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雷锋网 2小时前

对话易航智能创始人:「联合开发」模式,才是当下与车企的相处之道

2025 年 10 月 14 日,智驾方案商易航智能举行了一个小范围的十周年交流会。

纵观过往,易航是第一个与理想汽车进行智驾合作、第一个将自研纯视觉 AEB 方案卖到欧洲客户,以及在 TDA 等小算力平台上实现 NOA 量产的公司。

对于一家智驾公司来说,活过十年是一个不易的存在。在这条道路上,有太多消失的 " 先烈 "。

演讲中,陈禹行也反思自己:不是擅长通过宣传拿更多项目的创始人,自己和公司一直在补足这一能力。" 我们在高峰的时候不著名,低谷的时候也不著名。我们是一家创业十年的非著名智驾公司。"

2015 年,易航智能成立,但此时并没有很多人关注智能驾驶。" 当时有公司只做了一个车道线中直线的检测,就轻松融了 1000 万,而我们实现了包含弯道在内的完整检测,却无人问津。"

直至 Cruise 的 10 亿美元巨额融资公布后,智能驾驶行业真正被点燃。这一年,谷歌无人驾驶项目独立,Waymo 横空出世;刚成立 3 个月的自动驾驶公司 Argo AI 拿下 10 亿美元融资;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一大批自动驾驶创业公司成立。

易航的第一个标杆项目是理想汽车。2019 年 12 月,理想 ONE 正式交付用户。这款车决定了理想命运,帮助其从低谷中走出来,而理想 ONE 上搭载的正是易航基于 Mobileye 芯片的智驾方案。

但后续,Mobileye 芯片的产品封闭性和商务强势,让理想和易航智能的的开发迭代进度受阻。从这之后,易航将 " 全栈自研 " 作为后续的公司战略方向,以保证在感知、规控等功能模块的自由度。这个战略,也保证了后续易航和雷诺、上汽等项目合作上的顺利进行。

陈禹行回忆了与雷诺的合作场景:易航与雷诺接触后,AEB 功能引起了雷诺的兴趣,一批批法国工程师前来验证测试。期间,一位法国工程师在夜间测试中突然脱下自己的黑色外衣,将测试用的假人下半身完全包裹,模拟了一个夜晚中几乎无法分辨的 " 黑裙子 " 障碍物,并要求在无路灯的全黑环境下进行测试。

面对这种极限路况,易航的系统 " 非常完美地刹在了 1.5 米 ",此次测试彻底打消了法国人的疑虑。最终,易航的纯视觉 AEB 方案成功搭载在雷诺车型上。

量产过程,欧洲的道路比国内更窄,对 AEB 误刹容忍度更低。同时,欧洲还有很多骑自行车的行人。易航智能通过在欧洲进行了大范围的测试,给了雷诺一个满意的结果。

最终,易航在欧洲十多个国家进行量产,并且在西班牙、法国、德国、以色列等国拿到了销售几千辆的成绩。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智能化浪潮的不断兴起,蔚小理等新势力寻求自研,更有主机厂依靠智驾方案商的代码完成智能化能力的 " 原始积累 "。

但整体而言,多数合作模式并不利于双方的长远发展。陈禹行表示,自己在与北汽、上汽等核心客户合作多年后,思考出了一种新型的 " 联合开发 " 模式。这种模式区别于车企自研和完全依赖于供应商。

这种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三代:

预研一代(智能驾驶公司主导): 负责探索基于端到端的城市 NOA 等下一代前沿技术。

开发一代(智能驾驶公司为主 +OEM 参与):这是目前主推的形式,针对即将量产的车型平台,由易航主导开发,但从功能定义阶段就深度介入,让车企摸索并掌握部分模块的开发能力。

量产一代(OEM 为主 + 智能驾驶公司兜底): 对于已经成熟的 L2 级功能,车企可以主导开发和迭代,易航则提供经过验证的代码、工具链和培训,还会在代码吸收过程中为车企量产兜底,帮助车企在开发过程中掌握能力,实现全栈可控。

对车企而言,联合开发模式让自己 " 全栈可控 ",一直掌握产品定义的主动权,而且可以在与智驾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内部团队的开发能力。

当然,共生型模式,意味着供应商要变得更加聚焦于战略客户。

" 车企最重要的目标是,先定义出一个能帮助提升销量的产品,接下来就是定义的验证和测试。共生型的联合开发模式,导致让我们很难支持非常多公司,只能聚焦于几家战略客户。这也符合行业现状。"

易航智能在车企项目上的量产能力,也让多位行业伙伴看到其成长性。

地平线是易航的重要股东。2025 年 5 月,易航智能就获地平线过亿元的投资。据雷峰网了解,目前,易航智能与地平线实现了上亿帧标注数据共享。此外,地平线还向易航开放了算法和代码,易航通过融合进行算法的完善和进阶。

目前,易航智能 " 笃行 " 高阶辅助驾驶平台共有 AIR、PRO、MAX 三个版本。但整体来看,全民智驾是行业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中阶方案仍是易航智能的战略重心。值得注意的是,中阶方案对成本与体验的平衡更加敏感。此前,易航曾经推出基于征程 6 的高速 NOA 和城市记忆领航的中阶方案,成本不到 4000 元。

据陈禹行向雷峰网表示,随着软硬件成本的下降,以及方案落地数量的摊销,这一方案还有价格上的下探空间。

从技术预研究的角度看,易航并没有直接走当下最 " 高端 " 的一段式端到端方案。陈禹行表示,一段式的 " 上限很高,下限很低 ",训练模型时会有风险问题。目前主流的端到端仍然是两段式,易航智能会关注行业的发展,择机向一段式端到端切换。

陈禹行总结到," 我们这十年的目标是给客户创造真实价值,回归到产品和商业本身,这也是我们穿越周期的勇气,也有信心再奔赴下一个十年。" 雷峰网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