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巨蟹智能驱动科技有限公司(巨蟹智能)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 A 轮融资,由扫地机器人龙头科沃斯的战略投资平台领投。
巨蟹智能为机器人提供 " 骨骼与肌肉的连接处 " ——谐波减速器、微型低压驱动器、编码器与力传感器,并将这些零部件高度集成成可直接装配的人形关节模组。
通过这些模组,让机械臂更轻、更强、更易于集成,服务于人形机器人、工业协作臂以及特种机器人制造商,解决的关节扭矩、精度、体积和集成度难以同时兼顾的工程难题。
巨蟹智能不仅为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 " 天魁 1 号 " 提供了除手以外的上肢,还中标了哈尔滨电机厂发电机组智能检查机器人项目。今年 4 月份获得 "LeadeRobot2025 年度人形机器人核心供应商 " 称号。目前已经完成人形机器人专用模组 1320 套的交付。
01
巨蟹智能成立于 2019 年,创始人赵伟拥有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赵伟与机器人结缘始于读研时期,参与工厂自动化项目时,让他萌生用技术改善生产安全的念头,后来参与全球 RoboCup 机器人比赛。
2006 年,赵伟开启创业征程,最初聚焦机器人整机制造。他发现核心零部件的对外依赖成为行业瓶颈 —— 被喻为机器人 " 关节 " 的谐波减速器长期受制于海外技术,这一判断让他转型深耕零部件研发,立志攻克 " 卡脖子 " 难题。
2019 年 4 月,赵伟在无锡经开区创立巨蟹智能,以谐波减速器和一体化关节模组为核心研发方向。研发初期,团队曾为直径仅 12 毫米的零件反复打磨十多遍,他们将机器人双臂载荷从 5 公斤提升至 50 公斤,实现 "1 公斤臂重承载 50 公斤负载 " 的业界新标杆。
2025 年初,其团队为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 " 天魁 1 号 " 提供除手部外的上肢核心部件,使机器人肩部极限载荷达 100 公斤,末端载荷 20 公斤,远超行业标准。
02
巨蟹智能所处的 " 机器人传动系统与精密减速器 " 行业经历了从萌芽到国产替代加速的过程。
萌芽期以欧美日系进口产品为主导,精度和寿命较高,但价格和交付周期成为瓶颈;兴起期伴随中国大规模的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需求,国产供应商开始快速追赶;近几年,随着人形与服务机器人等新下游需求爆发,谐波减速器及一体化关节的技术与产能成为产业链能否突破量产的关键节点。
行业报告显示,谐波减速器与机器人传动系统的市场体量正稳步扩大;2023 年中国谐波减速器市场在数十亿元级别,2024 年机器人传动系统市场规模也在数十亿元量级,与此同时全球市场被少数国外厂商长期主导,但国产化替代空间正在放大。
当前市场的痛点主要集中在三处:一是高性能关节的成本与良率问题——精密加工与装配要求高、良品率影响交付;二是集成与定制周期长,整机厂商要投入大量系统级调试;三是高扭矩 / 高精度与轻量化之间的矛盾。
主流解决方案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沿用进口或成熟的分体式高精度减速器(如哈默纳科、纳博特斯克等外资品牌),另一类由国内厂商推进国产化与模块化,一体化关节与伺服一体化则是被越来越多整机厂商采纳的路线。巨蟹智能就是通过模块化与一体化减少整机集成成本,走向 " 即插即用 " 的零部件供给方式。
目前高端市场仍由外资强势玩家占据较高集中度,但随着国产厂商技术和产能双提升,行业正出现 " 头部企业 + 多家专业化中坚 " 的格局。
谐波减速器领域长期被少数外企主导,但国内代表性企业如绿的谐波等近年市场份额持续攀升。整体上看,机器人零部件的总体供给正在从 " 供不应求的缺口期 " 向 " 竞争加剧的成长期 " 过渡:下游应用(工业机器人、半导体设备、人形与服务机器人)呈现差异化增长,某些细分(如人形机器人用高性能关节)短期内仍有供应缺口,但长期看,随着国产化与产能扩张,竞争会趋于白热化。
而像巨蟹智能这样主打 " 关节模组 + 一体化 " 交付模式的公司,其差异化不在于单一零件的性能,而在于将减速、驱动、编码与力传感等功能做深度整合、缩短整机调试时间并提升二次开发友好性——这是其对整机厂商最直接的吸引点,也正是科沃斯作为下游整机巨头愿意从产业端进行战略布局的原因之一。
03
放眼未来,新技术的发展将继续重塑这一细分赛道。
随着力传感器、集成编码器、微型高效伺服与软硬件协同控制算法(尤其是基于 AI 的运动规划与联动控制)成熟,机器人关节将从 " 机械传动单元 " 逐步演化为 " 智能执行单元 "。
这意味着整机厂商对 " 即插即用 " 且具备自我诊断与云端适配能力的关节模组的需求会上升,厂商可以把更多资源投入到感知与智能应用层,而将运动执行托付给具有可扩展生态的零部件供应商。
对于像巨蟹智能这样的企业,核心机会在于把握产业链上游的技术积累,把模块化、软件能力与规模化制造结合起来,从而在未来的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量产化浪潮中抢占更高的价值份额。有行业报告也指出,传感器、视觉与力控等子领域将成为未来增长最快的部分,为上下游企业创造较大的增量空间。
巨蟹智能这笔近亿元的 A 轮融资反映出整机厂商开始从 " 把握核心应用 " 走向 " 把握核心部件供应 " 的产业策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