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妈咪OK 昨天

被带娃和工作塞满的中年女星,现在都靠这些不要钱的爱好支棱……

最近一部叫做《临时决斗》的港片悄咪咪上映,许久没露面的梁咏琪当了回主演。她在电影里演的角色是个息影多年,想复出却面临 " 中年困境 " 的女明星。

片子中,她把 " 困境 " 留给了观众," 电视台说我太老,广告商说我太嫩,老公说我别折腾,全世界都在给我贴标签。"

但在片外,梁咏琪却把快乐留给了自己。

最近她刚在重庆开完演唱会,回港时,不少粉丝自发来机场送机。那个状态真的是 " 若无闲事挂心头 ",神色间全是敞亮。

年轻时唱《胆小鬼》的梁咏琪是文艺的、内心躁动的,现在的梁咏琪则是平静的、内心富足的。

有这个变化,除了阅历的增长外,可能还和她的爱好有关。

不知从啥时候开始,网上非常推荐人们找到一个 " 输出型爱好 ",而梁咏琪早就开始从中汲取能量。

想不到吧,梁咏琪除了是歌手、演员,还是个手艺人。

她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不工作时,每天早上做三个小时陶艺。并且已经坚持了很多年,前几年还和另外两个艺术家做了一个陶艺展。

把一团泥制作成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少不了对各个环节的打磨,而这个过程也蕴含着人生智慧。

像梁咏琪这样能在爱好中获得能量的中年女明星其实不在少数,甚至有些爱好,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做,非常日常,也用不了多少时间花不了多少钱。今天就来盘点一下她们的爱好,以及这些爱好是怎么反哺她们生活的。

梁咏琪:

把家改成陶土工作室,也鼓励女儿找到自己的兴趣

梁咏琪接触陶艺,可以追到 2007 年,距离现在已经过了 18 年之久。

她刚开始学习时非常的 " 疯狂 ",一边要忙唱歌、拍电影,但在空余时,可以连续做两个月陶艺。

在不断的深入学习中,她感受到了黏土对制作者内核的滋养。

做陶艺首先要放弃对成功的执着,比如白瓷泥太湿无法定型,太硬又容易裂掉。有很强的企图心,陶艺反而会变成一种煎熬。

她领悟到凡事不能勉强:" 你想去克服它的本性,肯定会失败的。你不能强迫它按照你自己的方式做事,因为这不会起作用。"

所以做陶艺要一直保持谦卑的心态。

梁咏琪最开始也不能泰然处之。

所以她把制瓷当成了一种训练," 要有一颗很淡定、很强大的心、有耐心才可以克服。"

做陶艺的过程也是孤独的,人在枯燥时难免产生很多杂念。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情绪控制能力的机会。

梁咏琪说自己做陶艺做出了冥想的感觉。会有情绪的变化,但只要及时察觉,就能重新把注意力引到手上正做的事情上。

掌握了基本功,又有了一定体悟,最终还是要表达。

2023 年,梁咏琪办的展览以 " 花 " 为主题。因为她领悟到花的生命就像人的生命,有盛放的时候,也有往下走的时候。

所以她的作品里,有的花瓣是凋零的,有的花是枯萎的。

她在展览的导赏文中写到," 看过盛放的当下,便知美好,我赞叹,但不留恋。"

真是在烧瓷中得到了豁达的人生态度。

没有时间的洗炼,产生不了这样的作品;但没有日复一日的烧瓷,也难说梁咏琪会有今天的通透。

有了女儿 Sofia 后,梁咏琪的爱好又被赋予了 " 育儿 " 上的意义。

也许是希望女儿将来能有一个反哺她的爱好,Sofia 很小就被领着去学国画、书法。

梁咏琪的理由很朴实,先不管孩子将来能不能在爱好上有所成就,至少现在 " 可以训练小孩子专注力 "。

倪萍:

五十岁开始画画,差点把卖画当事业

梁咏琪在做陶艺上修身养性,而倪萍则是差点把爱好当成了事业。

很多人还不知道倪萍的另一个身份是国画大师,她的画作曾经拍出过上百万的高价。

先来给大家看看倪萍的画作。范增看过她的画作后评价说," 可以靠画画吃饭。"

不过,她并没有老师,画画这个技能是无师自通。

倪萍开始画画也是个巧合。出版《姥姥语录》时,出版社觉得全是字太干了,让她找点画作。倪萍想找人画还要花钱,不如自己搞定。

于是现学现卖,画了几幅作品给出版社挑,没想到,出版社把她的画全都插进了书里。

经过这件事,倪萍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书房位置不够大,她就在卫生间画,浴缸上铺上胶合板当画案。有年她画了一千多副画,不满意的都被她撕了,有三四百副。

有这个量在,那是想画不好也难啊。

自从知道了倪萍的画这么好,心中更是得对这位中年姐姐增添了几分佩服。

孙俪:

被耽误的书法家

《甄嬛传》播出已经有十三个年头,但 " 甄学 " 的热度依然不减。

今年 " 甄学家 " 又有了新发现,原来甄嬛甘露寺修行是真的。就在几个月前,孙俪在微博上晒了自己抄的《心经》,并且配文 " 第 140 遍 "。

不少网友感叹 " 这剧怎么拍完还有后续啊。"

根据此前的报道,孙俪的书法是受到专业认可的。

去年她抄写的《心经》就曾亮相浙江书法展。

她的老师,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说,参展的作品是她写的第 100 次,每次写都有进步。

孙俪喜欢上书法,可能还真和拍古装戏有关。

小学时,她就曾经接触过书法,但后来不了了之。

而拍戏时,现场放着很多笔墨纸砚,她有感觉了就拿起来写一写," 发现自己还是好喜欢,就有把书法捡了回来。"

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的老师。她去老师的书房参观时,一眼就喜欢上了清代书法家伊秉绶的隶书," 每个字都是跳着写的,恨不得端起一杯小酒,回味每个字的韵味。"

在兴趣的驱使下,孙俪临摹完了大部分隶书的经典碑文。她觉得演戏和书法有相同的地方," 世间的事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未来都是靠每一个当下所建筑的。"

在书法上感觉到有所收获,孙俪也把这个爱好传给了孩子。

她曾经还晒过女儿小花的书法,别说,小花的字挺有童趣的。

之前我就在媒体报道里看过关于 " 输出型爱好 " 的文章,印象很深。

文章里讲到,为什么这个时代非常需要有个输出型爱好,其中有个原因很能打动我:输出型爱好是反抗 " 碎片化 " 时代的方式。

现在每天接受的信息都是爆炸的,但看完,也就跟着一乐,或者感觉像是收获了知识,可其实,信息只是在大脑表层轻轻拂过,一点都没有留下。但这个过程却消耗了非常多的精力。

而拥有一个输出型爱好,不光能在 " 玩 " 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更是可以 " 嚼一嚼 " 这方面的知识,把它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既能收获内心的愉悦,还能顺带提升技能。

我们的生活本就需要更多的支点去支撑内核,去强化灵魂的丰盈和提升自我的信心。那些看似无用的爱好:写作、音乐、舞蹈、阅读、旅行都可以是支点。当你被无数美好加身的时候,便可以若无其事地穿过一场场零星的火焰,因为它们烧不尽你心里那片无垠草原。

大家也可以聊聊自己朝九晚五、养娃之外的爱好,在评论区一起说说哦 ~

相关标签
妈咪OK

妈咪OK

0-6岁宝宝大脑发育、早期发展,吃喝拉撒睡等靠谱育儿知识全都有。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