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40分钟前

宜家困在低价里

文|新品略财经,作者|吴文武

十一假期,深圳宜家上演了购物车 " 堵车 ",餐厅就餐客人爆满的场景,为了卖货,宜家疯狂打折,居然在厕所里都贴上了商品打折广告,实属罕见。

近两三年以来,宜家在中国市场多次降价,持续推行低价策略,已经呈现出了 AB 两面,似乎宜家困在了低价里。

不可否认,当前的市场环境的确需要宜家持续推行低价策略,但从未来长远发展角度看,宜家还需要拿出更多新策略。

01 深圳宜家十一 " 堵车 ",厕所里都贴了打折广告

十一黄金周是零售行业的销售旺季,大大小小的商家都搞起了大促销,打折扣,就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零售巨头也不例外。

《新品略财经》已经有将近一年时间没有去过宜家,在假期的第四天去了一趟深圳宜家,都说宜家被消费者抛弃了,但因为是假期原因,深圳宜家人山人海,场景堪比春运时的火车站。

先看看宜家餐厅的场景,大概下午五点多,还不到饭点时,宜家深圳店餐厅基本上都快要没位置了,排队点餐,端着餐盘找空位置,这样的场景一般只有在周末或者节假日才会出现。

宜家是一家全球家居巨头,主业是卖家居,副业是做餐饮,消费者去宜家可以选择逛商场之前先去餐厅吃饭,或者逛完之后,再去餐厅吃个饭,甚至还有不少人专门去宜家就是为了吃饭。

很有意思的是,在粤港澳大湾区,港澳人北上消费成为近年来的一大消费热点,上演了香港人买爆深圳山姆,港澳人买爆珠海山姆的场景。

《新品略财经》关注到,港澳人北上到宜家消费,到宜家餐厅吃饭的场景也在上演。这次在宜家餐厅吃饭时,隔壁就是一大桌香港人聚餐打卡。

此次去深圳宜家,《新品略财经》还有另外两个更直观的现象和感受。

第一个感受是宜家商场的购物者太多了,到处是随处可见推着购物车选购商品的消费者,上演了宜家购物车 " 堵车 " 的场景。

第二个直观感受就是宜家正在疯狂打折。从进店,上电梯的那一刻,随处可见都是打折广告牌。

比如,深圳宜家的入口处就摆放着打折的餐具,盘子、碗等,三块多一个小碟子,就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驻足和选购。

虽然宜家现在会拿出不少商品出来打折做折扣,在临近收银台一侧还设置了打折尾货专区,但在节假日时,折扣商品更多和折扣力度或较平时更大。

让《新品略财经》印象最深刻的是,宜家居然在男厕所坑位的门板内侧都挂上了打折商品广告,不得不说,在其他购物中心或商场,这样的场景都极为罕见。可见,宜家为了卖货,太拼了!

《新品略财经》认为,宜家在十一黄金周假期集中做大折扣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卖出更多的商品,甚至是以价换量,冲销量,提高节假日的销售业绩。

02 猛推低价的宜家,想讨好中产和年轻人

宜家,这家全球家居巨头,在中国市场一般都开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和城市,1998 年宜家进入中国市场开了首家线下门店,至今已在深耕中国市场近 30 年,开了 40 家门店。

宜家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前些年,凭借着北欧瑞典极简风格和现代简约风格,掀起了一阵宜家风潮,宜家自然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宜家的消费者虽然很多元化,但因为其产品风格,大件家具等产品卖得不算便宜,所以宜家在中国市场主要有两大很有代表性的消费人群:中产家庭和年轻人。

中产家庭喜欢宜家就在于宜家产品的风格,不少中产家庭,特别是年轻人一点的家庭会在宜家选择整套家具产品。

很多年轻人同样也很喜欢宜家的产品风格,充满时尚感,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很多年轻人买房后或者租房,都愿意去买宜家的产品。

在过去那个消费者选择不多的年代,去逛宜家、去宜家购物,哪怕是去宜家餐厅吃顿饭代表的是一种潮流的生活方式。

再加上,前些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宜家享受到了消费升级浪潮,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黄金时代的红利期,宜家在中国市场 " 躺赢 " 了多年。

然而,最近几年,宜家在全球市场,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都面临不小的经营压力,宜家在全球市场都在推行低价策略。

从 2023 年开始,宜家在中国市场就已宣布了多次降价,宜家降价话题还曾多次冲上热搜。公开数据显示,过去两个财年,宜家中国已累计投资约 6.73 亿元,推出了更低价产品。

