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雷锋网 1小时前

从 Cruise 到小鹏,刘先明为何能接任智驾一号位?

10 月 9 日,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发布内部信宣布了一项重要的人事变动,李力耘已离开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岗位,由世界基座模型负责人刘先明接棒。

小鹏智驾负责人变动,向外界释放出其在路线与战略层面调整的信号。

2024 年 8 月,吴新宙卸任后,李力耘接任小鹏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重点负责智能驾驶决策规划算法,其任期内,完成了小鹏汽车高速和城市自主导航辅助驾驶系统 NGP 的研发,并推动小鹏研发自动驾驶大模型领域。今年 4 月他曾表示,小鹏汽车已建成国内汽车行业首个万卡智算集群。

随着行业端到端落地节点逼近,理想、华为的智驾技术崛起,小鹏汽车早期建立起的智驾优势逐渐被对手追赶,一直以智驾为核心竞争力的小鹏汽车,亟需构建新的技术壁垒,同时需要一位能打通 " 算法–数据–量产 " 全链路的人来主导下一阶段竞争。

今年 4 月 14 日,小鹏汽车正式对外公布了以 " 基座模型 " 为核心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路线,并计划在即将举行的年度 AI 科技日上,展示其在物理 AI 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自研的 AI 基座模型。

小鹏正将智驾的算法决策中心,从工程逻辑(规控)转向 AI 逻辑(模型驱动),推动 " 物理世界基座模型 " 在智能辅助驾驶中的落地应用。据小鹏方面透露,该模型研发历时一年多,使用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模型数据量。

而过去一直负责小鹏世界基座模型的刘先明,成为当下小鹏汽车智能驾驶最合适的接棒人。

那么刘先明是谁?为什么能接棒李力耘?

刘先明于 2024 年 3 月加入小鹏并担任 AI 团队负责人,同年 6 月便开始主导小鹏的基座模型研发,此前就已直接向 CEO 何小鹏汇报。

在加入小鹏之前,刘先明在模型研究方面的学习与工作经历,已为其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刘先明曾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师从计算机视觉领域专家托马斯 · 黄(Thomas Huang),其大一期间曾因生病留过一级,次年重新入学,最终才完成在哈工大阶段的学习。

从哈工大毕业后,刘先明选择继续深造。

2016 年,刘先明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 香槟分校的电气和计算机工程专业博士毕业,这为其奠定了模型研究基础。

此后,刘先明先后入职 Facebook(现 Meta)、通用汽车旗下的 Cruise,分别负责 AI Infra 相关研究工作,以及端到端体系及闭环的开发以及落地。2023 年其加入地平线,主要负责芯片与模型的协同。

这些经历,为刘先明积累了在模型训练与算力调度、自动驾驶算法落地、以及软硬件协同效率等方面的深厚经验。

小鹏汽车人士曾向雷峰网评价,刘先明 " 既懂算法、又懂落地 "。

刘先明加入小鹏前的几段工作经历以智驾企业为主,小鹏是其转战主机厂的第一家公司。加入小鹏前的 2021 年至 2022 年期间,刘先明任职于地平线的北美实验室,负责芯片与模型的协同工作,当时其直属上司为廖杰。

2023 年 8 月,廖杰加入比亚迪新技术研究院担任总监,负责智驾算法自研工作。廖杰赴任后,刘先明主动联系他,探讨主机厂的研发体系与发展前景。廖杰当时建议道:" 现在是主机厂自研的好时机,赶紧出来。" 这番对话也让刘先明坚定了进入主机厂的念头。不久后,他加入小鹏,成为硅谷团队的核心成员,负责 AI 端到端与模型体系的建设。

随着特斯拉带来的端到端技术热潮,车企端到端能力已经成为一家车企智驾能力如何的重要参考指标。

2024 年,刘先明加入小鹏时,小鹏智驾部门被分为 AI 端到端、AI 应用、AI 能效三个主要的二级部门,其中,刘先明担任 AI 端到端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世界模型、端到端算法以及大模型体系建立等工作。

据知情人士向雷峰网透露,刘先明在 Cruise 的工作经验,对其在小鹏内部搭建 AI 技术底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先明将 Cruise 的端到端研发模式引入小鹏,强调数据驱动与模型闭环,注重研发体系的规范化与迭代效率。这种高效能力还体现在,他到任后迅速组建起近 150 人的硅谷团队,并与国内团队建立跨洋协作机制。

加入小鹏后,刘先明主导组建统一的 AI 模型开发部门,整合了此前分散的感知与预测算法团队,实现更完整的智驾思考链路,推动 " 世界基座模型 " 建设,强化模型跨任务泛化能力。

曾有刘先明同期共事的业内人士向雷峰网表示,刘先明在工作及管理风格上是一个技术控,很讲究实操性。他常亲自参与底层算法等工作,学习能力强、态度谦虚、追求效率,用 " 理工男 " 形容再合适不过。

随着 AI 模型成为智能驾驶的核心,李力耘主导的 " 规控逻辑 " 显得相对保守。何小鹏希望智驾团队更像一个 AI Lab,而非传统工程部门。

知情人士曾告诉雷峰网,早在 2024 年,李力耘已察觉到何小鹏的不满,并开始寻求新的工作机会。" 如果刘先明能在 6 至 12 个月内推动端到端量产落地,他将正式接替李力耘。"

小鹏的智驾核心负责人,从专注于规控及工程化领域的李力耘,到擅长模型算法及 AI 体系的刘先明,不仅是组织架构的一次调整,在 AI 及数据模型逐渐成为行业方向的趋势下,也暗含了小鹏汽车试图通过将重心转入基座模型,通过 AI 及数据完成智驾能力再次领先的野心。

实际上,小鹏的变革并非个例,而是整个行业从规控走向模型的缩影。

传统的智能驾驶范式以工程调参与规则系统为核心,而新的范式则以数据驱动和模型涌现为主导。在这一趋势下,刘先明的上任,成为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大模型竞争中的顺势选择。雷峰网雷峰网

相关标签
雷峰网

雷峰网

读懂智能&未来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