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北京商报 12分钟前

规范“关键少数”意在保护大多数

规范 " 关键少数 " 意在保护大多数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董亮 网编:王巍 2025-10-20

A 股上市公司治理正迎来一场深刻变革,核心直指那些掌舵的 " 关键少数 "。

近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下简称《治理准则》)。《治理准则》的修订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变动,更是上市公司治理生态和理念的重塑。

《治理准则》紧盯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 " 关键少数 ",有针对性地构建更加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而推动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降低公司及 " 关键少数 " 触碰违法违规的情形,最终为众多投资者创造更为安全的投资环境。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高管、实控人等 " 关键少数 " 具有双刃剑效应。如果他们勤勉尽责,则能带领公司乘风破浪;反之,则可能将公司拖入深渊。正因如此,强化对 " 关键少数 " 的监督与约束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董事、高管的专业水平以及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发展,任职前的资格审查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审核把关不严,个别公司就曾出现过不符合条件者 " 带病上岗 " 的情形,这是对投资者的极端不负责任。

任职期间,董事、高管理应与投资者利益保持一致,通过专业的管理提升上市公司价值,而非 " 动歪心思 "。在一些违法违规的案例中,个别上市公司的董事、高管不惜触碰法律红线,试图通过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违法违规行为谋取私利,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

此外,有的董事、高管人员在辞职多年后,上市公司才出现爆雷,他们以为 " 一辞了之 " 就可以规避责任。

而修订后的《治理准则》从任职、履职、离职三个方面完善了董事、高管监管制度,构建了闭环监管体系,通过离职后的追责追偿等制度约束 " 管好 " 董事和高管,让他们不能更不敢逾越红线。

另外,薪酬激励变革实现了董事、高管等 " 关键少数 " 与投资者利益的深度捆绑。董事和高管想要获得高收入,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提升上市公司经营水平上下功夫,毕竟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好坏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收入高低。上市公司业绩亏得惨不忍睹,但高管、董事却 " 躺赚 " 甚至逆势加薪的情形很难再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相比其他市场,A 股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程度更高,更需要高水平的上市公司治理防患于未然。

当控股股东、实控人持股比例过高且缺乏内部制衡,公司治理结构就可能失灵,甚至出现 " 一言堂 " 情形,决策风险急剧升高,中小股东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近年来,个别上市公司曾因治理缺陷、内部制衡失效出现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

《治理准则》进一步对控股股东、实控人行为进行规范,包括严格限制可能对上市公司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以及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对关联交易的识别、审议要求等。此举不仅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同时也利于维护上市公司独立性。

唯有 " 关键少数 " 更加勤勉尽责、守规矩,大多数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更好地保障。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

新闻启迪财智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