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秋,贵州水城区文学创作迎来丰收季。青夏加尔的短篇小说登上《山花》热议未散,风君子、杜开国、余帮伟、王刚等水城籍作家作品相继亮相重要文学期刊,形成一股强劲的 " 水城文学潮 "。
8 月,彝族女作家,青夏加尔在《山花》发表《月光,镜子和不速之客》,小说以通过超现实意象映射底层生活的坚韧。这位客居贵阳的 " 育儿嫂 " 作家,在工作间隙坚持写作,发表作品受到广泛关注,中国作家网、天眼新闻等媒体报道了她 " 用阅读对抗生活粗粝 " 的创作故事。
2025 年第 9 期《作品》发表了风君子短篇小说《郁中人不欢》。风君子,原名杨敏,水城区发耳镇人,毕业于贵州大学管理学院,现居成都。《郁中人不欢》讲述了到郁中镇寻找 " 不欢 " 的遭遇,以冷峻笔触解剖当代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个体在陌生世界的迷茫,对超越现实、梦想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水城籍大学生文学创作也多处开花。就读于贵州大学文学院的杜开国、余帮伟先后在《四川文学》和《延河》发表短篇小说。其中,生于阿戛镇的杜开国作品《穿过那束光》发表于《四川文学》2025 年第 8 期,生于米箩镇的余帮伟新作《我们去风车尽头》刊于《延河》2025 年 9 月刊。
中国作协会员王刚的短篇新作《黑色帕萨特》发表于《青年文学》2025 年第 10 期。小说中,王刚讲述了一个修复的故事:丈夫大雨夜开着黑色帕萨特去寻找妻子,坠落悬崖身亡。愧疚的妻子执意把已摔得稀烂的汽车送到修理厂,不惜代价修复如初,延续其对人性幽微处的勘探。编辑审稿中认为:小说(《黑色帕萨特》)的核心关键词是 " 修 ",修车或许修的是破碎的心、修的是永远无法修复的一段关系。
近来年,水城区采取 " 借鸡生蛋 " 引、" 借梯登高 " 育、" 借船出海 " 用、" 借树栖凤 " 留(等)措施,以 " 文蔚水城 " 文艺沙龙活动为主要载体,全力营造温馨合谐的文艺家之家,积极服务文艺人才,多渠道争取资金扶持文艺精品,全力推进区域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一批较有影响的重点作者在《人民文学》《大家》《人民画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美术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人民画报》《作品》《民族文学》《山花》等各级报刊发表共计数百件,大学生诗人罗乔有获评 2022 年度全国 " 十佳新锐诗人 ",青年作家熊生庆、王刚新书公开出版,潘虹的作品《乌兰苏海》发表于改版后的《南风》2025 年第 2 期 " 小说场 " 头条。
水城农民画影响力不断提升,是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 "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全区现有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 11 人,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 98 人。据悉,今年下半年,还有王刚、熊生庆、尚远刚、青夏加尔、潘虹等人的作品过审待发,王刚的长篇小说《凤凰图》、王刚刚的长篇小说《书生》等市级扶持文艺精品将于近期陆续出版。
水城区委宣传部
编辑 王欣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