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10 月 22 日上午,由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委、市卫生健康委、市科协指导,宝坻区委宣传部、宝坻区新开口镇党委主办的 2025 年文化科技卫生 " 三下乡 " 集中服务暨 " 强国复兴有我 " 文艺展演活动在宝坻区新开口镇农村大集举行,将便捷服务送到了老百姓家门口、心坎上。
医疗服务常态化 身体健康更幸福
杜连锁是宝坻区马家店镇的居民,听说新开口镇有 " 三下乡 " 活动,就赶过来看看。" 刚才医生给我量了血压,130 /80,医生说我保持得不错。平时我血压高,自己注意吃药控制着。" 他告诉记者," 另外,我也喜欢健身,每天都要走将近 2 万步,现在身体好,血压控制得也不错。整个人也比原来精神了不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宝坻人在公园、健身步道锻炼的身影越来越多,过去吸烟、酗酒、打牌的生活方式已经被各种体育运动和文化活动代替,大家的精神面貌和身体情况都越来越好。
从常态化的机制方面,宝坻区卫健委也做了相关的部署。针对 65 岁以上老人,推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给部分重点关注的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指导。日常开展 " 百名医师下基层 " 活动,让优质医疗医药资源下沉到基层。"2025 年,区卫健委已经选派了 39 名区级二级医院以上的主治医师,开展为期不少于一年的下到基层医院坐诊、带教,对百姓提供整体性的医疗服务。目前已经接诊 6600 余人次。同时,区里的医院与天津市以及北京,甚至其他省市的优质医疗机构形成医联体,更大限度让区里的百姓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带来的优质服务。同时,让区里的医生走出去提升业务水平,可以更好地服务本地百姓。" 李光耀表示," 现在,全区百姓的健康意识都在增强,参加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健康跑的人越来越多,饮食上减油减盐等健康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国家卫健委提出体重管理年,区里的医疗机构也开设了减重门诊,对百姓进行健康指导。百姓拥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更健康。"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这次‘三下乡’活动,区科协把适用农村地区发展的前沿科学技术送到农村,把优质的科技科普服务送到村民的家门口,用科技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把当代信息技术、前沿科技的应用等知识送到农村百姓中间。" 宝坻区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会贤介绍," 随着科技服务的持续推进,对于赋能农业农民,助推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宝坻民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农场有 1800 亩地,实行种养结合,遵循生态种植的方式种植番茄等经济作物,同时养殖肉鸡和西门塔尔牛。宝坻民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兼总经理白若楠告诉记者:" 农业从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刀耕火种的方式走到现在以科技支撑的快速发展态势,其实离不开国家对农业科技方面的支持。比如‘三下乡’活动,就将科技前沿的技术直接送到了我们农户的手中,将水肥一体化技术、先进的农业农机(比如适合大棚内使用的小型农机具——自动化喷淋系统、智能放风系统等)科普知识等农业科技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上。这些科技服务给我们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白若楠从母亲手中接过的合作社,年轻的姑娘对于现代农业有了更多的感受。白若楠说:" 根据气象采集的成果调整现在秋冬交替季节,晚上棉被要撂多高,要不要打风口。这些对于农业种植帮助很大。由于农庄种植面积大、种植地域集中,所以,区里和市里提供的这些农业科技对于农庄的帮助非常大。现在的农民都是掌握了新知识、新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因为有科技的加持,农庄种植出的经济作物根据不同品质销往不同的客户那里,并且,农庄目前在京津冀地区有大量长期稳定的客户。农庄里的社员和种植户分红、增收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能唱会写能人多 文化宝坻名不虚
这次 " 三下乡 " 活动,宝坻区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戏剧家协会有近 30 名文艺志愿者现场给村民们提供文化服务。很多书画家连夜创作书法、绘画作品,创作了 " 古韵新开口 " 画作,让村民不禁惊叹这是 " 清明上河图 "。
白秀霞表示,区文联计划明年找一些村推行文艺村长试点,在有文艺特长的村开展专业的文艺帮扶,提升全村的文艺素养。有书法专长的村,就派书法家去当文艺村长;有评剧特色村,就派评剧名家去当文艺村长,以此来更有针对性地为村民提供文艺服务,丰富大家的生活。
这次 " 三下乡 " 活动现场,舞台上有热闹的文艺演出。在 " 义诊专区 ",村民自发排起了长队,这支由市卫健委组织的义诊团队,汇集了全市 5 所重点医院的 10 名 " 专家大拿 ",覆盖了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等十个常见病相关科室,真正把医学知识和健康带来了群众身边。" 以前总在网上看到张佩兰主任,真想不到有一天她直接来到了家门口帮我们看病!听了她的讲解,我心里踏实多了。" 现场一位群众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