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虎嗅APP 10小时前

美国又对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做“大扫除”了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周月明

编辑|苗正卿

题图|视觉中国

一场突如其来的 " 下架惊魂 " 席卷了北美电商圈。

10 月 10 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主席布伦丹 · 卡尔宣称:美国主流电商平台已下架数百万件被禁的中国电子产品。

这场风暴被媒体称为 " 清洁购物车行动 "。据布兰登 · 卡尔称,此次被移除的物品或是在美国禁止设备清单上,或是未经 FCC 授权,这其中,包括华为、杭州海康威视、中兴和大华技术等公司的家用安防摄像头和智能手表。

不过,早在 2022 年 FCC 就已宣布禁止这几家企业的新设备在美销售。海康威视就曾表示美国业务占公司境外收入已不足 3%,占整个公司的营收更是不足 1%,大华技术也明确表示退出美国市场。

那么此番下架的数百万产品又是谁呢?

" 这波下架的产品一般具备两个要素:带有被禁品牌名的关键字 +FCC 强监管的品类。"深耕美国物流电商市场多年的壹鹿有你国际物流相关负责人邹韬告诉虎嗅。

据其解释,虽然海康威视、大华等品牌早已很少在美国销售,但电商平台上的一些产品会为了销量,擦边使用这些品牌关键字。

此外,一些产品可能还没有完整的 FCC 资料就已先上架了。

这主要由于 FCC 的涵盖标准不是特别清晰(比如智能手表中,也包括普通手表、或功能手表等干扰项),所以亚马逊很难去强制要求提供认证,其后端也还没有完整的 FCC 资料审核流程。

"此次被下架的产品也较难重新上架,估计大多会变成死链接。"邹韬说。

因为一旦被监测到,亚马逊一般都是先斩后奏直接下架,误判的可能性较低。产品需要在时间限制内提交 FCC 认证,否则会变成死链接。但若是产品被下架了才去申请,一般都是赶不上的,FCC 认证流程快的话也要三个月左右。

虽然目前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主要还是在美国站下架产品,切换站点后产品链接仍能打开,但风暴并未停息。

" 绞索 " 收紧

FCC 的 " 绞索 " 已经越来越紧了。

2019 年的 NDAA 禁令只限定于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采购,并未妨碍中国产品在广阔的民用市场发展。

2022 年的《安全设备法案》颁布后,FCC 开始禁止为清单上公司的新设备发放授权。但这也留下了一道口子,此前已获授权的 " 存量 " 设备和大量的 " 贴牌 " 产品,依旧可以在市场上合法流通。

但这一次,FCC 不仅令美国主流电商平台下架了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布兰登 · 卡尔还称将在10 月 28 号进行一场投票,一旦通过,未来任何设备,只要包含来自黑名单公司的组件都将无法获得授权,且曾获授权的 "存量 " 设备也会被禁止。

如果这一措施真的实行,甚至可能连许多海外企业也会受到牵连。

ArcadianAI 上的报道曾扒出一份名单,称澳大利亚的安防品牌 Swann、美国安防品牌 Night Owl、Amcrest、LTS,加拿大安防品牌 Lorex 等,其 OEM(原始设备制造商)都疑似是海康威视或大华。

海康和大华还深度参与了安防产业的许多链条(安防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算法、芯片、结构件与零部件等)。

有业内人士就向虎嗅透露,算法环节已高度集中于大型安防厂商手中,海康与大华不仅硬件领先,也会直接对外销售算法。

芯片环节市场也很集中,基本被三家主导。华为海思在部分高端产品上占有份额,其余大部分份额由富瀚微与新唐科技瓜分,海康系产品主要采用富瀚微。

高监管产品向何处去?

对于国内安防公司来说,由于国内基建高峰已过、人口下降等因素,海外扩张早已成主线。

而在海外市场中,美国依旧是全球监控设备金额最大的单一市场。

" 美国一年约出货 3000 万台,中国大陆和欧洲分别为 2000 万台、1000 万台。" 业内人士告诉虎嗅。美国独栋住宅普遍、摄像头需求更高都是支撑市场的重要原因。

在美国市场,中国安防品牌相对本土品牌 Ring(亚马逊旗下)、Arlo、Blink 等,本就不占据有利位置。FCC 政策愈发收紧,更是给它们增加了挑战。

" 本土电商平台会对自有或关联品牌在流量和广告位上倾斜,且本土品牌具备更强的软件服务、本地化支持和售后。" 业内人士说。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安防品牌不得不寻找各种新路径。

" 在美国采取本地存储的模式是方法之一。" 业内人士告诉虎嗅。

一方面,本地存储成本更低,适合美国独栋住房 " 多摄像头覆盖 " 的长期使用需求;另一方面,本地存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云端数据隐私的顾虑,尤其对中国出海品牌更为重要。

" 另外就是开拓东南亚、南美、非洲等新市场。" 其补充道。

东南亚基建相对薄弱,监控需求愈发旺盛,比如越南市场的增速就非常快;南美市场由于犯罪率较高,对安防的需求也较为旺盛。

据海康威视 2024 年年报数据,发展中国家占海外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 70%(2024 年,其境外营收 259.89 亿元,占公司整体收入 28.10%)。

这次 FCC" 大扫除 ",与其说是一场针对特定企业的打击,不如说是一次对中国制造出海模式的 " 压力测试 ",谁能扛住测试,如何扛住,正成为许多企业命运攸关的问题。

# 我是虎嗅商业消费组编辑周月明,关注出海、消费、IPO 等多个领域,行业人士交流请加微信:muzhouzhizhi,请注明身份,新闻线索亦可邮件至 zhouyueming@huxiu.com。

虎嗅推出《2025 年度出海标杆》榜单!寻找具备全球影响力的领航品牌、具有创新能力的新锐品牌、和有着最佳赋能能力的出海服务商。谁在改写中国出海下一个十年?可自荐 / 提名,5 大维度评选,解锁行业交流与荣誉时刻,点击,立即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