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 " 双碳 " 战略的背景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正成为全球竞合的核心领域。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这一产业不仅是技术竞争的制高点,更是重塑区域经济格局的关键变量。
新型储能技术作为支撑能源转型的重要基石,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 7376 万千瓦 /1.68 亿千瓦时,约为 " 十三五 " 末的 20 倍,较 2023 年底增长超过 130%。这一增长率远超传统储能方式。然而,新型储能仅占全部储能的 19%,距离 2025 年 30% 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内,新型储能市场将面临巨大的扩容空间。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全方位带动产业创新进程,技术、产品频频 " 上新 "。其中,以锂电、钠离子、液流、钙钛矿光伏、固态电池等为代表的多元技术路线,将重塑储能产业格局,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 2024 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全面退出,产业政策导向也发生了重要转变:从过去 " 补产品 " 的普惠性支持,全面转向 " 补场景 " 的精细化扶持。在这一背景下,拥有丰富应用场景与成熟产业生态的城市,正成为新的 " 政策高地 " 与竞争焦点。
其中,厦门临空经济片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开放的政策环境以及完善的产业配套,在对外开放和产业承接方面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规划面积达 98.6 平方公里,依托翔安国际机场、空港综保区等平台,重点构建 "3+2+3" 产业体系,将绿色能源新材料列为三大核心集群之一。片区由三家市属国企合资成立平台公司,统一负责产业组织,为企业提供土地、厂房、资金、应用场景等全方位支持。
在此背景下,10 月 21 日,一场聚焦 " 新能源新材料 " 投资机遇的盛会—— " 鹭岛江城汇双新 绿动未来共潮生 " 厦门临空经济片区 " 新能源新材料 " 投资发展机遇分享会将在武汉会议中心 · 黄鹤厅盛大举行。
此次分享会落地武汉,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与协同价值。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拥有 10 家整车企业、14 座整车厂,新能源汽车产能超过 140 万辆,并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众多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在此集聚,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与集群效应。将武汉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基础,与厦门的对外开放与场景优势相结合,有望形成强大的区域协同效应,共同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本次盛会不仅会为参与者提供洞察行业前沿的窗口,更将为区域协同发展与产业投资开辟新路径。届时,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将齐聚一堂,探讨产业趋势,对接合作项目,共享发展机遇。
能源革命风起云涌,材料机遇稍纵即逝。10 月 21 日,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一产业盛事,把握投资发展机遇,共同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