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人关注的角落,网易那款自称要运营 150 年的游戏《射雕》,活了一年半后宣布即将停运。
小发感觉有种淡淡的忧桑,我想起了小时候也曾和《射雕》一样充满雄心壮志,琢磨考进清华后要干什么,结果长大后发现清华是考不上了,最多也就去清华池泡泡澡了。
可不正常的是,其他火速停运的网易游戏和《射雕》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外界常见的说法是《射雕》从 2018 年开始陆续砸了 10 个亿进去,这个数字有点夸大但不多,有从业者估算后说实际研发成本没 10 亿,可烧了七八个亿还是有的。
朋友,你知道在游戏行业 7、8 个亿是什么概念吗?
这笔钱足够做将近 3 个《黑神话:悟空》或者 2 个《影之刃:零》,放在全球游戏行业都相当可观。最近上线的索尼第一方游戏《羊蹄山之魂》,成本也就 6000 万美元,约 4.27 亿人民币。
emmm,上次看到这种火速凉凉的高投资国产游戏,好像还是隔壁腾子烧了 8-10 个亿的《元梦之星》。
从排名趋势就能看出来,游戏基本处于一种起落落落起落落落落的状态,偶尔能有 2 秒真男人的高光时刻,可大部分情况下都相当疲软,在百名开外晃悠,主打一个重在参与。
根据点点数据信息,游戏上线首日 iOS 端流水 22 万美元,首月 iOS 预估流水约 2745 万人民币,远低于投行预测的 4-5 亿元,App Store 评分 2.5,成绩稀烂。
比来自同行的压力更可怕的,是来自同事的压力。
同是猪厂的《逆水寒》,首月流水有 20-30 亿人民币,开局被喷爆的《燕云十六声》,首月流水也有 7.15 亿元以上。
这还玩毛?跳了。
今年早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被拉出来补天的第二任制作人回应说在公测失败后,核心人员流失比较严重,游戏处于天崩状态。
于是后续开始各种修修改改缝缝补补,但正如开头所说,结果大伙也知道了。
当然,可能有些差友没玩过这个游戏,这里还是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从游戏名就能看出来,它又是一部根据金庸老爷子 IP 改编的作品,剧情的主要走向基本已经固定,只是在部分地方会做一些增补修改。
这个想法相当大胆,它想单人体验和多人社交一把抓,MMO 的数值和老二游的抽卡都给你安排上,听起来还挺新鲜。
更别说它还标榜自己既不滚服又不卖数值,低价时装只卖 9.9,零氪党似乎也不用担心活不下去。
从某些角度来说,《射雕》做得还算不错。
比如说它有尝试在金庸世界观下,还原真实大宋文化,这是网易的长处。但倒也不必尬吹《射雕》的还原度有多高,玩家当成大宋观光模拟器哈哈一乐就行。
另外,游戏在音乐音效这块也有点东西,简单来说就是搞了套交互音乐系统,增强玩家沉浸感,提升游戏体验。
是玩法太落伍了吗?可是贪玩蓝月那类页游都有不少老板养着,每年也不少赚钱。
是金庸 IP 不行了吗?可《逆水寒》还是根据武侠小说作者温瑞安的几部小说改编的,不也给网易赚麻了么。
NO,《射雕》并非是因为某一方面出现了问题,导致了游戏暴死。
它的死因,可以从建模上品出点味道。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鉴赏郭靖和黄蓉的盛世美颜。
需要强调的是,小发并不是吐槽人物建模风格本身,初期《射雕》这种人物设计风格,贴近 BJD 娃娃。其特点是逼真的同时带着动漫风,给人一种 2.5 次元的感觉。
2023 年的时候,其实就有人表示对这种画风不感冒了,公测开始,《射雕》也没少因为这事挨批。
因为游戏本来就是一个缝合怪,它融合了二游开放大世界 + 武侠 MMO,似乎面面俱到,又好像啥也没做好。
所以出现这么一种不知道给哪类玩家的建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于是乎,在被现实狠狠教育后,面对已经显露出凉凉苗头的《射雕》,开发团队终于下了狠心,给角色们来了波大整容。
不错不错,看长相,黄蓉终于从实验小学六年级毕业,成为一名光荣的初中生了。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版本更新后,那些跳脸的各种氪金活动,仿佛预示着当初 " 不卖数值 " 口号已然失效,大数值时代正式到来。
B 站有老哥做了个 2.0 氪金点的盘点,前前后后硬是盘了 20 分钟。
可《射雕》毕竟是网游,和单机游戏不同。《赛博朋克 2077》可以用 2.0 的大型版本更新给玩家带来全新的游玩体验,直接拉升游戏口碑,这并不意味着《射雕》也能用一次大型版本更新来完成翻盘。
玩家在 1.0 版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你不能想当然的就说这个玩法拖后腿立马砍了,那相当于否认了玩家们曾经的努力,只会把仅剩的玩家都得罪完。
没法原地推平再起高楼,开发团队只能在老版本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让玩家慢慢适应。
2.0 版本算是有点用,但也只是有点了。《射雕》因此短暂的从 iOS 免费游戏榜的 300 名开外,冲到了 60 多名,上次有这个成绩,还是刚公测的时候。
之后《射雕》 2.0 也做过其他努力,比如趁热度上线搜打撤玩法的 " 隐峰逐迹 ",可在几乎是直线下滑的排名趋势面前,为时已晚。
它没能让不同玩家都爽起来,但它成功让每个玩家都不爽了。
如果你是大学生或者更年轻的 α 世代,那你可能没法忍受这个游戏,因为它乍一看很现代,可它压根就不是为你准备的。
那些有一定年龄,深度接触过金庸作品(或改编作品),年轻时候玩过不少国产武侠网游的 80、90 后,才本应该是《射雕》选中的受众。
可是游戏的种种表现,又给人一种金庸粉勿近的感觉,天知道它想要迎合的玩家群体究竟是谁。
所有的问题,都是它在给最初的自己,那个过于贪心十足既要又要的自己赎罪。以至于直到死亡,都没能找到真正能养活自己的大爹。
停运公告给出的 IP 合作期结束以及游戏运营调整,算是给了《射雕》一个体面的结局。
网易的《射雕》死了,但故事并没有结束,它切切实实给游戏行业上了一堂课,什么 IP、高成本都是虚的,能让玩家敞开钱包的只有游戏质量。
在《射雕》之后,腾讯还有部《代号:致金庸》,也不知道这个游戏,能不能重振金老爷子 IP 荣光,是否会从《射雕》的死亡里,学到什么。
希望它学到的,不是那句经典老话: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撰文:张大东
编辑:莽山烙铁头
美编:萱萱
图片、资料来源:
游戏官方公开资料
BV1TaSAYpEBK
news.17173.com/content/02252025/184810578.shtml
www.audiokinetic.com/zh/blog/condor-heroes/
zhuanlan.zhihu.com/p/68727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