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十月一,不少兄弟应该都提前在 Steam 秋促囤了不少打折游戏,然后宅家爽干了一整个假期,妥妥的计划通。
但秋促力度也就那样,更何况还总有游戏没打折,眼看着假期要到了,又不想血亏入原价游戏,难免急的人抓耳挠腮。
于是,就有人灵机一动,去了某宝等电商平台,找找有没有便宜路子。
结果定眼一看,好家伙,Steam 的 CD Key 居然这么便宜。
原价两三百的 2077 现在不到 10 块钱,还带往日之影 DLC;
这价位还说啥了,买个试试绝对不亏,随即脑子一热买票上了车。
结果玩了几天,你慢慢发现这游戏跟自己买的其他游戏,有点不一样。
首先就是没有联网服务,登录不了在线服务器,而且也不计入 Steam 的时长统计,更没有成就系统,和你组了家庭组的朋友,也表示没看到你买的新游戏。
接着,一股微妙的感觉涌上心头,你想把游戏卸载、从库中移除,发现并没什么卵用,因为系统提示移除失败。
你有点慌,去网上一搜,结果机智的网友说,这种情况叫做——假入库。
所谓假入库,其实说白了,就是绕过 Steam 的官方渠道,通过脚本篡改程序,往你库里塞进一个盗版游戏。
这样做自然有风险,如 Steam 的红信警告、账号封禁,以及引入木马病毒,造成盗号、洗号、转移余额等小概率情况的发生。
就算什么事都没有,不接入 Steam 服务器的游戏也难免让人有点膈应,就像得了某种赛博花柳病,污染游戏库。
如果专门搞个小号用来假入库,大号正常买游戏,是不是就无敌了?
万一不小心中招,又到底有哪些风险?
由于对这事有疑问的兄弟太多,所以今天小发就再好好唠唠。
有的是直接甩你个网盘,让你下一堆压缩文件;
有的则是账号租借的形式,给你一个账号,离线玩别人号上的游戏;
还有出租家庭组位置的,然后指不定哪天就给你 T 了。
这几种,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虽然都能玩,但 " 游戏并不属于自己 "。
这对于现在不喜欢订阅制的赛博囤囤鼠来说,玩着心里总归不踏实。
而整个流程,通常是下面这样的:
先是给你一串 CD-Key 让你按照常规流程激活,然后,你会发现没法兑换( 肯定换不了 )。
接着,他们就会给你提供一个 " 跨区激活工具 ",表示能辅助入库。
接着回车一敲,你不明觉厉地等上一会,就可以继续兑换了。
但在你等待过程中,其实已经发生了一长串子操作。
其中的 Windows PowerShell 窗口,调出的是 Win 系统自带的命令行工具。
但游戏实则盗版,所以 Steam 的云存档同步等功能,也自然用不了。
最关键的是,这操作并非针对你的当前账号,而是在系统层面做了手脚,所以不是换个账号就能解决的。
换了新电脑再登录 Steam,你也会发现自己的库里,不会再有这款游戏。
但网上真正因为假入库被封的详细案例,还真找不到几个。
只能说封不封全看 G 胖心情,隐患并没完全消失。
因此,也发生过有些人在假入库后,Steam 库被洗,余额被转移的情况。
毕竟比起花几块钱假入库,可能真不如直接玩盗版了。
而且都盗版了,肯定就意味着无需付费,最好也别去各种电商平台买,花钱买盗版这操作确实也有点混乱守序。
有时候小发刷个抖音,都能看到《 剑星 》史低 5 块钱这种广告。
如果是新玩家,谁能抵得住这种诱惑,肯定会一不小心误入歧途。
再看看电商平台上那些 3000+ 的月销量,我也只能一脸无奈。
更变态的是,很多玩家会保持警惕,觉得几块钱的游戏肯定有猫腻,所以这些奸商甚至还有的把假入库价格,提到跟正版差不多的几百块,直接跟大伙演上了,拿狸猫换太子,挂羊头卖狗肉。
就这还敢卖 20 多块
也有不少游戏平台 APP,可以关注游戏史低价格。
总之切记,正规的 CD-Key 购买过程,就是直接兑换,没有任何操作。
也可以在交易时询问卖家,是否能通过手机 Steam App 兑换,如果不能,就赶紧跑吧!
撰文:赤膊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