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 现在早上出门,感觉心里都亮堂了不少!" 清晨,正准备开车送孩子上学的居民刘女士,在驶出小区新开放的西门时,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此前,早晚高峰单一南门的拥堵,是北辰区青(广)源街道荣雅园社区不少车主的一块 " 心病 "。如今,随着西门增开并升级智能道闸,车辆分流有序,以往那种焦急等待的场面已大为缓解。这看似只是 " 多开一扇门 " 的变化,背后却是荣雅园社区党支部依托 " 一核多圈、多委合一 " 工作体系,联动多方力量,精准解决居民 " 急难愁盼 " 的生动实践。
国庆前夕,15 号楼下水管网突发堵塞,污水反涌、异味弥漫。社区党支部立即启动 " 吹哨报到 " 机制,联合街道安全办、物业及底商负责人召开现场协调会。经实地查勘和坦诚协商,五家底商达成共识,共担清疏费用,物业全程协调监督。专业队伍迅速作业,彻底疏通管道,节日秩序得以恢复。这一应急案例,不仅检验了 " 支部吹哨、部门报到 " 机制的有效性,更彰显了多元主体协同发力的治理效能。
在荣雅园,这种快速响应、解决身边事的机制已成为常态。社区志愿者和网格员,如同社区的 " 眼睛 " 和 " 触角 ",在日常巡查中及时发现着问题。楼道瓷砖松动脱落,存在安全隐患?志愿者一经发现,社区网格员立即协同物业现场核实,安排人员紧急维修,迅速排除风险。楼前路面破损,影响出行?志愿者微信群里的照片和提示,就是行动的 " 指令 ",社区迅速列入办实事清单,物业立即制定修复方案,施工人员很快将坑洼路面填补平整。今年以来,党支部通过 " 网格发现 + 快速响应 " 机制,已协调解决环境卫生、设施维护等问题 24 件,形成 " 居民反馈—支部牵头—多方协同—高效处置 " 的良性循环。
一扇门的开启,一条管的疏通,一盏灯的点亮,一方沙坑的欢笑,一处破损的修复……这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背后,是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下一步,荣雅园社区党支部将继续以党建为航标,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不断拓展 " 朋友圈 ",丰富 " 服务包 ",让更多民生需求在共建共治中落地生根,共同缔造宜居、安宁、和谐的美好家园。(津云新闻记者 马立杰 通讯员 双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