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的手机厂商似乎不再追求对称美学和各种艺术设计,最典型的莫过于苹果和小米,两者都放弃了延续多年的设计 ID,并 " 心有灵犀 " 地都选择了长条相机 Deco 设计。
从两者的销量来看,这套看似有些丑的设计不但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销量,反而还带来了一批潜在用户。而且不只是小米苹果,真我、OPPO、REDMI 也在相机 Deco 上做了大刀阔斧般的改动,难道说,现在的手机厂商已经开始在设计上弱化美学追求,转而侧重极致的辨识度了吗?
比起美感,高辨识度更重要?
谈到这个话题,最绕不开的就是 iPhone 17 系列和小米 17 系列,先说 iPhone,先是横向的 Deco 取代了之前的正方形模组,使得整个手机的视觉中心更靠上,换句话说就是更显眼更有辨识度了。
苹果官方表示采用这个设计是为了更好地放置天线,iPhone 17 Pro 系列将天线组件整合到相机 Deco 的空白区域,这样一来用户在握持手机时就不会遮挡到天线,从而提升 iPhone 的信号表现。
不过在雷科技看来,苹果这样设计的意图主要还是区别 iPhone 17 系列和老款 iPhone。
Counterpoint Research 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 年连续三个季度苹果在中国大陆的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市场份额也一路跌至第六名,一方面是近两年 iPhone 的提升确实小,但更重要的是外观设计上的沿用,已经让不少用户审美疲劳,因此更换一个可能不那么好看,但辨识度拉满的新设计,就是苹果当下最好的选择之一。
市场数据也侧面证实了这点,根据微博博主 @RD 观测公布的消息,iPhone 17 系列首周的销量相比上一代提升了 30%,截至 10 月 12 日,国内累计激活量已经超过了 400 万台,苹果销量颇有重回巅峰的味道。
而小米 17 系列虽然在外观设计上与 iPhone 17 系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小米 17 新增的这块背屏功能属性显然更强。
雷科技一开始对这块背屏并不感冒,认为同样是为了在外观上和之前几代产品做出差距,但不想跟苹果一样留出一大片空白,因此塞入了一块尺寸不大的背屏。
但让雷科技和官方都没有想到的是,可意外的是,这块背屏竟从一个特殊角度 " 火出圈 " —— 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收获大量女性用户青睐。因为这块背屏不但可以放图片和视频作为一个展示窗,还能用 AI 将自己喜欢的宠物和角色变成 AI 视频。
这对于很多二次元爱好者和养宠人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吸引点,甚至可以说这是市面上唯一一款支持这个玩法的产品。
也因此小米 17 系列在销量分布上与前两代有着不小的区别,之前的小米 14 和 15 系列都是标准版为销量主力军,而这一代却是定价最高的 Pro Max 版本贡献了 50% 的销量,标准版销量仅为 20%,足见市场对这块小屏幕的认可。
而即将发布的真我 GT8 Pro,也在相机 Deco 上整了点新花样——可更换相机模组设计。真我官方表示 GT8 Pro 的相机模组保护盖可以通过拆卸两颗螺丝的方式更换成不同形状的模组。
而且这一设计不只是简单地换个外壳,其模组内部内置了 16 颗钕铁硼磁铁,确保模组在安装时能迅速对齐,此外还新增了大量触点,当手机检测到用户更换了相机保护盖时就会自动匹配相应的主题和水印。
再比如 REDMI 的 K90 系列,它的相机 Deco 设计其实与自己的老大哥小米 17 系列有些相似,但 REDMI 是在模组的空白位置加入了一个功率不低的扬声器,光是看渲染图就能猜到它的音效表现,具体如何可以期待一波雷科技后续的评测。
再比如 OPPO Find X9 系列,虽然没有前面几者那样做功能上的改动,但也相比前几代更有辨识度。
可以说,换设计是今年下半年发布的新机们的共同点。
同质化严重,外观成新的创新点
回到开头的问题,厂商真的不再注重美感更注重辨识度了吗?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辨识度确实是当下最能让一台手机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核心要素,就好比 " 奥利奥 " 相机模组火热的那两年,倘若遮住背部的 LOGO,估计 80% 的读者都认不出来这是哪家的产品。
例如小米花十亿搞的背屏,本质是一次 " 硬件创新 ",但让它爆火的是用户自发的 " 文化赋能 " ——年轻人把自己的喜好和圈子文化嫁接到了这个硬件上,才让它从 " 一个功能 " 变成了 " 一个核心卖点 "。
目前市面上除了 vivo 之外,几乎所有厂商都选择了比前代产品更小的相机 Deco,一方面是为了做出辨识度,另一方面近两年传感器在技术上的革新,其占用体积远没有之前的一英寸大底、双潜望长焦镜头那么大,此时小巧且协调的相机 Deco 便成了厂商们最中意的选择。
而且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之前花里胡哨的装饰元素也被舍弃,例如各种铆钉设计、模拟镜头的防滑纹、玻璃金属堆叠工艺,一方面这能降低厂商成本,将这部分资金投入到内部核心配置升级中,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一些毫无意义的繁琐设计,更符合当下用户对一台手机的要求。
辨识度重要,好看与好用更重要
与其说是手机厂商不再热衷于创新,倒不如说现在的手机已经是最具有普适性的形态,想在不影响体验的情况下新增功能或进行大改动都是非常困难的,或者说,手机厂商们需要一个契机。
不过就在前几天的荣耀发布会上,荣耀发布了一支短片,展示了荣耀一款概念机的功能和形态。从官方短片来看,这台名为荣耀 ROBOT PHONE 的手机拥有一个可折叠的云台摄像头,形态与我们熟知的大疆 Pocket 3 有些相似,但在不使用时又可以收纳到模组的空余位置中。
但这个有意思的云台镜头起到的作用可不仅仅是拍摄这么简单,短片中还提到一点,荣耀 ROBOT PHONE 拥有更加强大的端侧 AI 能力,能够通过这个云台镜头随时随地理解周边环境并猜测用户的需求,至于实不实用就得等到明年的 MWC 2026 上才能知晓了。
而荣耀选择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将机械结构外露,虽说雷科技猜测这款产品短时间内不会上市,但不可否认荣耀确实做了一款全新且十分大胆的产品。
说到底,手机厂商对 " 辨识度 " 的追逐,并非真的抛弃美学,而是在同质化困局中找到新的突破点。从苹果的长条 Deco 到小米的背屏,再到真我的可更换模组,本质都是用差异化设计触达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毕竟对消费者而言,一台能一眼被记住、又能解决实际痛点的手机,远比单纯 " 好看 " 更有吸引力。
而荣耀 ROBOT PHONE 的概念设计,也给行业提了个醒:未来的手机创新,或许不必局限于 " 加减功能 ",机械结构与 AI 能力的结合,或许是一条新的创新路线。
当然,无论是当下的辨识度竞争,还是未来的形态探索,最终能留住用户的,永远是 " 好看 " 与 " 好用 " 的平衡。
End
欢迎扫码添加小雷微信
记得备注想进群的手机品牌哦
跟小雷一起畅聊数码与科技
另外小雷建了很多粉丝群,欢迎扫码加入!
大家伙一块聊聊天,分享玩机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