其中,2024 财年,宜家中国推出了 550 余款低价产品,2025 财年推出了 500 余款低价产品。

最新信号显示,宜家已经计划在中国市场继续推进低价战略。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上个月,宜家中国在上海召开 2026 财年启动会,2026 财年,宜家中国计划投资 1.6 亿元人民币,推出超过 150 款更低价的产品,其中七成投资将集中在畅销产品上。

这意味着,在最近的三个财年中,宜家中国年均推出的低价产品达到约 400 款,宜家中国的最新观点也传递出了一个信号:宜家会继续猛打低价牌。

宜家在中国市场猛打低价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大环境变化,消费者消费理念改变,宜家产品及品牌祛魅等,不得不用低价去讨好中产和年轻人。

03 宜家困在低价里

在《新品略财经》看来,降价牌、低价牌和折扣牌是一把双刃剑,有 AB 两面,这样的场景已经在宜家中国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

利好的一面是,宜家多次降价并持续推出了更多的低价产品,能很明显地吸引很多消费者去逛宜家,去宜家购物,特别是宜家的一些低价畅销和常用商品,降价和低价就成了大招。

然而,低价牌也有另一面,尽管宜家低价能吸引消费者,但 " 以价换量 " 的策略似乎并没有止住其销售额下滑的趋势。

以宜家 2024 年财报数据为例,宜家中国 2024 财年的营收为 14.6 亿欧元,而上一财年为 15.8 亿欧元。而且宜家 2024 财年还新开了 4 家门店,这说明,宜家在降价促销的同时,门店数量增长,但宜家中国的销售额并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

所以,至少从财报数据来看,宜家似乎陷入了低价困境,但从长远来看,低价不是宜家的万能解药。

目前,宜家还未公布 2025 财年财报,《新品略财经》和市场不少观点一致,结合现实消费环境来看,对宜家中国 2025 财年的销售表现,持以乐观审慎的观点。

目前,宜家中国持续推进降价和低价策略,既有主动求变,也有被动选择。

整体上看,宜家在中国市场并没有 " 躺平 ",近些年做了不少新探索,希望能给消费者带去新鲜感,宜家还是很听劝的。

比如,今年上半年,宜家对其在中国市场的首家门店进行了一次改造,距离上一次改造升级还不到四年时间。

在《新品略财经》看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宜家除了要继续打出低价牌外,还需要拿出更多的市场新动作。

第一,宜家应该加速推进小店模式,触达更多消费者人群。

宜家过去都是大店模式,希望消费者开车去逛宜家,当前宜家正在中国市场加快了开小店的步伐。

今年 6 月,宜家在深圳的第三家门店开业,该店位于深圳宝安区的大仟里购物中心内,市场反响不错,未来应该把小店模式开到更多城市,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和大店形成互补。

但宜家开小店也不能猛踩油门,需要视不同城市和不同市场情况而定,应该更加注重精品经营。

其竞争对手、来自日本的宜得利,前几年在中国市场狂飙开店,到 2024 年末,在中国市场开了 101 家门店,然而在 2025 年上半年宜得利在中国市场半年关掉了 19 家门店,门店数量跌至 87 家。

第二,宜家在中国市场应该加速下沉,重点发力经济较为发达的二线和新一线城市。

一二线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的竞争极为激烈,尽管宜家优势明显,但已经是存量市场,宜家应该找到新的增量市场,比如加速市场下沉。

宜家应该重点发力经济较为发达的二线和新一线城市,特别是区域性重点城市和新一线城市。比如,在大湾区,除了深圳广州外,宜家可以到消费力较强的东莞开店(或小店),东莞的消费力不输深圳,山姆东莞开业后爆火就是一个代表案例。

第三,宜家应该进一步本土化,推出更多中国市场的专属产品。

宜家的产品组合在全球范围内都很标准化,但因为中国消费者对家居消费理念的不同,更期望家居能用更久的时间,宜家的一些家居产品,比如柜子的卖得贵,但质量确实一般。

宜家现在对很多畅销品进行了降价和打折,但对于一些大件家具和经典产品并没有降价或者是降价幅度较小,被不少网友质疑宜家降价显得没有诚意,相对较高的售价依然会劝退不少消费者,去寻找宜家平替。

宜家如推出更多中国市场本土化产品,能进行更好的供应链管控和成本控制,对宜家长期发展有利。

尽管宜家在中国市场的确面临经营压力,但宜家品牌依然有吸引力,宜家也在积极探索,比如在深圳宜家的收银台斜对面位置,居然开了一家小天才门店,可见,宜家想更懂中国消费者。

参考资料:

[ 1 ] 中国经营报:宜家中国 " 谋变 " 新财年 投资 1.6 亿元推出超 150 款低价产品

[ 2 ] 道总有理:宜家,走进了低价 " 误区 "