,使其产品功能更能贴合目标用户的核心需求。

它证明了 AI 同传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意味着有道将面临更高的用户期望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未来,如何持续优化,抵御来自通用大模型的降维打击?如何在保持专业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更多生活化场景?这些都是摆在有道面前的新课题。
有道词典相关负责人表示:" 跨境沟通需求的增长,让越来越多用户通过 AI 工具去提升效率。有道词典的 AI 化转型,也正是基于对用户在高效、精准、多场景语言支持方面的需求洞察。我们将持续优化模型能力与功能设计,为用户带来更流畅、更智能的产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