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大 风
AI 已经成为当下各个产业都绕不开的新技术。甚至在政策层面,近几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有不同的文件来鼓励和支持 AI 技术的落地。
其中,医疗是 AI 落地的重点领域,也是最难被改造的领域之一。在技术和医疗业务场景的融合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许多系统性的困境,比如医院端面临数据孤岛难破、临床信任不足、投入产出失衡等诸多问题。
作为国内知名的信息化企业,东软集团主动攻坚这一高难度领域。半年前,东软正式发布 " 添翼 " 医疗健康智能化解决方案 1,涵盖 8 类医疗行业赋能体,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医疗行业被 AI 改造的困境。
9 月,添翼医疗健康智能化解决方案 2.0 正式落地。
在 AI 的加持下,东软在医疗 AI 领域的智能化布局已进入深水区。
添翼发布 2.0,东软AI+ 医疗再下一城
这次发布的添翼 2.0,对整个医疗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能够构建更加高质量、全景全域数据生态的场景。
相较于之前,添翼 2.0 凭借充实的业务数据,在东软医疗数据价值化和 " 融智 " 智能化的双框架下,架构起了一个覆盖数据治理、知识萃取到模型构建的全链路医疗数智体系。添翼 2.0 聚焦于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基层、智慧卫健及城市级健康医疗数据空间六大核心场景,实现能力跨机构开放,驱动城市级普惠医疗。
东软在医疗领域的 AI 深化,也赢得了权威客户的信任。
今年,凭借智慧医疗相关解决方案和产品的优势,东软已经先后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华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医疗行业头部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
添翼 2.0 的发布,也让东软在医疗领域又往下深扎了一步。
保持革新,多领域发力
在医疗领域的技术深耕,也仅仅是东软的其中之一。从信息服务到技术解决方案,东软从未停止对前沿技术的追求。
而眼下,智能化就是东软重点押注的技术投入。几年下来,东软 AI+ 的解决方案,也在许多领域扎根实践。
在南宁智慧人社大厅,机器人 " 南小宁 " 正应答市民咨询:" 生育津贴申领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背后是东软联合华为昇腾打造的 DeepSeek 推理模型,集成政策法规库、公共服务功能库等 6 大知识库。上线 3 个月累计服务 19 万人,政策匹配准确率达 92%。
更颠覆性的变革发生在深圳。当地人社局采用东软 " 个人 AI 管家 ",将被动咨询转为主动服务:系统自动扫描失业人员技能标签,推送匹配的培训课程和岗位信息,促成再就业率提升 23%。
因此,东软的布局从来都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多点开花,最终形成了眼下的生态。这两年来,东软数据价值化创新应用场景正在不断的持续落地和推广。作为一家 30 余年的信息服务企业,东软已经在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等众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生态不断扩大,服务不断深入,也给东软带来了稳健的增长。
稳健增长,坚持长期主义
在大环境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东软凭借自身的优势,财报营收上也实现了稳健增长,也给予了投资者很好的保障。
东软 2025 半年报呈现 " 矛盾 " 数据:营收增长 9.08% 达 46.9 亿元,净利润却下降 42.75%。这份财报背后,藏着医疗 AI 规模化必经的 " 耐力赛 "。
从财报上来看,东软集团上半年研发费用激增 35%,重点就是对 AI 和数据价值化领域的研发和市场投入。
这样的战略举措在短期内的确会造成成本的激增,但在长期来看,是企业稳定向好发展的动能。
2025 年上半年,公司被赛迪顾问评为 "2024-2025 年度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军企业 "、"2025 年中国人工智能百强企业 ";
在 "WAIC 2025 AI 商业落地论坛 " 上,入选 " 中国 AI Agent 企业商业落地 Top20";
荣获高工智能汽车 "2025 年度技术领航奖 ";
荣获中国汽车报 "2025 全球汽车供应链品质领航生态伙伴奖 "。
国内外的各种权威奖项也是东软实力的最好证明。
同时,这种生态优势正在转化商业价值:东软上半年新增佛山、洛阳等 8 个城市级订单,智慧医保系统覆盖全国 8 亿人群,市占率稳居第一。正如赛迪顾问报告指出:" 医疗 AI 竞争已进入生态协同阶段,东软的全链条布局形成独特护城河。"
眼下,已经过了赚快钱的时代,东软的稳健和长期主义,具备长期的发展和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