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之家 10 月 15 日消息,让高位截瘫患者恢复自主运动功能一直是世界医疗难题,据央视新闻今日报道,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近日通过" 脊髓接口 + 外骨骼机器人 "协同康复治疗,成功帮助一名四肢完全性瘫痪患者重新站了起来,并实现了自主行走。
据介绍,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大脑和脊髓的联系完全中断,而 " 脊髓接口技术 " 就是在损伤部位精准植入微型电极装置,通过对肢体运动神经元的激活与控制,让患者能够重新支配瘫痪肢体自主活动。吴敏飞透露,在启动了脊髓接口技术并进行一个电生理调控以后,患者的手就会动了。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肢体远端能动,证明整个从大脑到脊髓到手,这个电路就通畅了。
经过两周不断优化的精准神经调控,患者的四肢肌力显著恢复。三个月后,团队为刘博奇量身定制了 " 脊髓接口 + 外骨骼机器人 " 协同康复方案。在脊髓接口的精准调控和外骨骼的辅助下,刘博奇成功迈出了受伤后的第一步。
IT 之家从报道了解到,这是世界首例运用脊髓接口技术帮助四肢高位截瘫患者恢复自主活动的成功案例。
今年 9 月 16 日,国家药监局最新批准发布了《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术语》医疗器械行业标准。这是我国第一项脑机接口医疗器械标准,为脑机接口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今年 3 月 3 日,全球首批第 4 例、通过脑脊接口让瘫痪者重新行走的临床概念验证手术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成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