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疝气手术后死亡,
好好的肠子怎么穿孔了?
近日,广州市医学会报告了一起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值得外科医生警醒!
10 月 11 日,钟某在全麻的状态下进行了 " 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复术 ",不幸的是,因手术过程中医生操作不当导致小肠穿孔,继发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死亡。
钟某的儿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述了其父亲的就医经历,他表示:" 我父亲被推回病房,一直跟值班护士反馈腹痛腹胀,值班护士询问值班医生,值班医生安排打止痛针,效果不太好。11 日晚上,我父亲的生命体征非常不稳定,监护设备多次报警,护士反馈给值班医生,值班医生远程让护士‘摇高床头,适当饮温水’‘予心理安慰’,但全程没有前来查看。"
"10 月 12 日早上查房,主刀医生发现我父亲有生命体征不稳定、存在感染的可能性,但是没有马上剖腹探查,而是安排了一个 CT 检查,要等 CT 结果出来之后再做安排。CT 结果出来的时间是 10:23,但当天手术的时间为 12:22-14:22。"
第二次手术后,患者钟某转入了 ICU 病房,医院随即向患方下发《病重 / 病危通知书》,告知患方病情危重,感染指标重,有多脏器功能受损。
10 月 14 日,医院将钟某医嘱转院至上级医院,但是几天治疗下来,钟某还是因感染严重最终于 18 日凌晨 2 点多被宣告死亡。
因为疝气做手术,患者却死亡了,随后,家属报警到医院调取监控,该院医生在 10 月 12 日给钟某第二次做手术时的监控视频显示:第 13:42:07 秒,一位医生说," 其他的肠子我还没看,这是钳子捅了吗,还是怎么回事?" 另一位医生说," 我估计是戳卡了。"
新街派 生活报 - 报道
患者术后肠道穿孔感染,那么,具体的死因到底是啥?
2024 年 10 月 22 日,患者的儿子委托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对其父亲的死亡原因进行了尸检。
2024 年 12 月 5 日,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的鉴定意见书显示:死者肠黏膜层、黏膜下层及肌层见大量红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间质血管空虚。余未见明显病理改变。鉴定意见:钟先生符合在 " 腹镜下双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 中出现小肠穿孔后继发腹腔感染,引起小肠出血伴炎症、心肌出血、肺出血等,最终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经鉴定构成一级甲等医疗事故!
广州市医学会:医院有三方面过错
钟某尸检后,2025 年 1 月 27 日,死者家属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由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移交广州市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2025 年 8 月 22 日,广州市医学会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 " 诊治概要 " 部分显示:
2024 年 10 月 12 日,第二次手术时,医生在全麻下对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术,发现腹腔积存大量小肠内容物约 500 毫升,原双侧疝修补腹膜各有破口一处,直径约 1 厘米,可见肠内容物灌入。探查小肠,可见小肠破裂,破裂口约 1 厘米,腹腔感染,腹腔积液诊断明确。术后,患者生命体征不稳,转入上级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10 月 15 日、17 日,该院经过两次全院大会诊,并进行积极治疗,但是 18 日凌晨抢救无效死亡。
广州市医学会出具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显示,河源市深河人民医院在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存在三方面医疗过失行为。
一方面,术中操作不当。鉴定专家组分析认为,患者小肠穿孔可排除小肠本身疾病的可能性,考虑系第一次手术(疝修补术)术中损伤造成的,为医源性损伤。
另一方面,术后病情观察不到位。鉴定专家组经认真查阅医患方提供的鉴定资料及鉴定会现场询问获悉,第一次手术术后当晚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河源市深河人民医院值班医生未到现场查看患者,存在病情观察不到位。
