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览富财经网 41分钟前

“穷鬼风”开卷啤酒圈,蜜雪冰城能否复制奶茶“神话”?

咖啡之后,蜜雪冰城继续向啤酒领域进军。

本月初,蜜雪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以 2.97 亿元的总价获得鲜啤品牌 " 鲜啤福鹿家 " 53% 的股权。消息一出," 雪王要卖啤酒了 " 话题冲上热搜,作为上市后的首次重大收购,蜜雪冰城再度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从奶茶、咖啡,到啤酒,如今的蜜雪冰城补齐了当下消费者喜好的所有饮品品类,也覆盖了更多的消费场景。但从小甜水到酒精饮品,市场不同,人群不同,成本不同," 雪王 " 还能否复制奶茶的 " 神话 "?

秒杀行业内的 " 成本王者 "

在奶茶逐渐取代瓶装饮料开始风靡的初期,市场上还看不见太多 " 雪王 " 的身影。随着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鹿角巷等每杯单价超过 20 元甚至 30 元的奶茶品牌逐渐兴起," 雪王 " 则凭借着每杯 10 元以下的极致性价比杀出重围。

此后," 雪王 " 实体店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其扩张堪称中国茶饮行业的 " 现象级 " 奇迹,门店数量呈几何级增长。

从 2019 年的约 7000 家门店,到 2021 年突破 2 万家,2023 年已超 3.5 万家,2025 年预计逼近 4.5 万家,平均每 8 小时就有一家新店开业," 雪王 " 的门店密度甚至超过部分城市的便利店,成为 " 三步一店,五步一阁 " 的街头标配,这样侵略式的下沉覆盖也被网友戏称为 " 雪王占领计划 "。

价格无疑是 " 雪王 " 打开市场的王牌,3 元的甜筒,4 元的柠檬水,5 元的果茶,7 元的奶茶精准锁定学生、蓝领以及刚入职场的年轻人,以 " 奶茶自由 " 击穿其消费心理防线,单店日均销量可达 800 杯至 1200 杯。而这背后是 " 雪王 " 秒杀同行的供应链优势。

在上市招股书中,蜜雪冰城直言其收入主要来自向加盟商出售门店物料,包括食材、包材、设备等。另外,除了向加盟商供应原料,蜜雪冰城甚至还把生意做到了非加盟商客户身上。蜜雪冰城透露,公司也为食品、饮料等行业的企业客户提供若干商品。

拆解蜜雪冰城 2024 年前三季度 35 亿元利润的结构,可以发现超过 65% 的利润,均源自供应链体系而非终端销售。所以外界常言,与其说蜜雪冰城是一家奶茶公司,不如说它是一家供应链企业。

事实上,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 1997 年在郑州开启冷饮生意时,便埋下 " 自产自销 " 的种子,2013 年成立大咖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实现核心原料自产化,2014 年焦作物流中心投用并推行 " 全国物流免运费 " 政策,最终形成由三大公司分工协作的产业链闭环:蜜雪冰城管运营、大咖国际管研发生产、上岛智慧供应链管仓储物流。

据介绍,这套体系创造了惊人的成本优势。67 万平方米五大生产基地实现糖、奶、茶等全品类食材自给,2023 年年产能达 143 万吨;自主研发的包装瓶成本较外购低 50%,奶粉采购价较行业低 10%,柠檬采购价低 20% 以上。

更关键的是冷链网络,从 2020 年的 5 个一级仓扩张至 26 个,仓储面积超 30 万平方米,实现 90% 县级区域 12 小时触达,高峰期日处理能力达 11700 吨。全链路把控,让冰柠檬水、冰淇淋等爆款得以持续盈利,构筑起对手难以逾越的成本护城河。

目前,蜜雪冰城已实现核心饮品食材 100% 自主生产。公司坦言,行业内其他企业在核心饮品食材上很难通过模仿达到我们的高质量水平。

幸运咖复刻奶茶经验

奶茶饮品大获成功,将蜜雪冰城送上行业 NO.1 的宝座,也让公司将眼光看向其他饮品赛道。

2017 年,蜜雪冰城推出了现磨咖啡品牌 " 幸运咖 ",核心产品覆盖经典款、流行款及创新款现磨咖啡饮品,售价通常在 5 元至 10 元区间。

2025 年初,幸运咖立下了 " 万店目标 ",截至 7 月,其全国签约门店总数已突破 7000 家,这意味着在短短数月内,幸运咖净增约 3000 家门店,平均每月开店约 357 家。

