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市政府办获悉,《榆林(国家级)能源气象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2025 — 2030 年)》(以下简称《规划》)近期正式发布,标志着全国首个国家级能源气象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
榆林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肩负着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绿色转型的重大使命。《规划》明确,榆林(国家级)能源气象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构建 " 气象 + 能源 " 双向赋能机制,全面提升能源气象监测、预报与服务全链条能力,加快培育能源气象新质生产力,为榆林建设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提供坚强支撑。
《规划》系统谋划了未来五年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到 2030 年,建成集技术研发、人才培育、产业创新于一体的示范区,重点打造能源气象防灾减灾、能源气象服务与综合治理、能源气象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三大示范板块,实现监测体系更精密、预报预警更精准、服务保障更精细的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示范区将聚焦提升监测预报能力,布局建设多要素地面气象观测站,推进雷达系统升级换代,构建 " 空天地 " 一体化综合观测网络,加强能源高影响天气风险预警,显著提升能源生产、运输、储存等关键环节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聚焦拓展服务领域,深入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普查与精细化区划,为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气象服务,同时强化电力调度、能源保供和碳中和监测服务,积极探索低空经济、能源金融等新兴业态的气象支撑路径,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能源产业发展全过程;聚焦强化科技创新,依托 " 政产学研用 " 协同创新机制,高标准建设能源气象技术创新中心和能源气象台,集中攻关数值预报、功率预测、碳中和监测等关键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系统构建开放协同、良性发展的能源气象产业生态。
《规划》还对能源气象高影响天气监测能力提升工程、能源气象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温室气体与碳中和监测系统建设工程进行了部署。相关工程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夯实示范区高质量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为全国能源气象服务体系现代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榆林智慧。
来源 / 榆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