第三方面,病情变化时抢救欠及时。疝修补术术后第 1 天早上河源市深河人民医院查房发现患者病情严重,CT 检查后直到当天中午才进行二次手术,此时患者已发生腹腔严重感染、脓毒血症,延误了抢救时机,以致发生了不可逆的感染性休克,最终患者死亡。
最终,广州市医学会给出鉴定结论:深河人民医院在对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存在医疗过失行为,患者在疝修补术后出现肠瘘,继发腹腔感染,引起小肠出血伴炎症、心肌出血、肺出血等,最终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死亡与医院的医疗过失行为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深河人民医院在本医案中属于一级甲等医疗事故,承担主要责任。
对于这起一级甲等医疗事故,教训很大,很多医生和律师都发表了看法。
该医案的负责律师在 9 月 30 日发文表示:" 这起医疗维权之路,道阻且长……艰辛不想多说了,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医疗机构筑牢‘零疏忽’的安全防线,让每一位患者都能被郑重对待,让生命的尊严在医疗过程中得到真正守护。"
10 月 12 日,广东一名参与救治的知情医生透露:" 腹腔镜手术是很便捷,但不规范操作,也是有风险的,谁都没预料到戳卡会捅到小肠,而且医生术中也没有发现。我只能说这是一起惨痛的教训。医生要坚信自己的预感,如果术中怀疑有什么不妥,那就要仔细检查,不能侥幸,不然做完手术你也睡不好觉的。术后,患者如果有异常感觉,哪怕不是自己管床,值班医生也要亲临现场看人,患者不舒服,千万不要认为是他们的心理问题,更不要直接来一针止痛药了事,要积极处理、积极沟通。"
10 月 13 日,福建一名网友则质问:" 我一直都觉得,一个疝气,原来打个腰麻切个口子就解决的事,现在非要弄个全麻整腹腔镜,有时候还得打气腹!一个疝气都能搞出人命,腹腔镜手术还安全吗?"
当医生太心累,
一不注意就要酿成事故
要时刻注意细节、精进医术
在腹腔镜手术中,戳卡是必备之物,戳卡就是平时外科医生口中的穿刺器,看着很粗,还有尖锐的斜面,它的作用是为腹腔镜 / 胸腔镜的微创手术建立手术通路。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许多腹部疾病都可以通过腹腔镜进行治疗了,腹腔镜总体是安全可靠的,这是科学技术决定的,不应该怀疑。但是,毕竟不是 100% 安全,偶尔也会有一些发生在腹腔镜戳卡附近的并发症,让本来顺利的手术蒙上了阴影,也给病人的康复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其实,大部分戳卡造成的伤害都是因为拔得太急了。
根据笔者的观察,我们好多外科医生习惯手术结束后,一关闭气腹,马上就拔除戳卡,这不妥当。其实这个过程中腹腔内还是处于一个高压的状态,戳卡突然撤出就会导致腹腔内脏器,尤其是小肠和大网膜被卡压在戳卡口上,你没注意到可能就碰伤了。
还有就是引流管在气腹情况下和无气腹状态下位置也会发生变化,有时术后发生的吻合口漏迟迟不能愈合,检查时就发现原来是引流管钻进了吻合口里。
为了避免戳卡造成的损伤,笔者这里有 5 点建议:
一、先关气、再观察:先关闭气腹,然后利用 5mm 戳卡缓慢排气,使腹腔气腹压力缓慢下降,观察肠管位置变化;二、看肠管、摆引流:观察小肠随着气腹压力下降是否钻入到系膜裂孔之中,还有引流管是否折曲改变位置;三、眼看着、缓拔卡:腹腔镜观察腹腔内情况,缓慢拔除其他操作戳卡;四、辅助口、摸一摸:然后通过辅助切口,用手指触摸一下其他戳卡口下方;五、提起来、抖一抖:最后再提起腹壁,抖一抖,确保不会有网膜疝入戳卡孔。
只能感慨,医者仁心,如履薄冰,这真不是嘴上说说的事,有纰漏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够重视。作为临床医生,病人叫你,你都要到床边看看,细节决定成败,像上文中的医疗事故,患者腹痛腹胀,管床医生不来看看,还远程操控打止痛针,心真的太大了!光是一个腹胀就该想到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
对此,河北一名网友认为:" 医疗行业责任重大,医生和护士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疝气能夺命,确实让人感到惋惜,谁都想不到,不管怎么样,事故已经发生,总会有人为此负责,医术不精,可能就要付出代价吧。希望同行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也希望其他医护人员能够以此为鉴,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当医生,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要酿成重大事故,真的不敢马虎一点!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
●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刻下载梅斯医学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