与奶茶的战略相同,幸运咖也凭借低价在星巴克、瑞幸、Manner、Costa、Tims、M Stand 当中脱颖而出。按照门店规模,幸运咖已跃升为中国第四大现磨咖啡品牌,从跨界者成长为行业佼佼者。

这背后自然离不开蜜雪冰城的全球采购网络,其采用的 IIAC 金奖咖啡豆采购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 32%,糖浆、牛奶等核心原料成本也低 20% 至 30%。今年 5 月,蜜雪集团跟巴西签署 40 亿元的采购意向大单,其中大多数是咖啡豆。这使得幸运咖向加盟商供货的价格不到 70 元 / 公斤,而行业平均为 120 元 / 公斤以上。

仍旧与奶茶相同,幸运咖将目标客群锁定于大学生、年轻白领以及职场新人。据统计,幸运咖约 60% 的门店集中在高校、职校周边,学生是其重要的目标客群。这一群体对价格较为敏感,且有较高的咖啡消费需求,幸运咖 5-10 元的现磨咖啡价格带,能满足学生高频次、低预算的消费需求。

此外,幸运咖更加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幸运咖的平价咖啡,以及茶咖、果咖等创新品类,能够吸引将咖啡作为日常刚需饮品的中等收入白领。

至此,可以说幸运咖相对成功地复制了蜜雪冰城奶茶业务经验,在咖啡赛道实现了快速扩张。

啤酒还能否 " 套模板 "?

低价格、多门店,如跑马圈地般的扩张模式成为蜜雪冰城的符号,此次将触角伸向啤酒领域,方式仍旧如出一辙。值得注意的是,与其说是新的跨界尝试,不如说 " 雪王 " 对啤酒早就有意。

公开资料显示," 鲜啤福鹿家 " 品牌成立于 2021 年,原实际控制人为田海霞。而田海霞的另一个身份是蜜雪集团 CEO、控股股东张红甫的配偶。

2005 年,张红甫的哥哥张红超研发出 1 元的爆款冰淇淋;2007 年,在妻子田海霞的鼓励下,张红甫辍学加入蜜雪冰城,成为第一代加盟商,亲戚们也跟着凑钱加盟,形成了蜜雪冰城加盟模式的雏形。

2018 年,田海霞入局便利店赛道;次年 5 月,芙鹿家便利店首店开业;2022 年,芙鹿家战略重心转向精酿啤酒,推出福鹿家啤酒厂。到今年 1 月,品牌正式更名为鲜啤福鹿家,加速全国化布局。截至今年 8 月底,全国已经铺了 1200 家门店。

鲜啤福鹿家的扩张速度很符合蜜雪冰城的一贯风格,5.9 元一杯的德式小麦啤,7.9 元一杯的果啤,14.9 元一杯的限定更是打上了蜜雪冰城的烙印。但与咖啡不同,跨界啤酒,蜜雪冰城面临的挑战显然更为复杂。

首先,啤酒客群不再是低收入以及学生群体,啤酒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已经相对稳定,青岛、雪花、燕京等传统啤酒品牌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新品牌想要突围难度较大。

根据数据,华润、青岛、百威亚太、燕京、重庆五大品牌占据约 70% 的市场份额;2025 年上半年,华润啤酒以 239.42 亿元营收超越百威,成为行业第一,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分别位列第三、第四。

其次,啤酒的供应链管理和奶茶、咖啡也有很大不同。啤酒的生产需要更复杂的酿造工艺和更严格的品质控制,对原材料的要求也更高。蜜雪冰城虽然拥有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但在啤酒领域是否能够迅速适应并建立起高效的供应链,仍是一个未知数。

此外,与奶茶、咖啡不同,啤酒市场的消费场景、消费人群以及产品特性都存在显著差异。啤酒作为传统酒精饮品,其消费场景更多集中在聚餐、夜宵等社交场合,消费者对口感、品质的要求也更为挑剔。

总而言之,在啤酒领域,蜜雪冰城仍旧需要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供应链优势,并通过创新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吸引并留住啤酒消费者。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览富财经网

览富财经网

发现价值,传播价值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